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柱:考古不是挖寶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星堆

社會上有些人對考古的認識進入了一些誤區——在考古發現中,重視古代墓葬,輕視古代遺址;在古代墓葬中,重視大型墓葬、達官顯貴墓葬乃至帝王陵墓,輕視一般墓葬;在墓葬考古發掘中,重視隨葬品,輕視墓葬遺蹟。

曹操墓事件不止是對考古界的震動,更是社會誠信危機在學術上的反映。

如果連涉及祖宗歷史的考古這樣的學科都造假,那公眾恐怕認為社會公信力已經失去了其底線。

嘉賓: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所原所長劉慶柱

主持人:本報記者 陳四四

位於劍閣縣的攔馬牆,是蜀道文化線路上保存完好的一段歷史遺存。

可是,這段「古代高速公路」究竟建於何時,卻缺乏科學的論證。

10月25日,在蜀道文化線路保護與申遺工作座談會上,面對一邊是眾多文化遺存缺乏考古研究,一邊是社會上越演越烈的「挖寶」熱現狀,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所原所長劉慶柱再次提出考古發掘的重要性。

我們應該如何認識考古?劉慶柱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考古是寂寞的科學活動,需要耐心,不是淘金。

[pagebreak]

考古:解釋和還原歷史

記者:今年9月,你參加了蜀道文化線路保護與申遺調研活動,當時一路上都在不斷建議各地要趕緊進行考古發掘,為什麼?

劉慶柱:要保護文物,首先要確定保護對象的時空基本情況,即文物的時代、空間範圍、文化內涵、保護重點,被保護文物是否存在「病症」,對於被保護的文物時空、內涵不清楚的要搞清楚,存在病因的要查明原因,考古就是類似於「看病」的工作。

通過考古對歷史遺蹟進行科學的認證,才能談到如何去保護。

比如,攔馬牆,至今保存極為完好。

路旁有很多樹木,路面上蹄印、腳印,還有水滴形成的小凹坑,說明這段道路歷史悠久。

但是這段道路到底是什麼朝代修建的?歷朝歷代有沒有經過修補?這就需要專業的判斷。

怎麼去判斷呢?石頭、樹木都不會說話,但路是人走的,只要曾經有人的活動,就一定留下人的活動痕跡。

考古就是去尋找這些痕跡,確定道路的年代及空間範圍,為今後的保護、研究做準備。

考古是根據古代人類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來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目的是還原和解釋歷史。

三星堆是否存在外星人?咸陽宮是什麼樣?長安城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當通過考古找到各種遺蹟,並進行科學分析,所有的假設得到科學的證實,才能逐漸打開歷史的「冰山」。

[pagebreak]

記者:可人們往往認為考古就是「挖寶」?

劉慶柱:考古絕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熱鬧,考古實際很艱苦,也很寂寞。

上世紀70年代,我在農村搞考古發掘,農民沒多少房子,我只能住在生產隊的倉庫里。

沒有床,幾塊木板拼起來當床。

倉庫里放的是糧食,老鼠特別多。

早上起來一看,睡的木板上就有掉下來的老鼠。

那時買不到菜,我們就在工地上挖野菜來吃。

我一年有10個月在野外工作。

現在工作條件比我們當時好,但還是艱苦。

盜墓:是對民族歷史的一種破壞

記者:你的很多研究都與王陵有關,有人說你熱衷於發掘王陵,是這樣嗎?

劉慶柱:雖然我寫過唐十八陵、漢十一陵等王陵的研究報告與論文,但我沒挖過一座王陵。

這麼多年來,我只考古發掘了漢杜陵的陵寢建築遺址。

1973年,我開始研究秦咸陽城。

但是秦咸陽城城址規模太大,短時間很難把它弄清楚,我知道古人說「陵墓若都邑」,也就是說帝王陵墓是仿造都城建設的,陵墓可以理解為都城的縮影。

於是我決定改為同時或首先考慮研究陵墓制度。

因為依照中國古代的風俗,「視死如生」,辦喪事實際是按照人間的樣子去做的。

古代的陵墓制度,反映著歷代社會的面貌。

記者:現在社會上對發掘王陵很感興趣,不時傳出要求發掘秦始皇陵、乾陵的呼聲。

對此你怎麼看?[pagebreak]

劉慶柱:各界越來越重視文物發掘與保護,這是多年來很難見到的好現象。

但需要注意的是,社會上有些人對考古的認識進入了一些誤區。

其表現為:在考古發現中,重視古代墓葬,輕視古代遺址;在古代墓葬中,重視大型墓葬、達官顯貴墓葬乃至帝王陵墓,輕視一般墓葬;在墓葬考古發掘中,重視隨葬品,輕視墓葬遺蹟。

對於陵墓,尤其是王陵,國家不主張主動發掘。

因為現在的科學技術,還沒有發展到能夠很好地解決出土文物的保護問題。

定陵出土的絲綢已大多被損,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女屍已漸漸變硬、變色,這些都是已有的教訓。

又如,出土金屬器文物的鏽蝕問題,目前還沒法從根本上解決。

文物放在地下幾百年問題不大,但出土後環境的變化,會造成嚴重影響。

出土文物微環境變化的影響,微環境數據的取得,微環境的再造都還處於探索與「研究」階段。

記者:考古工作者可以不去發掘,但盜墓卻又屢禁不止。

怎樣才能杜絕盜墓現象?

劉慶柱:現在盜掘古代墓葬犯罪活動愈演愈烈,盜掘古代墓葬的級別越來越高,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我遞交了《關於恢復盜墓死刑罪名的提案》。

有人說,我提出反對,是怕盜墓者挖了我們考古工作者沒有挖的了。

其實根本不是這回事。

盜墓已經突破了社會的倫理底線,是對民族、國家乃至人類歷史的破壞。

[pagebreak]

我們對待祖先和歷史,應該有敬畏之心。

我在日本參觀過仁德天皇陵,所有遊客必須著正裝,進入前要洗手、戴白手套,不能說話、拍照,只能圍繞陵墓走一圈。

可我們遊覽定陵,嘻嘻哈哈,這是對自己歷史的不尊重、缺少對歷史的敬畏。

公眾考古:考古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

記者:2009年底,曹操墓真假引起了社會爭議,你也被「反曹派」拍了「板磚」。

當時公眾的質疑,對考古界是否是一次大的震動?

劉慶柱:曹操墓事件還不止是對考古界的震動,更是社會誠信危機在學術上的反映。

近年來,月球照片、周老虎等學術造假,使公眾對真實的渴望達到了極致。

如果連涉及祖宗歷史的考古這樣的學科都造假,那公眾恐怕認為社會公信力已經失去了其底線。

曹操是歷史名人,曹操墓知名度也很高。

由於曹操是安徽人,都城建在鄴城(今邯鄲市臨漳縣),墓卻在安陽發現,公眾有疑問很正常。

當然,公眾最擔心的,是考古界收了地方的錢,為地方發展旅遊造勢。

所以曹操墓的真假,是對考古學的一大挑戰。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從魯潛墓誌的發現,考古工作者就已經知道曹操墓在安陽,但一直沒去尋找,只在專業刊物上發表過文章。

後來考古發掘的各種線索都指向曹操墓,但民間流傳有曹操七十二疑冢的傳說,所以曹操墓發現後考古界不驚訝,但公眾反應很強烈。

曹操墓事件被盤點為2010年十大文化事件之一,這就反映出考古界有必要向公眾進行科普,要隨時將研究成果向公眾宣傳。

[pagebreak]

記者:專業知識會不會讓公眾感覺很枯燥?畢竟大多數人關注的焦點還是出土的東西值多少錢。

劉慶柱:公眾關注文物的價錢,實際還是鑑定時只是關注值多少錢,而對其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很少重視造成的。

這就對考古工作者提出了要求,要走出象牙塔,通過專業知識的普及,幫助公眾真正認識文物、讀懂文物,從而提高收藏品位與文物鑑賞水平,而不只是注重價錢。

專業人員的講解應深入淺出,對大多數專業人員來講,科普讀物並不好寫。

這種科普教育,西方稱作「公眾考古」。

現在中國也開始注重公眾考古。

比如,評選「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今年起開始公眾投票,各地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都是縮短考古與大眾的距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盜墓電影,火爆背後是隱憂

作者:孫樂琪近日,又一部盜墓題材電影《盜墓筆記》引起了不少影迷的熱捧。近年來,盜墓小說、盜墓電影廣受歡迎,曲折離奇的情節、帥氣逼人的明星、天花亂墜的珍寶,成為年輕人追逐喜愛的對象。然而,作為違法...

古代盜墓與現代考古:差之毫厘、別之千里!

前面說過了盜墓分類中的古代官盜和民盜,總的來說這都是屬於古代盜墓,但是到了現代,官盜已經消失,現代考古成為了保護文物和搶救性開發的主要措施。古代盜墓與現代考古從形式上來說都是對陵墓進行發掘工作,...

每個考古事件背後,都站著活生生的人

因為一句自我調侃——「我是一名考古工作者,上班等於上墳」,很多人都知道浙江有個研究古墓葬、平常還寫點雜文的考古工作者鄭嘉勵。3月10日晚,他攜新書《考古四記》到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做《考古與公眾...

湯顯祖墓發掘被叫停,考古豈能如同盜墓一般?

以「臨川四夢」著稱的湯顯祖是明代戲曲大家,《牡丹亭》更被譽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就在8月底,江西省撫州市對外發布湯顯祖家族墓園遺址考古工作成果,考古人員確認其中包括湯顯祖本人的墓葬。這一消息在輿...

我們為什麼考古——從公眾的誤解說起

兩個月前,我才知道有一個叫「悟空問答」的平台,抱著一種新鮮感,註冊了一個帳號,並在平台上回答了一些問題。在這段日子裡,接觸過不少涉及考古的題目,也做過一些回答。但是,頗受觸動的是,發現大家對「考...

劉慶柱:還歷史以真實

「我們必須堅信真正的科學是完全能夠說服人的,能夠被人接受的」。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溫泉「關於古代都城,我覺得可以動筆了。」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27號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五樓的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