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古蹟探幽:醉美御山峽與齊家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御山峽聖容寺旅遊景區位於甘肅省永昌縣城北10公里處的城關鎮金川西村一社的範圍內,是龍首山脈中的一條長約10公里、寬100至500米的峽谷,西起紅山窯鄉毛卜喇村,東至金川東村。

峽谷兩邊山岩裸露,怪石崢嶸,峽谷中成片綠樹,鬱鬱蔥蔥,是古絲綢之路北路的故道。

聖容河自西向東流入金川峽水庫,河兩岸農舍稀少。

聖容寺座落於河谷北岸,依山面河而建,儼然一座歷史文化長廊。

御山峽風景區內的歷史文化悠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有齊家文化馬家灣子遺址、古陶窯遺址,北魏出現的聖容瑞像,西夏六體文石刻及千佛閣、聖容唐塔、元代花大門石刻、元亦都護高昌王墓葬、東西橫穿永昌的漢明長城及沿線城障烽燧、明威將軍墓、四台子廟址、九井八澇池自然風光等。

齊家文化馬家灣子遺址位於金川峽水庫西南岸,屬於市級文保單位。

遺址面積為350米*200米。

這是永昌縣境內唯一一處集中出土新石器齊家文化類型的新石器遺址。

出土文物有彩陶、夾砂黑陶、加砂紅陶、石器等。

所有出土文物被水侵蝕破壞較嚴重,但卻完整的保留了歷史文化印記,見證著永昌歷史文化的發展歷程。

一、齊家文化名稱由來

1924年夏季,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及其助手在甘肅廣河齊家坪洮河一帶首次進行考古調查和發掘,在此發現與仰韶文化截然不同的單色壓花陶器,以及與古希臘、羅馬的安佛拉瓶造型類似的雙大耳罐,齊家文化便由此地而得名。

其中我國最早的銅鏡即出自於齊家坪,該遺址因此成為我國赫赫有名的古文化遺址。

1996年,國務院公布其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重大發現與年代推斷

於齊家文化的認識,學術界經歷了不斷探索、逐步深入的過程。

最初,安特生僅在齊家坪的個別陶片口沿內發現紫紅色三角形紋飾,他便按照先有素陶後有彩陶的邏輯,推斷齊家文化是早於甘肅仰韶不含彩陶的遺存,將其列為甘肅六期遠古文化之首,稱為齊家期。

1945年,後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的夏鼐先生在廣河陽窪灣發掘兩座齊家文化墓葬。

在填土中出土了馬家窯文化彩陶片,根據地層學原理,夏先生糾正了安氏的錯誤推斷,從而認定齊家文化晚於馬家窯文化。

三、主要遺址

經發掘的主要遺址有:永靖大何莊、秦魏家、張家嘴,武威皇娘娘台,廣河齊家坪、陽窪灣,秦安寺嘴坪,天水師趙村,青海貴南尕馬台以及樂都柳灣等。

1947年—1948年,裴文中先生等在瓦家坪遺首次發現齊家文化的白灰面房屋遺蹟;

1957年在武威皇娘娘台遺址首次發現齊家文化的紅銅器,說明齊家文化已邁入青銅時代的門檻;

1959年—1960年在永靖大何莊和秦魏家遺址,發掘了齊家文化的聚落遺址與較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

1975年,甘肅省文物工作隊在齊家坪遺址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發掘,不僅出土了一大批陶器,而且還發現了帶有長方形銎的銅斧、光澤猶存的青銅鏡,以及製作精良的玉器。

到目前為止,在甘肅境內共發現齊家文化遺址650餘處,出土了大量的生活、生產遺物,為研究齊家文化的經濟生活、社會性質和埋葬習俗等,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四、分布特點

齊家文化的分布範圍較廣,主要在東起涇、渭河流域,西至河西走廊東部及青海東部,南抵白龍江流域,北達內蒙古西南部以及寧夏南部,分布非常廣泛,共發現齊家文化遺址1100多處。

根據碳測年代數據,其上限可到距今約4100年—4200年,下限可到3800年—3700年左右。

在馬家窯文化衰退的同時,齊家文化開始興起,並最終取而代之。

齊家文化分布極為廣泛,橫跨甘、寧、青三省區,內涵亦十分豐富,是黃河上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的一支非常重要的文化,展現了這一地區原始氏族公社解體和文明誕生的歷史進程,以及社會經濟形態急劇變化的狀況,並反映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早期情況。

五、文化特徵 銅器的大量出現、冶銅業的迅猛發展是齊家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

銅器的種類還有斧、刀、匕、鐮、錐、環、釧及最早的銅鏡。

出土銅器的遺址有武威皇娘娘台,永靖大何莊、秦魏家,廣河齊家坪,積石山新莊坪和青海貴南尕馬台等遺址,到目前為止出土銅器100餘件。

上述發現說明,齊家文化晚期無疑已進入了青銅時代。

銅器主要有紅銅和青銅兩類,出土青銅的遺址多於出土紅銅的遺址,製作方式有鍛造也有鑄造。

鑄造又分單范、合范。

早期以紅銅為主,晚期多為青銅,整個齊家文化的冶銅業經歷了從紅銅發展為青銅的歷程。

陶器獨具特色,制陶業比較發達,各遺址都出土有大量的陶器,種類繁多,有泥質紅陶、橙黃陶、灰陶和夾砂紅陶。

多手制,輪制較少。

齊家文化受龍山文化的影響較大,陶質細膩,器型較小,多素陶,器型豐富,有罐、盆、碗、豆、鬲、蠶、學和動物形器物,其中最具時代特徵的是雙大耳罐、三大耳罐和雙耳侈口高領罐。

彩陶極少,種類也很少,彩陶已顯著衰落。

齊家文化的聚落遺址一般都選擇在便於人們生活的河邊台地上。

白灰面房屋是齊家文化建築技術上的一個突出特點。

齊家文化的墓地多是成片或成排的,形制以長方形豎穴土坑墓為主,還有凸字形墓和圓坑葬。

葬具有木棺、獨木棺和墊板等。

葬式有單人葬和合葬。

齊家文化的隨葬品種類和數量存在明顯的差別,而且有的差別十分懸殊,說明當時已出現貧富分化。

齊家文化反映了農業文明與遊牧文明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社會狀況。

因處於東西方文化的接合部,文化內涵十分豐富。

從出土的器物中可看出,陶器中的細泥紅陶雙大耳器受黃河下游龍山文化的影響較大,而夾砂圜底器又流露出遊牧生活的氣息,從出土銅器的造型和合金成分看,又與中亞地區有較密切的聯繫。

六、源頭和分期

齊家文化的分期與類型的劃分問題,根據目前的研究情況看,暫定為五個類型,分東、中、西三個區。

東區為甘肅東部地區的涇水、渭河、西漢水上游等流域,分師趙村和七里墩兩個類型。

中區為甘肅中部地區的黃河上游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流域,以永靖秦魏家遺址為代表,稱秦魏家類型。

西區為甘肅西部和青海東部地區的黃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流域與河西走廊,分皇娘娘台和柳灣兩個類型。

各期陶器的演變規律是器形從粗矮向瘦長發展,單耳罐領部由矮到高,耳由小環形發展到寬邊弧形耳,耳上端由與口沿平齊發展到低於口沿。

(作者:魏欣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美術-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主要體現在彩陶的裝飾紋樣上。那麼,首先講一下什麼是彩陶?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紅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礦物質顏料進行描繪,用赭石和氧化錳作呈色元素,然後入窯燒制,在橙紅色...

考古揭秘——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距離現在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因其歷史時期實在遙遠,故現代人大多不了解這一文化,不過了解這一文化對於加深人們對於歷史文化的了解,和陶冶人們的審美是有很大幫助的,就算不談這些虛的東西,起碼吹起...

廣河:讓齊家文化熠熠生輝

廣河:讓齊家文化熠熠生輝本報記者鄒海林齊家文化,以廣河縣齊家坪而命名。廣河,因齊家文化故里而聲名鵲起。齊家坪遺址位於廣河縣齊家鎮園子坪村齊家坪上、下社,「東至台地邊緣,西至山嶺,南至廟溝,北至二...

最早的文化之一——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於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仰韶文化的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