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一樣霸氣,為何龍是中國古代帝王化身,而虎卻「一事無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08年的夏天, 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辦了一次名為「中國記憶」的5000年文明瑰寶展,集中展示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文物明星。

多個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也紛紛整裝上陣,被譽為世界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漢代金縷玉衣、三星堆縱目人面具,商代金箔鳥紋太陽神等等匯聚一堂,以期傳達出中國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昏暗的燈光下,一件件珍寶爭奇鬥豔,儘管沒有熱清洋溢的氛圍,沒有繽紛炫目的色彩,但它們帶著各具特色的造型和深沉的歷史厚重感展現出各個時代的輝煌文明,令人肅然起敬。

在這些國寶中,一件名為「龍虎四環銅鼓座」的青銅文物,算得上不起眼的一個,類比同時代的青銅器,它沒有曾侯乙冰鑒那樣響亮的名聲,也沒有王子午鼎那樣龐大的體積,甚至連依託個春秋梟雄的好運氣都沒有,然而這些卻絲毫不能削弱它的霸氣,減損它的魅力,因為正是有它的存在,記憶著中國流傳千年文明之根。

名稱:龍虎四環銅鼓座 年代:春秋時期 出土地:安徽省舒城縣 收藏地:安徽省博物館 文物價值:國家一級文物

俗話說的好: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中國歷史上許多國寶文物的出土都有機緣巧合的因素,龍虎四環銅鼓座也沒有例外。

(馬上點標題下「高中歷史」關注可獲得更多知識乾貨,每天更新喲!)

1980年9月,安徽舒城縣孔集鎮九里墩村窯廠的工人在取土的過程中挖出一座古墓,隨即省、縣文物工作者趕來,經鑑定這是一座春秋墓,並對其進行搶救性清理。

據現場勘察,該墓明顯有兩次被盜掘的痕跡,專家推斷很多珍貴的文物已被盜墓者盜走。

但讓專家高興的是,雖然被盜墓者光顧了,但最後仍清理出了183件文件,其中青銅器就有170件。

對此,中山大學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商承祚教授拍案叫絕,賦詩讚曰:「莫道春秋舒國小,牛型盆口邈難追。

橫鉉遺制真誰偶,拍案驚看振世奇。

正當文物工作者亦喜亦憂地整理物件時,一件空心鼎狀青銅器引起了他們的興趣。

這件青銅器乍一看去,整體呈圓形,為一圓形銅圈,無底,上部略有殘缺。

全座直徑80厘米,高29厘米,重約100公斤。

仔細觀摩它的造型,尤為奇特,口沿作虎首和龍盤繞一周,虎耳豎立,怒目圓睜,張口作吼嘯狀。

龍獨角上翹,與虎交纏,可謂是龍盤虎踞,形象非常生動。

器身滿飾蟠虺紋。

它的外壁還飾四個銜環鋪首,並鑄有銘文兩周,形象生動。

上周約98字,下周約52字。

光就銘文字數而言,這就足以讓文物工作者興奮的了,要知道,在安徽出土的青銅器中,除了一九五九年壽縣出土的鄂君啟節,還沒有哪件青銅器有這麼多的銘文。

那麼它到底是個什麼青銅物件呢,又有什麼用途呢?考證結果出人意料!

初時,因其銘文鏽蝕嚴重,難以辨認通讀,幾乎所有人都都不知道它是什麼器物,後來經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專家組的鑑定,辨出「雋鼓」二字,初識為「青銅鼓座」。

後因其上有兩個對稱的虎頭和四條相纏繞的龍盤踞,故定名為「龍虎紋鼓座」,又因其側有四環又稱「龍虎四環銅鼓座」。

它還有其他的名字「春秋青銅大建鼓座」或「四環形器」。

歸根到底,此物是一個鼓座,顧名思義,就是承載鼓的座架。

在古代,鼓是用於戰爭、祭祀樂舞等活動的樂器。

《國語·吳語》中有云:「載常建鼓,挾經秉枹,萬人以為方陣。

」從水陸攻戰圖像上看,建鼓作為軍樂器,常與丁寧共同使用。

古代文獻有記載:龍為水族之長,虎是山獸之君,此物把龍虎集於一身,僅從它的雕文就可以看出它至高無上的權威。

虎父還無犬子呢,由此可見,它所承載的鼓地位就更加不凡了。

我們可以想像到3000年的龍虎四環銅鼓座,坐落在高台之上,聽著頭頂傳來振奮人心鼓鳴聲,睥睨著群情激昂的軍士們,為他們的凱旋祈禱著。

至於龍虎四環銅鼓座的主人具體是什麼身份,至今還撲朔迷離。

但從同時出土的器形較大、製作精細、紋飾精美的青銅甬鍾、鼎、車馬器、戟等青銅陪葬品和已識別的銘文看,可大致推測出,這一墓葬墓主很可能為當時群舒中某一君主。

所謂群舒,也就是春秋時期舒國、舒庸國、舒蓼國等聯合成一個軍事集團的7個小國,在今安徽六安、舒城一帶,傳說是皋陶的後裔。

龍虎四環銅鼓座能逃過盜墓者的魔爪,得以保存下來,可謂不幸中的萬幸。

「龍虎四環銅鼓座」這件國寶級文物最為珍奇寶貴之處,除了它中國第一個有銘建鼓座的地位,就莫過於它的龍虎雕紋了,倒是不說這雕刻技藝有多麼出色,而是它所代表的五千年文明之根——龍虎文化。

我們的民族文化中,龍和虎作為最霸氣的存在常常被賦予特殊的文化意義,存在於政治、經濟、軍事、宗教、語言、文學、醫學等各方面的表述之中。

中華民族龍虎文化,源於遠古羲、炎兩大族團的匯合,從仰韶文化中有跡象可尋。

由龍女媧和虎伏羲兩落融合而成為漢文化,不僅在文獻中能找到依據。

近年來陸續出土了一批史前文物,是最有說服力的實證。

1987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墓葬中,首次發掘出蚌塑龍虎造型(見下圖);安徽阜南出土的「龍虎尊」,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造型別致、琢工精細的「龍虎紋玉帶鉤」……

(蚌塑龍虎造型,有學者揭露是考古造假)

龍虎是中國古代歷時最久、影響最大的守護神和吉祥物,古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獸之說,想像豐富的古人認為它們居於天上,擔負著守衛天宮的責任,並劃分天空里的恆星規定了它們的具體位置,把它們當做預報季節的標準。

後來,因為其尊崇的地位和護衛之意,人間帝王也愛以龍虎自喻,龍虎漸漸成為皇權的象徵,唐劉知幾《史通·書志》說:「虎踞龍盤,帝王表其尊極。

」商代青銅禮器有龍虎尊,不少器物有龍虎裝飾。

如戰國曾侯乙漆箱上十分清晰地繪有一對龍虎,漢代皇帝玉璽上也是龍虎紐。

虎與龍都為古人所崇拜,但在南北朝以後,虎的地位就大大地下降了,龍虎作為皇權守護神的地位逐漸被雙龍和外來的獅子所取代,龍也成了帝王唯一的象徵——帝王的面貌或臉色被稱為「龍顏」,皇帝高興叫做龍顏大悅,帝王穿的衣服為龍袍,連皇帝袞服上繡的花紋也稱為龍鱗。

杜甫《秋興》詩云:「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皇帝睡的床也叫龍床,後蜀花蕊夫人之宮詞云:「御爐香氣撲龍床」。

「龍」與「虎」一樣厲害,為何龍能成為中國帝王化身,而虎不行?其地位甚至連獅子也不如?

原因自然很多,但最主要是龍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大家都見過,沒有神秘感,雖然勇猛卻非所向無敵。

而龍不同了,現實中生活人們看不到,是一種神獸,若有若無,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就是這個意思。

龍的文化屬性這正好迎合了喜歡故弄玄虛的中國帝王化的集權心理,於是有了「造神運動」——龍被抬到大神尊位。

然而在龍虎文化民間卻隨道教的發展,地位未曾動搖,道觀里至今還有青龍白虎二將護衛。

龍和虎都是各自領域的霸主,所以人們對於威武、有威嚴的人通常用龍虎來形容,用以體現他們的領袖。

龍代表的是統治階級的最高權威,虎代表的是世俗中的最強力量,龍和虎的關係有對立的意思,所以民間有龍虎必相爭的說法。

相傳,一隻老虎到思州一個水潭飲水,潭中的蛟龍認為這隻虎侵犯了自己的領地,就跳出水面與虎搏戰,結果渴虎不敵餓蛟,被蛟龍用尾巴擊昏纏起吞吃了。

蘇東坡據此作詩道:「潛鱗有餓蛟,掉尾取渴虎」。

由於龍有司理雨水的神職,而龍與虎的關係又這麼微妙,於是就有了天旱時投虎頭骨求雨的事情。

據說唐朝中南一帶大旱,鄉民們便常常以長繩系虎頭骨,投入龍潭。

俄傾,「雲起潭中,雨亦隨降」。

如今龍虎鬥的說法更多地被風水大師所繼承,用來勘測房屋建址和測算婚姻。

許多地方尤其是農村地區,很多人迷信地認為屬相為龍和虎的男女不適合婚配。

為什麼?原因就在「龍虎鬥」的迷信傳說,把龍虎鬥文化,移植到了人們的婚姻禁忌中,至今在一些地方,仍有人相信「龍虎相爭,必有一傷」、「龍爭虎鬥難長久」、「蛇(小龍)虎如刀銼,白馬犯青牛」的說法。

另一方面,龍與虎如何能和諧相處,又是力量無窮的。

如果把龍和虎統一起來便霸氣十足,所向披靡了。

古人在語言創作的過程中尤其喜愛把龍虎並稱,「龍韜虎略」、「龍蟠虎踞」、「龍虎風雲」等成語都顯示出傲人的氣勢和威信。

此種龍虎文化不僅存在於民族語言中,當權者們更願意把它做成器物來展現無上的權威和榮耀。

古代春秋時期,帶有龍虎雕紋的青銅器就顯得尤為流行了,深受諸侯貴族的追捧。

龍虎四環銅鼓座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當然,這樣尊貴的雕飾即使是貴族也是是不敢隨便亂用的,一不小心可就是殺頭的大罪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青銅器的特點

銅器物是銅錫合金,有很強的硬度,不像瓦當磚瓦、甲骨陶瓷及書畫等容易破碎,而是便於長期收藏。再則青銅器皿形態各異古樸典雅,線條暢達,這也是其他古玩所無法企及的。 首先,中國青銅器數量大,種類繁多。...

青銅「史書」敘瑰麗楚文化

——「江漢湯湯——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亮相國博曾侯乙墓、編鐘、越王勾踐劍,讓江漢地區的青銅器享譽中外。7月3日至9月3日,湖北省博物館帶著本省境內出土的122件(套)商周文物,以「江漢湯湯(音『...

一件霸氣側漏的龍虎文物

安徽省博物館收藏著一件神秘的青銅文物,它高29厘米,直徑80厘米,口沿有虎和龍盤繞一周,虎張口作吼嘯狀,怒目圓睜;龍的獨角上翹,與虎交纏圍繞一圈,可謂虎踞龍蟠,形象非常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