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不知道的貴州葬俗習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貴州喪葬習俗

說在前面

每個地方的喪葬習俗各不相同,松桃本地的喪葬習俗,就比較講究。

就埋葬類型而言,分為木棺土葬土葬、懸棺葬、石墓葬,近年來更有火葬。

不過最為普遍的還是木棺土葬。

明清以前,有懸棺葬、石墓葬。

石墓葬民間稱為「苗墳」,墳堆呈四方形。

喪葬形式分「老死」、「死嫩」、「死好」、「凶死」四種。

「老死」、「死好」屬正常死亡,可停樞於中堂,眾親弔唁,熱熱鬧鬧送上山安葬。

「死嫩」、「凶死」者則不停樞中堂,情況特殊的,靈柩可靠一半進中堂門訪,其餘的用草革裝進白棺材,抬到山間野外理葬即可。

這種情形一般是:未滿18歲的死者稱「死嫩」,遇傷見血而死的為「凶死」,即使為國捐軀者亦不例外。

成年死者享用棺木,未成年死者只用木板匣子。

  • 貴州葬現場圖

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葬禮

打井定穴

貴州高坡苗族洞葬

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的懸棺


正常死亡,喪葬較為隆重莊嚴,順序為:

一、臨終遺訓

病人病危時,所有親屬子女及奉鄰老少守候在病人床前,聽訓遺囑,(苗語音譯:柳仙)。

病人彌留之際,親屬子女大聲呼喚,直至病人停止呼吸(苗語音譯:蘭仙,有呼喚生命不去之意)。

當家主人格落氣錢(一把香、三斤六兩紙錢焚燒成灰)裝進布裳,扎附於逝者身上。

傳說,這樣逝者於陰間就有錢用,此時,寨鄰長者不需聘請就主動來喪家張羅爭務,或派人去請祭司,或吩咐喪家家族小輩去向親朋尤其是另家報告死亡信息(如是媳婦病危,必須提前通知共娘家)苗語音譯:包打,或安排眾人作迎客準備,所有被安排的人都會十分認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二、為逝者洗澡凈身

祭司既來,即舉行解除死神儀式(苗語音譯:獎棍打),完畢,全家老少放聲倒哭。

此前,即使傷心也只能含淚吞聲。

習慣認為:哭聲為驚動死者的魂靈,在陰界失去指引,找不到通往故土的道路,成為沒有歸依的孤魂。

隨後,安排一異性人摘取桃枝和葛蒲葉,置於鍋內加水煮溫,為逝者休浴凈身,反覆三次,每次換一盆水,雖屬象徵亦不能亂序。

第一、二盆水倒往人踩不到的地方,第三盆水置於隱蔽處,待為逝者招魂後方能倒出。

祭司則高聲呼喚「xxx,現在為你洗澡,把你洗得乾乾淨淨,到陰間後,男的好認兄弟,女的好喊姊妹……」

最後為逝者穿上壽衣壽服,屍停中堂,平躺柳床之上,腳向左邊中柱,頭枕內裝處死凈灰以白布製作的狀如雞頭的「雞枕頭」;同時,分男左女右,於死者一隻手掌內放一疊紙錢,手心向下,用棉線作死者褲帶,線的根數以死者年齡而定,一歲一根,待時辰裝棺入鹼。

三、裝棺入殆

逝者停放柳床,若未備棺材,必須儘快買來。

裝殮時,按照死者年齡,按每歲一張草紙計算,把草紙折成三角形或「八」字形鋪在棺底。

而後,連同墊單將逝者放置棺內。

用單數瓦片如三、五、七張置在逝者頭部或肢體兩邊。

從逝者子輩長者身上剪下小塊衣角一併裝入棺內,在逝者口中放入硃砂,然後蓋上陰被,合上棺蓋,才把棺材頭向神寶(家先處),民向大門外停放起來。

棺材下點亮地府燈一盞。

棺尾前豎兩扇門板,貼著靈位,點燃香火燈燭祭記。

四、打繞棺

繞棺,以夜為堂,從開始弔唁當晚開始,逝者未上山前不得中斷。

繞棺間隙,守靈孝女唱喪歌(或稱哭喪),防口編詞,內容多是訴說死者的功德,生者如何懷念之情以及未能報答死者養育教誨之思的愧歉。

打繞棺一般是專業班子,成員5-7人,備有唱本,所唱調子基本固定。

唱詞內容則以死者性別而定。

如死者為女性,打「血盆繞」,死者為男性,打「失亡繞」,「迎燈繞」「彌陀繞」「香山繞」則男女性均可用。

開始要請神,末尾要散花送神。

倘若喪母,都有老母養育之思唱段。

如:「諸佛如來把人勸,為人需當孝為先,父母恩情難盡嘆,好比海闊與天寬,十月懷胎母受難,三年哺乳費心田……嘆母亡來走得忙,孝子哭得用汪汪。

母親在世受苦難,死後空手見閻王,靈前擺的好供養,末見老母動口嘗。

乾哭萬哭燈一盞,千拜萬拜紙一張。

唱的人聲調悲哀深沉,聽的人無不潸然淚下。

五、發喪安葬

出喪時辰既到,祭司面朝外念禱詞,突然大吼一聲,持板斧將置於棺蓋上的飯碗敲碎,表示發喪。

在場青壯年一聲映喝,把棺材搶出放在廳外預備好的兩根條黨上,用粗單繩將兩根大槓附棺材兩旁捆牢,祭司則把一隻公雞放在棺蓋上。

家人則把死者生前的鋪革燒於屋外,並在廳堂內擺一張桌子,放半碗白米,待隨棺上山歸來的人使用。

這時,死者舅家來人中著一人腰挎短籮,手持長把鐮刀,勾住廳堂大門模仿,三聲而前往。

出殯時,死者舅家輩分高的人,身披白布,手執火把、「草刀」引路,拋撤紙錢,孝子孝孫緊跟,每走二五十步,轉身下跪迎棺。

抬棺青壯年逢山過山,逢水過水,即使荊棘遍地也不迴避。

途中,在適當地方休息,死者舅家或女婿方急忙散糖果、散煙、敬酒,抬棺隊伍一陣「喝餵」,繼續前往。

基地由風水先生架羅盤擇定方位。

棺材抬到時,風水先生用白米在墓穴底部畫上太極八封圖案並置少許硃砂於墓穴四周,然後放下公雞去啄米。

死者親屬子女繞墓穴一周,著一兒輩呼喚逝者三聲,說幾句告別話。

棺材緩緩入穴後,祭司下羅盤,正方向撤金米,孝男孝女齊跪穴前,以雙手向後略略招起衣擺,接收祭司拋來的金米。

祭司念道:「腳踏亡人棺,子孫發萬千,尋得真龍地,兒孫有大貴。

此米此米,不是非凡金米,昔日西天去取經,帶得金砂米二升,東主將米畫艾封,西主持米慶龍神。

慶得龍神龍開口,五龍在地護子孫。

從今亡者安葬後,家發世代斗量金。

二十四山聽吾言,七十二龍聽君宣。

吾今不是尋常客,乃是江南白鶴仙。

今日神仙來點穴,撥開龍口葬先賢,聽師撤動金砂米,兒孫世代有餘錢......六隕祿位高升,七賜七子團圓,八賜八仙過海,九賜久長久遠,十賜十全十美。

孝男孝女財發人興,大哭三聲答報親思。

祭司念誦完畢,孝男孝女立即將盛有金米的衣兜勒緊,起身跑回家中。

據說,誰先跑到家誰的運氣最好。

餘下幫忙的青壯年,鏟土逛墳。

凡去墓地參加葬禮的人,回到逝者家廳堂門外,須從事先擺好的米碗中抓幾顆米拋向腦後(或身後),並將幾粒咀嚼後吐出,意即與死者斷絕了牽連。

六、招魂

招魂需擇吉日進行,一般選在葬後三五日內的某天夜晚。

場所設在火炕前邊。

由祭司主持。

當場找一個人掌握鋤板與祭司並排而坐。

祭司面前擺放「信雞」和一碗火灰,碗內燃燒包著黃臘的錢紙。

煙霧繚繞,一派肅穆。

開始時,祭司雙手在煙霧繚繞的碗上旋轉兩圈,口念條詞。

尋找結果如何,以捏鋤者手中的鋤板是否抖動為準,若鋤板頻頻抖動,視為巳經找到死者的靈魂。

找到死者靈魂時,祭司便說:

「×××你與人間陰陽異路,原來你是陽間的人,現在你是陰間的鬼,不信看你頭上戴著「紅令」,手中拿著紙錢,全家老少在為你哭泣(此時全家故聲勵哭)。

現在你已經離開人世,與家人已經陰陽兩分(鋤板不斷抖動,表示死者已經明白自己的身份)。

為使你在陰間得到快樂,憑我祖師和你祖宗的明靈,把你指引到安樂的地方。

一魂引到東方的故土,回後我們的老家,借著冉冉升起的日光,關照人間的兒孫。

一魂引向西天極樂的天堂,讓你享受不盡的愉快。

一魂留住和祖宗陰靈團聚,早晚享受兒孫的供奉。

點飯時須將準備好的物件三腳倒置,祭司一則手拿一條約五六寸長的白布,口念祭詞,為主家問路,二則探察吉凶禍福,祈求祛除瘟疫,消災賜福。

祭司將白布向上拉直,能拉直不倒者為吉兆,向下倒垂者為凶兆。

然後用酒內等以始亡靈。

至午夜,祭司主持洗禮儀式,先將熟米把稻擺至祭奠祖宗先靈請祖宗先靈坐鎮家中,接著將為死者休身的第三盆水倒掉,然後,將凈水和一件銀器裝進盆內,讓模過死者屍身的入洗手,並用這盆水噴洒安葬所用過的措耙、鋤頭等工具,表示洗禮。

第二天日早晨,用竹蓖編一隻簡易背統裝上祭奠用過的糯米招魂,再用死者遺物中最好的一件衣服搭蓋上面,給死者舅家送去,以作安慰或紀念。

至此,喪葬儀式才算最後完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安陸民間習俗,喪葬習俗全過程

安陸的喪葬習俗跟其他地域大同小異,總的原則是對逝去老人的孝。一個「孝」字,貫穿始終。說起喪葬習俗,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觀念的轉變,傳統的「喪葬舊俗」也在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著變化。其實,在一系列繁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