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德宮文化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神德宮文化遺址位於九龍山西側的一塊台地上。
遺址發現時高出河床約10米,呈梯形狀,總面積6.4萬平方米。
遺址依崖傍水、北高南低、文化層深淺不一,最深約7米。
南部為燒陶區,北部為居住區,西部為墓葬區。
斷崖上紅燒土積累高達7米,北部窯穴分布密集,遺物十分豐富,主要為石器和陶器。
陶器泥質紅陶為多、夾沙紅陶和泥質灰陶次之。
泥質紅陶紋飾有線紋和彩繪,素麵較多。
夾沙紅陶沙粒粗大,陶土較純,質地較硬。
器物為手制和輪制。
器形有泥質紅陶尖底瓶、紅陶缸、紅陶直口折腹平底缽、彩陶盆、折腹罐、罐形鼎等。
石器有石斧、石鏟。
石斧的石質為青石,呈扁圓柱形,弧頂,僅磨製刃部。
另有打制石斧,體扁平,刃部呈半弧形,表面未經加工磨製。
石鏟為河卵石所制,經打制後,稍加磨製,器體較薄。
遺址距今有6000年左右,系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裴李崗文化。
泰山腳下 大汶口文化時期的陶器 飾品欣賞 及勞動工具展示
大汶口文化根據地層疊壓關係和遺物特徵,可以區分為早、中、晚3期。有泥質、加砂陶,早期以紅陶為主,晚期灰、黑比例上升,並出現白陶、蛋殼陶。手制為主,晚期發展為輪制陶器,燒成溫度900—1000℃...
磁山文化時期手工業的發展
作者:張海江 磁山,中國農耕文明的發祥地。八千多年前原始農業革命盛世。磁山遺址揭示了當時最早時期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面貌,並獲得粟、家雞、胡桃等多項世界性重大發現,而被專家稱為「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