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秦漢簡牘集釋》出版前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的四大發現中,西北簡牘是其中重要的一種。
甘肅是簡牘的最早發現地,也是漢簡出土最多的省份,目前全國超過80%的漢簡出自甘肅。
對於簡牘的整理和研究,自簡牘發現之日起就已經在一個高水平的層次上進行,延至今日,一個圍繞簡牘來關聯歷史、地理、文學、文獻、民俗等眾多內容的新興國際性學科——簡牘學,已經非常成熟。
而對已發現的這些文化寶藏進行整理、保護、研究,是本土出版社應有的文化責任。
近日,《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來到國家古籍整理出版項目《甘肅秦漢簡牘集釋》的出版單位甘肅文化出版社,接觸到了這項大型出版工程的最新成果,並且向參與其中的作者、出版人了解了項目實施中的很多亮點和諸多細節。
採用先進紅外攝影技術
圖版更加清晰
當記者翻開《甘肅秦漢簡牘集釋》第一冊《天水放馬灘秦簡集釋》的書頁,清晰的簡牘圖版讓人印象深刻,由此對簡牘字跡在書頁圖片中呈現的方式產生了好奇。
據項目負責人、這套書責任編輯原彥平介紹,天水放馬灘秦簡出土於甘肅南部,氣候較為濕潤,簡牘出土後有一定收縮變形,文字不甚清晰,經過高精度紅外線攝影,文字清晰度大為提高。
正在出版的居延新簡、武威漢簡,則都出自甘肅西北部的河西走廊。
「乾旱少雨的戈壁雖然有利於漢簡的保存,但一些處於地層淺表的古代簡牘也飽受了風沙烈日之苦,殘斷較多,字跡深淺不一」,項目主持人——甘肅簡牘博物館館長張德芳研究員在向記者介紹完甘肅地區現存出土簡的一些狀況後,向記者繼續說道:「《甘肅秦漢簡牘集釋》出版項目共涉及一萬餘枚秦漢簡牘。
圖版是學術界研究和利用的基礎素材,因此對圖版的清晰度要求很高。
為了給學界提供最佳的圖版,只要條件允許,我們對這些簡大都進行了新的拍攝,尤為重要的是,我們還用高精度紅外線掃描儀對原簡進行了掃描,這在出土文獻整理,尤其是竹木簡牘整理方面,是一次革命。
」
記者了解到,這裡所說的紅外線掃描圖版,可以讓文字展現突破現有技術的局限,通過紅外線掃描儀的「眼睛」,端詳簡上文字的肌理、點劃的細節,可以更加準確釋讀簡文,這樣的效果是過去對照彩色照片或黑白照片,甚至原簡所不能達到的。
但高清彩色圖版也有它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因為看著這些圖版,我們能夠零距離感知這些簡牘的原始樣貌,包括它們的色澤、形態等。
這樣,既有紅外線掃描圖版最大可能地呈現簡牘的文字信息,又有高清彩色圖版完整、忠實地展示簡牘的原始樣貌,使這些簡牘展現最佳的清晰度和視覺效果。
據介紹,這次圖版的排列順序也有所創新,改變以前按照簡形長短大小依次拼版、釋文不隨圖版的方式,而是選擇全部依照原簡編號順序排出(天水放馬灘秦簡例外),並隨簡排列釋文。
如此,便省去了讀者先看簡號,再查索引,然後才能查到圖版的輾轉之勞,非常便利。
源自長期學術積澱
釋文更為精準
「我個人認為此項目之釋文較過去更為精準,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我們依靠了更為清晰的紅外線照片。
由於紅外線對於簡牘墨跡有著特殊的『敏感』,過去一些肉眼無法辨識墨跡或殘劃,經紅外線攝影后,可以獲得較為清晰的文字圖像。
第二,源自長期學術積澱。
全體撰著者多年來皆致力於學術,正是由於較為深厚的學術積累,許多字即使圖版不清楚,或者殘字、殘劃,都可以一眼釋出。
第三,集體協作攻關。
此次項目工作採用個人負責與集體協作攻關相結合的方式,多處疑難字的釋定都是由責任人提出,再經過會議討論,擇善而從的。
」張德芳從三個層面對記者解讀釋文更為精準的內涵。
由於人們對簡牘較為陌生,在翻閱這部書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很多略感陌生的詞語,於是記者很想了解關於簡牘具體文字的釋讀、簡與簡之間關係的界定是怎樣進行的。
對此,原彥平告訴記者,這部書定位於「集釋」,「集釋」的「釋」字,有釋文和注釋兩層含義。
釋文的每一個字,整理者都結合已有成果與圖版反覆對勘、推敲。
簡文中的難解詞語、干支時日、重要地名、職官人物、專門術語等均有註解、考訂。
為了使釋文出處更加明朗,作者將先前不同版本的釋文以校記形式錄出,糾正誤釋,補充漏釋。
經過準確注釋的簡牘,還要對文本內容進行梳理和系統建構,這也是古籍圖書出版的精髓。
據張德芳介紹,甘肅漢簡文書內容多屬於社會活動的實時記錄,既有軍隊戍守的生活描寫,也有記載古代民族流遷駐牧等民族交往事件,內容繁雜且缺乏系統性。
簡牘的釋讀工作就是把散亂的簡牘文字,按照事件時間、事件性質、學術研究進程等方面進行梳理,形成科學的歸類和流暢的篇章。
「大量文字內容的確可以求助領先的科技和信息化處理,但是最可靠的解析則有賴於現代人的知識、經驗、判斷力,因為祖先留下的文字是有血肉的。
」張德芳表達了簡牘文獻整理出版過程中,整理者對釋文工作的嚴謹和對文化血脈的尊重。
博採眾說之長
集釋更具權威
《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收錄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甘肅出土的天水放馬灘秦簡、武威漢簡、敦煌馬圈灣漢簡和居延新簡,並綜核諸說,編排考釋,以四部十個分冊的規模,為讀者了解這些簡牘、感知兩三千年的那個時代,提供了準確依據。
甘肅文化出版社社長王奕對記者說:「簡牘文獻是重要的學術文獻,為我們認知兩千年前的社會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但是簡牘文獻相對又較為專業,所以對這套書的『註解』採用了『集解』方式,也就是把百年來簡牘研究史上體現的大量真知灼見,經過整理者的學術眼光,合理匯聚。
」通俗地講,就是書籍除簡要表述編著者自己的意見外,同時還列出了學界對該問題研究的不同觀點,為讀者提供詳細的研究信息和清晰的研究脈絡。
以《天水放馬灘秦簡集釋》為例,該書著者孫占宇博士說:「就像這批秦簡的研究,自發現之日起就已經全面展開,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在文字釋讀、簡文解析等方面,學界仍有較多爭議。
因此我們必須全面搜集、整理已有多種研究成果,並在充分理解、尊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
」
目前,《甘肅秦漢簡牘集釋》已經出版了《天水放馬灘秦簡集釋》和《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兩部,其餘的正在有序進行。
王奕表示,此項工程是甘肅文化出版社近年實施的一項大型出版工程,也是對自己「專精特新」發展思路的有力落實和開拓。
近年來,甘肅省新聞出版局在進行國家出版資金項目的推舉方面用心良苦,每年召開選題論證會,誠邀省內學科及出版專家進行學術評估,優中擇優的引導扶植機制讓高文化含量圖書的出版在甘肅逐漸站穩地位,被視為歷史上的學術出版黃金期。
《甘肅秦漢簡牘集釋》的出版就是得益於這樣的出版環境。
甘肅文化出版社總編輯管衛中說:「我們看到優質的出版資源得到重視和開發,很多寶貴的文化資源得到越來越多的同行認可,感到特別欣慰。
這讓我們出版人有更大空間去『做讀書人的書』,更好體現書的價值」。
記者獲悉,近年來,甘肅文化出版社已將古籍整理出版作為社裡的三大重點方向之一,今後還將大力充實古籍出版領域專業編輯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努力構建和學術界的戰略合作關係,繼續深入調查、挖掘古籍資源,並準備建設古籍出版項目庫。
「作為一家地處西北的地方出版社,甘肅文化出版社已經有兩個項目獲得了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我們很受鼓舞,也更加堅定持之以恆開發和實施優質古籍項目的信心。
」王奕充滿了對古籍出版工作的期待。
《肩水金關漢簡》出版
本報蘭州8月16日電 記者宋喜群 從甘肅簡牘博物館獲悉,《肩水金關漢簡(五)》日前由上海中西書局出版發行。至此,由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古文獻研究...
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簡牘,古代漢族書寫用的竹簡和木片,為未編成冊之稱。實際是幾種東西的總稱,指的是竹簡、木簡、竹牘和木牘。在紙發明以前,簡牘是中國書籍的最主要形式,對後世書籍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直到今日,有關圖書...
「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蘭召開
8月17日,「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寧臥莊賓館開幕。會議由甘肅省文物局主辦,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中國...
中外專家學者共話中國簡牘學發展 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中新網蘭州8月17日電 (記者 馮志軍)第三屆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17日在蘭州召開,來自日本、韓國、以色列及中國大陸、台灣等地區的110餘位專家學者,通過對西北漢簡的學術研討,為「一帶一路」建設...
秦漢簡牘特展亮相鄭州300枚甘肅漢簡參展
【蘭州日報訊】28日,記者從甘肅省文物局獲悉,由甘肅簡牘博物館、長沙嶽麓書院、里耶秦簡博物館、鄭州美術館四家單位聯合舉辦的「夢回秦漢」——秦漢簡牘特展暨簡牘書風全國名家邀請展近日在鄭州美術館開幕...
甘肅系統整理出版1萬餘枚漢簡 為漢代各領域研究提供一手資料
新華社蘭州8月16日專電(記者張文靜)記者從甘肅省簡牘博物館了解到,隨著《肩水金關漢簡(伍)》近日正式出版,歷時六年的「肩水金關漢簡」整理出版工作完美「收官」,這為研究漢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
110餘位專家蘭州研討簡牘學
《肩水金關漢簡》(伍)成功整理出版,《甘肅秦漢簡牘集釋》出版發行每日甘肅網8月18日訊(西部商報首席記者張子藝) 「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