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老關廟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長江奉節航道老關廟信號台

老關廟遺址地處瞿塘峽西端的奉節縣城東,長江的北岸,遺址地勢自東向西呈階梯狀傾斜的一台地上,海拔高約150-182米,遺址面積約4000平方米。

1993年吉林大學考古系首次調查並發現,發現後即對該遺址進行了試掘。

1994年,1995年,吉林大學考古系又先後別對該遺址進行了兩次發掘。

共揭露遺址面積約50o多平方米。

遺址共有4個堆積層,其中 1一3層破壞嚴重,各個不同時代的遺物混在一起,真正的原生堆積是第4層。

老關廟遺址地層堆積出土遺物主要是陶器,石器少量。

陶器多為生活用具,皆出士於老關廟下層文化堆積層中,以夾砂陶為主,夾砂陶中又有夾粗砂和夾細砂兩種,據統計,夾粗砂陶占82.2%,夾細砂陶占17.1%;泥質陶數量少量,占0.7%。

無見細泥陶。

陶器的顏色以紅褐色居多:灰陶、黑褐及灰陶次之。

器物紋飾極為普遍,表外為素麵的陶器極少量。

主要紋飾以繩紋為多見,此外,也見有極少量的網格紋、斜線三角紋、人字紋、弦紋、籃紋、戳印坑點紋、附加堆紋等。

其中繩紋陶占總數的94.5%。

繩紋一般印痕較深,紋理清晰、紋飾內容豐富,有橫向、豎向、斜向、交錯四種,很具有特色。

器物陶器類大多為手制,輪制陶極少見或不見。

多數陶器為泥條盤築痕跡。

有相當部分夾砂類陶器口沿經過加工處理,唇部多壓出花邊、短線或凹槽。

底部多為平底或尖底,圈足器少見。

出土的陶器中,以夾砂平底罐最為常見。

石器出土數量極少,僅見有斧、錛、紡輪。

石器打制和磨製間有。

值得注意的是,在老關廟遺址下層文化層位中發現一座長方形豎穴士坑墓。

墓主為一成年男性,頭朝南向,為仰身屈肢葬。

隨葬器物有石鏟一件,陶器一件,石鏟經磨製,表面光滑,刃部鋒利,頂端有一鑽孔,製作較精。

陶器為一件豆,泥質灰陶,輪制。

豆盤較淺,圈足較高,上部有三個對稱的圓形鏤孔。

據發掘者研究,該墓無論是從死者的葬式還是從出土的的陶器的陶質陶色和器形來分析,在瞿塘峽以西地區尚屬孤例,故目前無法比較,但在瞿塘峽以東的鄂西地區「青龍泉三期文化」遺存中,這類墓葬及陶器較常見。

因此,該墓的時代當與「青龍泉三期文化」或「石家河文化」的早期接近,時代相當於中原「龍山文化」時代的早期。

根據老關廟遺址下層文化堆積中出土的典型器物群為代表的一種新的文化遺存,研究者特將該遺址命名為「老關廟下層文化」。

作者:自由落體 來源:博報網 樓主配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神德宮文化遺址

神德宮文化遺址位於九龍山西側的一塊台地上。遺址發現時高出河床約10米,呈梯形狀,總面積6.4萬平方米。遺址依崖傍水、北高南低、文化層深淺不一,最深約7米。南部為燒陶區,北部為居住區,西部為墓葬...

黃陂歷史悠久,文化遺存眾多

古黃陂建制始於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有1435年建區(縣)史。自古至今,黃陂人在這塊土地上辛勤耕作,繁衍生息,為後世留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黃陂廣袤的大地上,有著眾多文化遺址,你可...

滕州歷史:北辛遺址

北辛遺址位於官橋鎮北辛村北部,距滕州市城區約28公里。遺址地處薛河故道南岸的高地上,三面臨水,這裡是丘陵與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土地肥沃。海拔高度127~131米。遺址東西長50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