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再度發現史前文化遺址!距今5800多年,歷史被改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800年前左右,奉化江口下王渡村東,曾經有著較為頻繁的人類活動存在!這一時期相當於河姆渡文化晚期階段。

明天,下王渡遺址I期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將在寧南貿易物流園區建設指揮部召開。

多學科專家介入 搶救性試掘

2016年11月,在寧波寧南貿易物流園區建設施工過程中,發現部分陶器殘片及殘缺石器。

12月,在奉化區委、區政府和寧南貿易物流園區建設指揮部的支持配合下,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力量進行了搶救性考古勘探和試掘,確認該處有史前文化遺址存在,其核心區分布範圍約9500平方米。

因遺址位於奉化區江口街道下王渡村東,故定名為下王渡遺址。

2017年3至8月,經浙江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批准,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奉化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全方位合作,多學科介入,正式實施了下王渡遺址I期搶救性考古發掘。

四大文化層 最早距今5800年

發掘情況表明,下王渡遺址地層堆積深度約1.75-2.5米,文化層可分為四個大層,其相對時代由早至晚分別為河姆渡文化時期、良渚文化時期、商周時期和宋元時期。

其中,河姆渡文化時期和良渚文化時期是下王渡遺址的主體階段,其遺存具體年代最早可至距今約5800年左右,相當於河姆渡文化晚期階段。

而此前發現的名山後遺址位於奉化南浦名山後村,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最早年代距今約5500年。

發掘過程中,下王渡遺址共清理出河姆渡文化遺蹟18處、良渚文化遺蹟107處、商周時期遺蹟33處、宋元時期遺蹟12處。

出土遺物主要見有陶鼎、陶豆、石鉞、石錛、石紡輪、骨鏃、骨錐和豬頭骨、豬下頜骨、鹿角、編織物等。

歷史被重寫

下王渡遺址的發現,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學術研究價值。

其一,該遺址內涵清楚、時代明確、延續性強,表明這裡自5800年前以來一直有著較為頻繁的人類活動存在。

其二,該遺址地處平原地帶,聚落特徵明顯,而此前對於河姆渡文化聚落的認識是依託丘陵、低山等高地分布,未發現有依託平原作為居址的先例,這對今後認識河姆渡文化聚落形態的變化及其擴散的原因可謂十分重要。

其三,該遺址河姆渡文化晚期遺物中能看到不少馬家浜文化因素,良渚文化地層堆積中也能發現部分錢山漾文化因素,這對研究寧紹地區史前文化的變遷同樣十分重要。

或將打造遺址公園

下王渡遺址的發掘,得到了奉化區委、區政府、寧南貿易物流園區建設指揮部和具體建設單位寧波市商貿集團的高度重視。

遺址I期發掘中發現的部分重要遺蹟現象,如保存較好的土台、水井、墓葬等將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分拆或整體遷移至建設中的奉化博物館內保護展示並做實驗室考古。

遺址Ⅱ期發掘工作也將在2018年按程序報批後繼續展開。

遺址其餘部分將在不影響工程建設的前提下實施原址保護且計劃打造成為小型遺址公園,以供市民參觀、遊覽、休憩並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朱墓村遺址考古收穫喜人 出土約570件文物

內容摘要:據崑山市文物管理所和蘇州市考古研究所朱墓村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介紹, 2014年度朱墓村遺址考古收穫很多,成績喜人。這些考古新發現加深了我們對朱墓村遺址的認識:一是遺址兩處地點均發現有明...

從史前文物看,浙江的文明史有多久?

導語:自1936年杭州古盪和良渚遺址發掘以來,浙江的史前考古已走過近80年的歷程,已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史前文化發展序列,成果豐厚。撰文:劉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陳明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

長江中游的「史前聚落」

——湖北天門石家河考古再放異彩光明日報記者 夏靜2017年1月,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石器時代遺址入選「2016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新發現的譚家嶺古城被認為是我國發現規模最大的史前城址,這一遺址...

浙江公布年度八大考古重要發現

中青在線杭州12月25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劍平)今天,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負責人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介紹,寧波奉化下王渡遺址、杭州良渚古城鍾家港及池中寺遺址、寧波大榭史前製鹽...

寧波舉辦鎮海魚山烏龜山遺址考古成果展

近日,「遠古的微笑——鎮海魚山·烏龜山遺址考古成果特展」在寧波幫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以鎮海古代文明的演變脈絡和發展歷程為主線,從「史前鎮海」「商周鎮海」「唐宋鎮海」三個層面介紹了魚山·烏龜山遺址...

發現將5800年遺址

9月6日,浙江寧波市奉化區下王渡遺址Ⅰ期考古成果公布,該遺址核心區分布範圍約9500平方米,屬於河姆渡晚期,距今約5800年。 據介紹,下王渡遺址I期總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共清理出史前至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