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詞條】 新石器時代 · 裴李崗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裴李崗遺址地形和探方平面圖

裴李崗遺址位於新鄭縣城西北約8公里的裴李崗村西,面積2萬平方米。

1977年至1979年先後4次發掘,揭露面積2700多平方米。

發掘墓葬114座、陶窯l座、灰坑10多個,還有幾處殘破的穴居房基。

出土各種器物400多件。

其中石器有石鏟、石斧、石鐮、石磨盤、石磨棒及少量的細石器和燧石等;陶器有壺、缽、罐、碗、勺和鼎等;骨器有骨針、骨錐;還有一些豬、羊骨酪和陶紡輪、陶塑豬頭、羊頭等原始藝術品以及彈丸、酸棗核、核桃等。

房基周圍有一些炭化腐朽了的粟粒。

▲ 紅陶雙耳壺

▲ 乳釘紋鼎

▲ 三足缽

▲ 小口雙耳壺

遺址東半部為村落遺址,文化層厚1至2米,內含遺物極少。

西半部為氏族墓地。

基地埋葬密集,死者頭向南偏西,絕大多數為單人仰身直肢葬。

有一座墓較大,基坑裡兩具人骨,好似合葬墓。

大多數墓里的人骨已腐朽無存,少數墓里的人骨已料礓石化。

墓坑呈長方形,邊緣不整齊。

隨葬品主要是石器和陶器。

少者l件,多者20件以上,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

放置無一定規律。

▲ 石磨盤、磨棒

石器有磨製的或琢磨兼施的。

其中典型器物有鋸齒石鐮、兩端有刃的條型石鏟、石磨盤、石磨棒。

陶器均為手制。

多為素麵,少數帶有蓖點紋、壓印點紋,個別表面有乳釘紋飾;原料為泥質或泥質夾砂;顏色多呈紅色或褐紅色,無彩陶:代表性器物是陶壺三足陶缽、筒形罐。

出土的木炭標本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碳--14測定,距今約8000年,絕對年代早於仰韶文化1000多年。

▲ 石鐮

▲ 雙肩石鏟

該遺址出土的器物有獨具一格的文化面貌,被考古學界命名為"裴李崗文化"。

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歷史空白。

證明早在8000年前,我們的先民們已開始定居,從事以原始農業、手工業和家畜飼養業為主的氏族經濟生產活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馬廟鎮孫家城遺址

史前古城——孫家城遺址前 言孫家城遺址位於縣境西北部的馬廟鎮,處於桐、懷、潛三縣(市)結合部。地處薛家崗文化分布區域的北緣。遺址東、南、西部均被土城所圍,北臨大沙河,大沙河自西向東穿過,並沖毀了...

磁山丨中華文明源

磁山文化遺址總面積十四萬平方米,分上下(即早晚)兩個文化層。它的年代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用碳-14測定的數據距今約8000年,後經中國科學院地球與地質研究所用植矽體方法學對磁山文化層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