考古奧斯卡︱遼寧朝陽半拉山墓地:墓葬與祭祀分區顯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編者按】始創於1990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被譽為「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獎」,會集中展示過去一年中國考古最新成果,也會呈現中國考古新理念、方法和技術。
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將於4月12日在京揭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私家歷史」欄目藉此機會邀請文博考古學界的專家、學者、學生對一些項目稍作介紹,以期更多讀者了解考古發掘,為公共考古略盡綿薄。
遼寧朝陽半拉山墓地是本次參選的25個候選項目之一,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評選的2016年度「六大考古新發現」將之納入其中。
該墓地位於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召都巴鎮尹杖子村大杖子組東北約600米的半拉山頂部,南距朝陽市區約8千米,北距召都巴鎮約1千米。
發掘面積約1600平方米,清理墓葬78座、祭壇1座和祭祀坑29座,出土遺物僅玉器一項就達140餘件。
半拉山墓地為紅山文化晚期的積石冢墓地,距今5000多年。
發現
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博物館書記、副研究員李道新參與了此次考古發掘,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半拉山墓地早在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時候就被發現了,「紅山文化的遺址分布是有一定規律的,一般都在向陽、離水源比較近的,在平緩的山坡頂部這樣,所以在普查的時候,我們尤其注意這種地形地貌,看有沒有紅山文化的遺址出現。
」
半拉山地貌(本文圖片均由李道新先生提供)
在遼寧方言中,「半拉」是一半的意思,「半拉山」即「半個山」,其山勢較低矮、平緩;平面近「半圓形」;周圍是由大凌河支流十家子河沖積而成的平地。
這樣的地形引起了文物普查組的注意,「在勘查到這處時,我們在地表發現了紅山文化特有的筒形器紅陶片,沒有蓋也沒有底,是祭祀用的。
這種陶片在整個墓地中分布得比較密集,我們就初步確定了這一塊應該是紅山文化的墓地。
」
出土陶器(1、2為筒形器口沿;3、4為筒形器腹片;5、6為筒形器底;7為筒形罐;8為塔形器口部)
紅山文化起始於五六千年前的農業文明,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
分布在東北西部,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我們在發現(半拉山墓地)的時候,其中有一處墓葬已經被盜了,盜坑中出現了一些紅山文化時期墓葬的石蓋板和側板,所以就很確定這是紅山文化的積石冢。
」李道新回憶道,他在興奮之餘,也怕墓地再次被盜,所以趕緊向上級單位報告,希望能進行搶救性發掘。
這份報告引起了各級文物局的重視,經層層審批,朝陽半拉山墓地於2014年正式開始由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朝陽市龍城區博物館聯合發掘。
墓地、墓葬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熊增瓏、樊聖英主持了半拉山墓地的考古工作,相關研究成果發布於《大眾考古》、《中國文物報》等刊物。
研究人員根據墓地冢體地層堆積結構情況,認為該墓地在營建和使用時間上經歷了兩次較大規模的變化,據此將墓地分為早、晚兩期。
冢體是由下部黃土堆積的土冢、上部石砌的界牆及外部積石堆積三部分組成。
早期階段只見黃土堆積的下層土冢,在晚期階段的土冢之上又出現了石砌的界牆和起封蓋作用的積石堆積。
半拉山墓地全景
半拉山考古發掘出墓葬共計78座,頭向多為頭東足西向。
一次葬均為仰身直肢葬,二次撿骨葬要多於一次葬。
人骨一般保存較差,少數保存較好,一些人骨上撒有一層紅褐色礦物質。
根據墓葬形制和結構上的差異,研究人員將墓葬分為土坑墓、石棺墓和積石墓三類,其中石棺墓為墓地的最主要墓葬形制。
陶質、石質人像
半拉山墓地中出土的10餘件陶質、石質人像極具特色。
如M41:1,高額,頂部微凸,應為佩冠,頭頂有攏冠帶飾垂向腦後;耳部雕成半圓形,浮雕柳葉形眼,外眼角向上,顴骨突出,鼻凸起,呈三角形,淺雕兩鼻孔,吻部微隆,閉口,嘴角及下頜雕刻數道鬍鬚。
因其鬍鬚等明顯男性特徵,對應紅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牛河梁女神」,研究人員稱他為「半拉山男神」。
M41:1「半拉山男神」石質人像
另如K18:1,清秀俊美,高鼻樑,櫻桃小口,頭頂有盤繞髮髻,頗為「新潮」。
K18:1陶質人像
玉龍、玉璧、石鉞、獸首形柄端飾
本次考古工作中出土的玉龍、玉璧、石鉞和獸首形柄端飾最為引人注目,它們均來自於M12墓室。
2015年,這四件文物被發現的時候,李道新恰好在現場,「當時是一位技工在清理現場的時候發現的,就叫我們過來看。
看到如此珍貴的文物,那種興奮不知道要怎麼形容。
」
玉龍
出土玉器(1-6、10、11為璧;7-9為環)
石鉞
獸首形柄端飾
他接著介紹說,鉞是當時軍事權力的象徵,M12墓室中出土的石鉞位於墓主人的胸部,與在其兩腿之間的獸首形柄端飾為同一套石鉞組件,這是首次在紅山文化墓葬內發現一套完整的帶柄端飾的石鉞,再加上大型玉璧、玉龍,研究人員推測墓主人為這一部落的軍事首領,並且具有一定的神權。
經考古鑑定,M12墓主為男性,年齡30歲以上。
人骨保存一般,整體形狀完整,四肢骨和肋骨保存較好,盆骨已腐爛,其缺失的頭骨引發了眾多猜測。
有猜測說,紅山文化類型多以女性為崇拜對象,而生活在半拉山的這個人類部族則出現了男神像,不同的崇拜讓半拉山人成為其他部族眼中無法容忍的異類。
在部族戰爭中,半拉山的部族首領被異族砍下了頭顱,為了紀念這位首領,半拉山人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將極其珍貴的玉龍、石鉞等一同葬入其墓室。
M12全景
總體上看,本次考古出土的文物男性化特徵明顯。
「半拉山處於紅山文化的末期,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的階段。
」李道新解釋說。
明顯的墓葬與祭祀分區
在半拉山墓地中,以石界牆為界,南部為墓葬區,北部為祭祀區,這種明顯的功能分區在紅山文化遺址中尚屬首次出現。
墓葬區和祭祀區示意圖
在考古人員清理出的78座墓葬中,15座早期墓葬未發現明顯分區;而晚期的63座墓葬,則主要位於墓地南部。
北部的祭祀遺蹟主要包括祭壇、壇上建築址及祭祀坑。
在早期階段僅見祭坑遺蹟;在晚期階段出現了祭壇遺蹟。
祭壇位於冢體北部界牆內,是整個墓地的最高點,東西長13.8米、南北寬11.5米。
祭壇四周圍砌石牆,壇上分布大小不一的祭祀坑。
在祭壇西部發現一座建築址,其活動面近圓角長方形,活動面經人工夯打較堅硬,夯窩較大、較深,形狀不規則。
在活動面上發現有7個柱洞,分三排排列呈長方形,南北長約6.6米、東西寬約4.5米,最北一排三個柱洞,其餘兩排為兩兩相對排列,在中排兩個柱洞底部各發現一塊柱礎石。
另外,活動面上覆蓋有大面積草拌泥的紅燒土塊的倒塌堆積。
藍線圈為整個祭祀區(祭壇);紅線圈為人工活動面;黑線圈表示建築分布的情況;D1-D7為柱洞,其中D2和D6中有柱礎石;JK1、JK14、JK25為祭祀坑。
「這種壇廟冢同時出現在一個墓地中的現象,還沒有在其他紅山文化墓地中出現過。
」李道新說。
從2014年開始,包括研究員、考古民工、技工在內的30餘位考古工作者經過三個寒暑,終於在2016年11月基本完成了此次考古發掘,其考古成果對於紅山文化的玉器加工技術、埋葬習俗、社會結構等學術研究意義重大。
「考古其實是一個很枯燥的工作,需要一層一層進行發掘,光把上面的基石和表土去掉就用了差不多一年時間。
」李道新在採訪最後對記者說,「不過看到這些考古成果出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玉豬龍、玉璧和石鉞首次以組合形式出現
在半拉山墓地發現玉豬龍、玉璧和石鉞首次以組合形式出現,進一步豐富了紅山文化的內涵。玉豬龍、玉璧、石鉞這三種遺物,單拿出來哪一樣都算不得新發現。在已發掘的紅山文化遺址中,玉璧的出土數量非常多,幾乎...
半拉山墓地出土紅山時期文物
半拉山墓地無疑是研究遼河文明起源的重要對象,推翻了牛河梁只是祭祀聖地這一假說。這是紅山文化近年來最重要的發現,也是文明起源研究中最重要的發現,這是一直欠缺的材料,填補了空白。近乎完整地揭露了紅...
斜口筒形器首現祭祀坑
發現地點特殊,為研究其功能提供了新線索斜口筒形器(又叫玉箍)是眾多紅山文化玉器中最具特色的一類,此前只在墓葬中發現。但在半拉山墓地,考古工作者卻在祭祀坑中發現了它的身影。去年夏天,半拉山墓地考古...
朝陽半拉山墓地首次發現冢上建築址
將墓祭禮制推至5000年前 破解玉器的製作過程 軍權與神權或已分離經過三年的艱苦發掘,遼寧考古人又一次交出了令學界矚目的成績單:首次在積石冢上發現建築址,首次發現半成品玉料,玉豬龍、玉璧和石鉞首...
紅山文化墓葬首現整套帶柄端飾石鉞
日前,考古人員在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召都巴鎮尹杖子村半拉山頂部考古挖掘時,首次在紅山文化墓葬內發現一套完整的帶柄端飾的石鉞。在2015年,半拉山墓地考古發掘共清理了墓葬54座、祭壇1座、祭祀坑7座。...
遼寧發掘出5000年前半拉山紅山文化遺址
中新網瀋陽1月11日電 (記者 朱明宇)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1日發布消息稱,該所已完成遼寧朝陽半拉山紅山文化遺址發掘,成為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發現。紅山文化代表中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
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入選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1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6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在此次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了2016年中國...
畢玉才 劉勇:半拉山墓地祭祀坑或改寫「古不墓祭」說
原題:遼寧半拉山墓地祭祀坑或改寫「古不墓祭」說光明日報瀋陽2月8日電(記者畢玉才、劉勇)早在東漢時期,著名史學家蔡邕就在《獨斷》中提出:「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寢,起之於墓側,漢因而不改。」這一說...
遼寧紅山文化遺址出土整套帶柄端飾石鉞
新華社瀋陽3月27日專電(記者趙洪南)位於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的半拉山積石冢是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的積石冢墓地,考古人員日前在這裡發現一套完整的帶柄端飾的石鉞,尤其是出土的獸首形柄端飾石鉞為紅山文化...
「遼報獨家」遼西發現第二個「牛河梁」,入選2016年度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附《正午微播》)
遼報君遼寧日報新媒體中心1月10日,從北京傳來好消息,遼寧朝陽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入選2016年中國六項考古新發現。這是紅山文化近年來最重要的發現,這也是我省獨立主持的考古發掘項目首次入選。這個新...
遼寧半拉山紅山文化墓地發掘表明:紅山文化後期已告別神權獨尊
光明日報瀋陽1月6日電記者劉勇、畢玉才從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2016年,遼寧文物考古共完成幾十項考古調查、勘探及發掘,其中配合基本建設發掘及主動發掘項目十餘項。在這十餘項考古挖掘中,半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