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墓狂人郭沫若狂挖皇帝陵墓,幸得總理:十年內不開帝王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起郭沫若,不得不感嘆他 的文武雙全,他在文學上有著極高的造詣,有著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歷史劇的開創者等等多重頭銜。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建國之後,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熱衷於開挖先人的陵墓,特別是歷代帝王墓穴。


郭沫若可以稱得上是一位考古學家,將郭開掘古墓的行為當作是一種對考古事業的追尋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聯合當時的實際情況而言,這種一意孤行額考古行為卻給國家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這是為什麼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所有的一切都有待建設,當時國家文物保護技術十分的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難以對出土的文物進行妥善的保存。


1956年郭沫若等人首次向國家建議挖掘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墓,定陵的時候,就遭到了多為考古學家的反對,但由於他們人微言輕而且 郭一意孤行,最終國家還是同意了開挖定陵。

起初,郭沫若等人想要開掘的是明朝十三陵中的長陵,也就是永樂皇帝朱棣的陵墓,但是由於長陵挖掘難度很大,郭沫若沒有辦法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定陵來練練手,幸運的朱棣就逃過了此劫。


1956年5月,發掘工作正式開始,起初發掘還很順利,考古人員成功找到了墓室的入口,進入墓室後,整個墓室金碧輝煌,各種奇珍異寶。

然而由於這些文物有著將近300年的歷史,墓室進入空氣後,各類字畫絲綢瞬間腐化。

很多文物由於當時技術不足,還來不及保護就已經遭到了破壞。

且文物保護工作極為混亂。

皇帝與兩位皇后的三副頂級楠木棺材,當時竟然被當作垃圾給扔了。

實在是令人痛心不已。

各類文物由於準備工作的不足而遭到嚴重損傷,這在考古學界引起了極大的風波,也令各界社會人士痛心疾首。

要求停止對明朝十三陵的開掘。

但郭沫若等人並沒有吸取教訓,他們隨後要求挖掘長陵,但是遭到了周總理的立即否決。

雖然遭到了拒絕,但是郭沫若一直都沒有放下挖掘事業,1960年,在陝西發現了乾陵,在乾陵內有郭心心念念的陪葬品,王羲之的《蘭亭序》。

郭沫若興奮不已,於是又去遊說周總理。

周總理則道:十年內不開帝王陵。

周總理這一舉動極大程度的保護了文物,不因為技術缺陷而被遭到破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沫若想挖誰的墓被周總理拒絕?

提起郭沫若,除了風流才子名震江湖外,其還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挖墳掘墓,尤其是對古代帝王的墓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郭沫若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郭沫若為什麼熱衷皇陵挖掘,原來有這麼些原因

說起郭沫若,大家對他的評價一般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魯迅之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大家,也有人說他是文壇「變色龍」。郭沫若還是一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其在甲骨文上的造詣,更是很難有人一整高低,為中國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