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詞條」新石器時代 · 仙人洞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的洞穴遺址。
位於江西省萬年縣城東北15公里的小河山。
1962、1964年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江西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古脊柱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3次進行小型發掘。
堆積分上下兩層,文化內涵有較大的差別。
下層獸骨的放射性碳素斷代未經校正的年代,為公元前6875±240年,可作參考、仙人洞下層是中國較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存之一,對於了解華南地區相同時期洞穴遺址的文化面貌和特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
下層的生產工具中,打制石器較多,一般僅打出刃部即行使用,很少第二步加工修整,習見砍砸器、刮削器、盤狀器等。
磨製石器較少,一般較粗糙,器類也簡單,主要有扁圓形穿孔石器、兩端尖的梭形器、錐形器以及個別的石鑿。
海發現許多針、錐、鑿、鏃、魚鰾等骨角器和尚保留蚌殼外形的穿孔蚌器。
除有的骨器製作較精細外,生產工具普遍比較原始。
陶器都是質地粗糙的夾砂紅陶,陶色不純,內壁凹凸不平,原始性尤為明顯。
外表大多數飾繩紋,並且較普遍地在內壁也印有繩紋,器形能辨認者只有一種直口或微侈口的圜底罐。
上層也是打制石器與磨製石器共存,並有較多骨角蚌器,器形與下層的大都相近,但新出現了磨光扁平石錛、骨矛形器和帶鋌蚌鏃。
陶器變化較大,以夾砂紅陶為主,新添夾蚌紅陶、泥質紅陶、細砂和泥質的灰陶。
除繩紋外,又有了籃紋、方格紋,但無編織紋、回紋之類的幾何印紋陶片。
器形有罐、豆、壺等。
在上、下層中發現多處火堆遺蹟,同時含有大量野生獸禽骨骼和螺蚌介殼,沒有發現確鑿家畜骨骼,結合出土工具分析,大體反映出當時人們主要是依靠漁獵和採集為生的。
黃陂歷史悠久,文化遺存眾多
古黃陂建制始於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有1435年建區(縣)史。自古至今,黃陂人在這塊土地上辛勤耕作,繁衍生息,為後世留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黃陂廣袤的大地上,有著眾多文化遺址,你可...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馬廟鎮孫家城遺址
史前古城——孫家城遺址前 言孫家城遺址位於縣境西北部的馬廟鎮,處於桐、懷、潛三縣(市)結合部。地處薛家崗文化分布區域的北緣。遺址東、南、西部均被土城所圍,北臨大沙河,大沙河自西向東穿過,並沖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