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墓為帝陵,有傳說無數,郭沫若不聽勸阻硬挖,導致珍寶損失無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古代的帝王陵墓,無一不是珍寶無數,神秘無比,其中還有很多具有歷史價值的珍貴物品。
因此,一些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就十分的熱衷於開掘帝陵,以期能解決歷史難題或得到前所未有的發現。
大文學家和歷史學家郭沫若就是這其中之一。
郭沫若主張發掘的帝陵就是明十三陵中最大的一座陵墓——定陵。
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及其皇后的陵墓,它的地面建築高達18萬平方米,有院落、有房間、有高閣,可以說壯觀無比。
而作為一個帝陵,尤其是作為一位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皇帝的陵墓,其更是神秘無比,有很多的傳說。
什麼定陵中有無數機關,進去必死;什麼定陵一直有神秘守墓人,進墓後必定會遭到報應;甚至還有什麼定陵中有小河,河上有船,只有八字相合的人才能坐船進到墓室見到萬曆皇帝的棺槨等等。
可以說是神秘無比,但是郭沫若不為這些傳言所動,仍然對定陵開挖。
在開挖當日,打開陵墓的通道後,裡面冒出很多黑煙。
等到黑煙散盡後,工作人員想把一隻狗趕進墓中,但狗死活不進去,還差點咬傷了工作人員。
沒有辦法,工作人員只好把狗換成了雞,並強行將雞扔進墓中,看到雞沒什麼大礙後,工作人員才敢戴著防毒面具進入墓中。
而在進入墓室的過程中,考古工作人員極其的順利,這是因為定陵中的墓室規劃的極其規整,沿著墓道走便能進入萬曆皇帝棺槨所在的墓室。
所以在這期間並沒有造成什麼文物的損壞。
進入墓室後,裡面的陪葬品之多可以說是令人瞠目結舌。
但由於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和水平,再加上年代比較久遠,所以很多珍貴的紙質文物都因為人的觸摸而化成飛灰。
但即使如此,工作人員還是得到了三千多件珍貴的文物。
然而,還是由於當時的技術水平過差,導致很多原本在墓中保存良好的文物,在保存過程中遭到嚴重的破壞,令人痛惜。
可以說,郭沫若主張開掘定陵的這個決策是極其不負責任的,但他卻絲毫不知悔改,甚至還想繼續挖掘帝王陵,幸虧沒被批准。
而在定陵的發掘過程中更是有很多的文物受到了不可修復的傷害,造成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一次災難。
從此以後,挖掘帝陵便成為了考古界禁區,不主動發掘帝王陵也成為了考古界的一個定規。
中國考古界第一次主動開掘帝王陵,卻變成一場災難,至今無法挽回
不論是摸金校尉還是考古專家,大家都對帝王陵墓情有獨鍾,帝王陵對於他們有著無盡的吸引力和征服欲,對於盜墓者,帝王陵代表著數不清的無價的陪葬品,而對於考古學家,帝王陵又有著無限的價值和意義,讓他們隔...
郭沫若提議要挖掘秦始皇陵,惹領導大怒,並定下一個規矩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挖墓狂人郭沫若狂挖皇帝陵墓,幸得總理:十年內不開帝王陵
提起郭沫若,不得不感嘆他 的文武雙全,他在文學上有著極高的造詣,有著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歷史劇的開創者等等多重頭銜。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建國之後,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熱衷於開挖先...
郭沫若一意孤行發掘定陵,製造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災難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位於北京昌平,是萬曆皇帝的陵寢。定陵是我國唯一一座被考古學家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於1956-1958年間被發掘。提出明代帝陵發掘計劃的,是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吳晗等人。郭沫若...
帝陵被發掘,考古人員打開棺木,發現皇帝身上隱藏一個大秘密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帝王陵墓向來崇尚厚葬。從秦始皇開始,到光緒結束,除非是遇到什麼特別大的動亂。否則,帝王陵都需要精心修建。很多帝王陵都是在皇帝生前開始修建,耗費幾十年的力量,就為了死後...
為什麼試掘明定陵後,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明朝這位在位時間最長、功勞最多的皇帝,被專家掘了墳,並拋屍!
在歷史上被掘了墳的皇帝並不在少數,而這些掘墳事件,大多是盜墓行為。到了近現代,盜墓幾乎被打擊杜絕。而古墓的發掘工作,單單成為了考古學家搶救性保護以及考古目的在進行的。
郭沫若一心想挖帝王陵,周總理送給他九個字,精闢之極!
郭沫若是我國著名的詩人和歷史學家。他早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創了中國的唯物史觀學派。但是後人對他的評價一直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偉人,有人卻覺得他很平庸。有人認為他是敢於創造的天才,有人認為他...
國家為什麼禁止挖掘帝陵?看看郭沫若力主挖掘的明定陵的後果!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發掘活動,堪稱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場浩劫。上世紀50年代中期,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等人,聯合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十三陵,首選的對象是永樂皇帝的長陵。獲得批准之後...
中國考古界首次主動開掘帝陵,遭遇了什麼,從此再也不敢主動發掘
在中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大家都信奉「死者為大」這樣的文化傳承,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在還活著的時候就對「身後事」精心安排,而且對於那些偷盜別人祖墳的人,不僅是咒罵連連,等著他們的還有刑法伺候,所...
郭沫若再次提議挖掘秦皇陵,惹得領導憤怒,定下了這一重要的規矩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犯罪行為。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郭沫若請求挖秦始皇、武則天的陵墓,周總理一句話否決
郭沫若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歷史學家。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創了中國唯物史觀學派,證明了中國同樣經歷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除了進行理論性的歷史學研究外,郭老還對考古非常有興趣,他一直想把...
十三陵中定陵被發掘,發現很多珍寶也帶來一大遺憾,從此禁挖皇陵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從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長陵,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的思陵,共有13座皇帝陵墓。這些陵墓中唯一被發掘的是定陵,從中發現很多珍寶,也帶來了一大遺憾。
郭沫若力主發掘定陵,製造了史上最大考古悲劇,參與人員離奇死亡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位於北京昌平,是萬曆皇帝的陵寢。定陵是我國唯一一座被考古學家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於1956-1958年間被發掘。提出明代帝陵發掘計劃的,是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吳晗等人。
郭沫若生前最想發掘的三座皇陵,沒有明定陵,最後一座是終極目標
在60年前,中國考古界有一條重大的消息轟動世界:中國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公元1563-1620年,年號萬曆)及其妻妾——孝端顯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明定陵發掘成功。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帝王陵...
開國之後的第一場陵墓發掘,由於技術不成熟,讓墓中最貴重的龍袍瞬間破碎
對於古代帝王墓中的歷史文物,因為大多都是陪葬的奇珍寶物,所以不僅有盜墓的千方百計想挖出來,更是咱們的政府部門也想讓這些文物重見天日,這裡面的文物雖然及其珍貴,但是更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在建國之後,...
郭沫若想打開這個墓,周總理說了一句話,斷了他10年的念想
郭沫若是現代的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由於他早年留學日本,回到中國後不僅擔任文學藝術會主席,也是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所以歷史上對郭沫若的褒貶總是不絕於耳。
既不幸又幸運的明代陵墓,考古隊發掘3天被迫撤離,結局影響深遠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在距離北京昌平城區十餘公里處,有一座天壽山,大名鼎鼎的明十三陵就坐落於此。自明成祖朱棣於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修建長陵起,直至崇禎皇帝朱由檢下葬為止,這座...
郭沫若提議開挖秦始皇陵,惹領導大怒,定下一個五字鐵規矩
1956年,明史研究學者郭沫若提議開挖明朝萬曆皇帝陵寢定陵,當時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但最後在他和吳晗的堅持下,開挖定陵計劃終於獲得了批准,也由此揭開了中國考古界一場具有毀壞性質考古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