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的傳奇人物:張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光明網11-07 03:00顯示圖片

張頷老先生是山西省考古界乃至中國考古界的「大腕」,今年已經94歲高齡的他常常自嘲小學畢業,學歷不高,但他卻用一件件響噹噹的學術成就,成為中國考古界的領軍人物。

張頷的一生,和《侯馬盟書》緊緊聯繫在一起。

中國春秋末期,周王室名存實亡,諸侯國之間為了保證共同利益,常聚集在一起結為同盟,並制定盟書,對天明誓。

《春秋》《左傳》中記載的春秋時期盟誓活動有近兩百次,可見當時這一儀式的盛行。

然而遺憾的是,史書中對盟書內容的描述非常簡略,人們對盟約制度的細節知之甚少。

機緣巧合,1965年冬天,侯馬電廠在基建過程中發現了不少寫有古文字的石片、玉片,時任侯馬東周晉國遺址考古隊隊長的張頷,對石片文字進行了仔細研究,認定這是一項重要的考古發現,於是在當年的《文物》雜誌上寫了一篇《侯馬東周遺址發現晉國朱書的文字》的文章,在當時乏善可陳的考古界引起巨大轟動。

郭沫若先生看到該篇文章後,認為這些文字是先秦的盟書,並著有《侯馬盟書試探》,這給張頷極大啟發,從此他便根據「盟書」這個思路開始從歷史上進行考證。

經過十餘年的艱苦鑽研,於1976年發表巨著《侯馬盟書》,當即引起了海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侯馬盟書》是最早的用毛筆書寫的書法真跡,形體古雅、變化繁多、運筆出鋒、蝌蚪筆法、回勾筆意,填補了我國書法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空白,使我們在當時司空見慣的青銅銘文之外,見到與銘文字風格迥異,真正在社會上流行的發展完善的文字和書法。

上世紀80年代,張頷先生考古發掘、整理編撰的《侯馬盟書》被我國考古學界評選為當代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並在海內外學術界引起高度重視。

考古學界公認,《侯馬盟書》的出版對於研究中國春秋時期的歷史、政治、文化具有重大意義,被國內外史學界公認為新中國考古史上的一項重大貢獻。

此外,張頷先生在詩文、書法、篆刻方面頗有造詣,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

他以古文字入書法,使其書法有一種遒勁之風,雄邁之美。

時人評其「學津遠溯周秦上,風度平居魏晉間。

」他的畫也有文人畫之味,他的畫「戲蚊圖」,竟把蚊子這種惡物也畫得栩栩如生,甚為美觀。

他在畫上題了一首古詩,有畫龍點睛之趣。

「散作飛絲聚作團,幾回婉轉怯憑欄,縱教羅扇常在手,明處能防暗處難。

」他自作的對聯也有妙趣:「勒字於金著文於石,星辰在掌易象在胸。

」是寫淡泊明志之懷,「霧雲堆冷絮;花草荐寒毹。

」是寫安貧樂道之情。

「愛寫毛筆字,喜翻線裝書」,是寫好古懷舊之志。

「欲知魚龍多變化,須看平地起波濤,」是寫人情世態之理。

「文章千古事,浩劫十年身。

」又寫出了文人的人生磨難之嘆。

他錄舊聯贈一位作家曰:「筆墨不求縉紳喜,聲名毋得狗監知。

」則表達了先生一生鄙夷權貴,冷眼官衙的情懷。

他在「讀書燈」題畫詩中表達了一生的追求。

「孤寂秋雨夜初長,願借丹心吐寸光,萬古分明看簡冊,一生照耀付文章。

」在「瓶梅圖」題畫詩中體現了高雅的風骨:「三升四合茅柴酒,換得歪瓶鄰舍家,莫道此瓶無用處,我說可以插梅花。

」老梅香烈,古瓶珍雅,人棄我取,氣生道成。

文人氣,高士風,於詩中歷歷可見,平常心,道德感,在字上錚錚有聲,張頷先生在我心裡,真是今之古人,世之高人,晉之奇人了。

張先生77歲時曾畫有一幅「老來紅圖」,上題詠曰:「老來紅一稱雁來紅,古人有詠雁來紅詩云:『汗使傳書托便鴻,上林一箭墜西風,至今血染階前草,一度秋來一度紅。

』詩意頗佳,雖三用一字不嫌煩也。

」他的高潔精神,他的風雅風度,真像是一株亭亭玉立的「老來紅」。

來源: http://epaper.tywbw.com/shtml/tywb/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

中新網太原1月18日電 題: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記者 胡健18日17時,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張頷先生安詳辭世,享年97歲。同樣在1月,中國著名古建學家柴澤俊辭世。半個月內,兩位山西...

《侯馬盟書》光耀學界

1965年發掘出土的侯馬盟書是新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已成為國寶級的文物。這批文物對研究中國先秦時期春秋戰國之交的歷史,特別是晉國末期及"三家分晉"的歷史增添了新鮮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意義...

文化巨擘張頷先生走了

一生篤志斯學 功成侯馬盟書本報訊(記者孟苗)1月18日下午,中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山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張頷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太原...

文化巨擘張頷先生辭世

今天下午5點25分,文化巨擘張頷先生安詳辭世,享年98歲。老家從張頷先生的學生薛國喜處證實了上述消息。薛先生並告知:張頷先生出殯時間安排在五天後。這是一個告別的年代。我們告別了柴澤俊先生,告別了...

張頷:學人之書,格高韻古

張頷先生當然是山西學人心中的高峰。3月2日,經薛國喜先生安排,我們一行五眾,前往山西大醫院拜望正在療養的張老。薛先生2000年讀大二時,即因《侯馬盟書》,前去求見他心目中的聖賢。大學畢業,更是勤...

《侯馬盟書》驚天下《古幣文編》照九州

【追思】百年學人頷首問道今世終成大典,一代巨擘擱筆西遊誰來再續盟書。1月18日17時27分,著名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山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張頷,因病醫治無效在太原...

盟誓辭文玉片「侯馬盟書」一部不朽的史書

侯馬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古稱「新田」,是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時期晉國晚期的都城。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85年,晉景公以「土厚水深、居之不疾」而遷都新田,傳位十三世,歷時209年。晉國的起源,是山...

痛惜張頷先生

董大中張頷先生逝世,我用一個詞表示我的哀悼,就是痛惜,悲痛而且可惜。張頷先生逝世,是我國學術界的一個重大損失——注意,是我國學術界,不是我省學術界。張頷先生的著作,都由中華書局出版,足以說明它的...

沉痛悼念張頷先生

韓石山2017年1月18日,張頷先生平靜地離去了。這是一個從山西這塊土地上走出來,又讓山西這塊土地增添了光彩的山西人。從今天起,這個發光體走了,留下的是永遠不會消逝的光彩。對他的離去,多少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