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寶,我們真的束手無策:兵馬俑十五秒即氧化、定陵損失慘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明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埋葬著明代萬曆皇帝朱翊鈞及其皇后。

定陵費時六年、耗費八百兩白銀,可以說是明朝最費時間最費白銀的陵墓。

1955年,出於種種考慮,我國同意文化界的名人郭沫若、吳晗等人開挖明定陵的請求。

當時的情況是,新中國成立不久,文物的保護意識淡薄,墓穴開挖技術落後。

考古隊挖了整整一年,才找到定陵的大門。

進入墓室後,考古隊員震驚了。

整個墓室金碧輝煌,寶物不計其數。

而這些文物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隨著空氣光線的進入,各種字畫、絲織品迅速氧化腐爛,考古現場混亂不堪,而萬曆的楠木棺材竟被當做垃圾扔掉了。

而文物的保存也是令人痛心疾首,許多珍貴文物被裝進了紙箱子裡堆著,不少瓷器竟被工作人員拿在手裡玩耍而損壞,許多紙質書籍因保存不善而化為了灰燼。

秦兵馬俑,號稱世界八大奇蹟之一。

參觀過的同學都知道,兵馬俑外觀看上去都是灰頭土臉。

實際上,剛出爐的兵馬俑顏色絢麗,嘆為觀止。

有紅、綠、藍、黃、白、黑等顏色,而俑中的矽酸銅鋇成分,在自然界至今都沒發現...

一旦兵馬俑出土,遇到氧氣,15秒就會氧化、最多4分鐘就會脫水剝落

而當時的技術有限,考古學家眼睜睜看著這一切,卻無能為力。

據說郭沫若一直想挖掘乾陵、目睹《蘭亭集序》的風采,而總理考慮的定陵的損失,斷然拒絕。

關於兵馬俑的保存,在97年我國與德國合作便有了成果,起碼顏色保存十年不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