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縣鹽川喪葬習俗與彩棺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鹽川喪葬習俗與彩棺文化


俗話說,人生三大事:結婚生子、修建房子、老人過世。

因此,養老送終既是為人子的天職,又是家庭的重大事務。

漳縣喪葬一直沿襲木棺土葬。

其習俗規格、喪葬儀式,視家庭景況和死者年齡身份而異。

舊時2歲以下的嬰兒死亡,由鄉鄰用柴草卷屍,用爛背鬥倒于山溝用火點燃燒棄。

12歲以下者,死後不擇吉地,只掩屍於偏僻地野。

12歲以上但未婚者,可做簡易木匣裝葬於野外山岡地帶。

已婚男性和生育有孩子的女性屬正常死亡者,都可在宅內舉行葬儀,並可埋入祖墳。

其它非正常死亡如跳崖、投河、服毒、上吊、難產、自殺、他殺、車禍等只在宅內偏室辦喪事,死於宅外者,只在莊頭搭蓬辦葬事。

因此,病危之人都極力趕回家中,力求「正寢」。

老人逝世,漳縣的喪葬習俗和喪葬禮儀,因受傳統文化、封建禮教和宮廷禮儀的影響,顯得隆重而繁瑣,肅穆而莊重,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喪葬文化。

其程序依次如下:

侍奉待終 老人臨終前,其親人必為其盥洗手臉、理髮、梳頭,將壽衣、鞋、帽穿戴整齊(壽衣一般為五件或七件,上三下二或上四下三,除一套棉衣外,其餘皆為夾、單,色澤皆為紅、白、青、藍,忌黃色,質地以綢緞為上,純棉次之,忌用化纖,另備一件形似披風的紅緞長袍曰「衾」,專做裹屍用。

日夜守候侍奉,親朋鄰里也都來伴守,俗稱「跟活喪場」。

直到老人咽氣為止。

裝生熟饃饃 待老人剛剛咽氣,即將七個烙好的生熟麵餅(半面熟、半面生),分左三右四以紅紙分裝於死者兩袖內,以備黃泉路上防狗咬傷時哄狗。

燒倒頭馬 老人氣絕,即在大門外焚燒一匹紙馬,伴一馬伕牽拉(曰拉馬娃娃),燃放鞭炮,意為送親人騎馬上路。

拜香 將死者平置於炕(床)邊,下鋪衾袍,床沿前置一盛滿麵粉之盆,上蒙一層白紙,孝子們下跪於地,點燃香火,一根接一根插入盆中,邊插香邊叩頭直插到與亡人歲數相等為止。

停壽 在廳房(主房)正中靠牆置一張吊桌作為靈床,上鋪棉氈床單,將遺體仰置其上,以紅頭繩「束身」(綁其雙臂、雙腳及腰圍),臉上用一張白紙遮蓋(叫「扇臉紙」),頭枕生前常用之舊枕頭,腳蹬用紅紙包裹的一塊土坯,用紅綢白里「鋪寒」(似褥子)覆蓋全身。

之後,再在靈床前懸掛一塊白布作為「靈帷」,在靈床下點一盞清油燈作「常明燈」,以照亮黃泉路。

燒落頭紙 靈床前置一方桌,煮一碗半生半熟的大米或小米飯(叫「倒頭飯」),上插一雙用紅絲線攜三枚銅錢而扎的紅筷子,再插一紙靈牌(上書「新逝顯考某府君之靈位」,如逝者為女則書 「新逝顯妣慈君某孺人之靈位」),安放亡者遺像,獻糕點水果等,桌前放一個孝子盆(內倒入煮倒頭飯之湯),然後孝眷們點蠟、燒香、磕頭、化錢(燒紙錢)、跪地痛哭,訣別親人。

落草守靈 落頭紙燒畢,孝眷們即頭戴孝(孝長男2.4尺,女3.6尺),身穿孝衫,雙腳用白布瞞鞋,以女頭、男腳為序,或跪或坐進入遺體兩頭地上的乾草中落草守靈,晝夜不離,直到安葬。

曰「守孝不離方寸地。

告親奔喪 老人逝世當天,即請鄰居數人,攜酒專程上門去請亡者親戚,亡者系男,必請外家,亡者系女,必請娘家,七姑八姨也須請到,其他較疏之親,則帶話捎信予以告知。

所請之人,必先來化紙、弔孝,待出紙、送殯之日再專程弔唁。

請旗理 較大喪事,先請總旗理1人,總管喪葬全部事務;下有香案旗理2人,專司喪葬禮儀,後勤旗理2人,負責伙食、接待等。

旗理到位後,即與主人商議決定舉辦喪事的各項具體事宜。

完後,旗理即按主人意見,分工主事。

請四匠 按主人之意,旗理派人攜帶禮品,分別請吹鼓手吹奏哀樂,畫匠趕做紙火、畫棺材,木匠做棺材,陰陽看墳主喪,廚師做飯。

四匠請來後,各居一室,派專人侍候。

每當首次工作,必先發紅包(俗稱「利事」)。

請禮賓 凡行葬禮者,得請四位禮賓(俗稱賓爺),大喪事還另請一名賓官(俗稱老爺),舊時標準為:賓爺需秀才以上者,老爺為地方官紳。

分設賓館和官邸盛情款待。

出殃 俗稱出紙。

死後第四天(有些地方為第三天),靈堂及院落內外布置得莊嚴肅穆,主房檐前懸掛黑底白字條幅,各門貼上白紙黑字對聯,大門之內搭建松柏、白花編織的彩門,院子當空搭棚遮陽(或雨)。

早上,吃喝用等準備停當,吹鼓手進入崗位,各類服務人員(俗稱「代勞的」)按旗理分工各就各位,各執其事;陰陽將訃告(俗稱「告白」)貼於大門之外;擇一偏房設先祖神堂……孝子們按香案旗理司儀,在吹鼓手的哀樂伴奏下,依次給先祖和逝者上香、獻飯、燒紙錢、痛哭,獻畢,孝男孝女在靈堂內「落草」而跪,死者的同輩人在靈堂外跪門(死者為女由丈夫跪門、死者為男由兄弟跪門)。

接著,內親外戚、生前好友、同鄉鄰里等,都絡繹不絕前來弔唁,有送紙錢者、挽幛輓聯者、現金者(稱「奠禮」),規格不等,多少不同;各門親戚還必須端上獻飯,捧上「鋪寒」,搭上紙火(金銀斗、紙人、紙馬等),化紙錢而哭拜,由旗理施孝而戴;戴孝有嚴格鄉俗,特大喪事為「海孝」,即來者有份,一般為各門親眷或獻飯者,稱「四門親」或「見飯散孝」。

凡弔唁者,大門外由吹鼓手奏樂相伴,持挽幛、紙錢等入內,上香叩拜,孝子磕頭致謝,服務人員招待吃喝。

如此直到午後,即由陰陽主持「出殃」:孝子給祖先和逝者上香後,陰陽宣讀「殃示」,孝眷們由長子頭頂「出紙」一盤,依次邊哭邊退,至大門外跪拜化錢,將「出紙」掛於高竿;哭罷進門,在院內盥洗、穿麻衣、戴麻冠(只限親兒女、長孫、兒媳),再上香而拜,俗稱「成服」。

此後,男孝子跪於院內,女孝子仍「落草」於靈堂。

出紙這天,接待規格最高,難度最大者首推娘家和外家。

若死者為女,其娘家兄弟姐妹、侄兒侄女等均來弔喪,孝子們頭頂香盤由旗理帶領,吹鼓手奏樂,跪於村外候「駕」恭迎,等娘家人馬一到,即焚香化紙,哭拜於地,讓其徐徐先行,已隨其後,至靈前同哭祭後,款待另室。

正式舉行出紙儀式前,孝子們如前狀,哀跪於地,傾聽舅家的意見,舅父母、表兄、弟妹,從喪事規格、陪葬品(紙火)的增加等方面,往往提些過高要求和苛刻條件(俗稱「擺吊」),還從甥兒待母不周、孝敬不到等方面,當眾指責和數落一番,(俗曰:「抖虧欠」);如此「三進三出」,燒紙、磕頭、哀哭,直等娘家所有人等滿意後,才能正式出紙。

若死者為男,請其外家出紙之舉,也全一樣。

殮棺 出殃當晚,靈堂內掩門謝客,由陰陽主持,孝男動手,移屍於棺材內,謂之「殮棺」。

現場還必請死者的外家或娘家人監督。

棺壁貼糊紅綢,棺底鋪以乾淨細草木灰,上置七星床(一片薄木片,刻以七星,放上七束大麻、七枚銅錢寓為北斗七星照其身),鋪好「鋪寒」(孝女所縫),移屍於內,放正仰睡,解除遮臉紙和束身頭繩,上蓋以孝男所制「鋪寒」,墊緊遺體兩側,陰陽將寫好的「殃狀」置屍胸部,放入除邪用物,作法念咒,後由木匠蓋棺以木釘釘牢,孝子化紙錢而哭。

「殮棺」為喪葬關鍵程序,事關亡靈安穩、後代安樂,故不可馬虎絲毫。

畫棺材 殮棺後由畫匠按主人意見進行繪畫,有「上五彩」、「中五彩」之分。

富者用「上五彩」:以柏木或松木為棺,兩側畫以「二十四孝」或「八仙圖」,中間配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八個大纂金字,蓋上畫以北斗七星,大頭畫一靈牌,小頭以『文帝熬藥「之類的」孝悌「圖多見;做有大材者,多以「百壽圖」或「福壽圖」繪之。

一般人家多用「中五彩」:棺多以松木為材,顏料次之,圖案品位及畫法盡顯一般。

至於貧困戶,則只好因陋就簡了,以楊木做棺,紅藍顏色刷者有之,用破板櫃、爛板做棺,鍋墨刷者也有之。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皇子被貶到漳縣鹽川,帶來了宮廷禮儀,紅白喜事、宮廷音律。

經過幾十代人傳承,紅白喜事禮儀流傳了下來。

紅事上的禮儀隨著時代的變遷大都不時興了,而白事上的禮儀卻基本保存了下來,尤其彩棺繪畫、紙活獨樹一幟。

送喪葬時人們都要駐腳觀看,一是看棺槨知仙逝者大約年紀,二是看棺槨知逝者生前名望,三是看逝者知家庭厚薄,四看逝者兒女家族知多少。

現鹽川主要興時二道棺,一衾一槨(或一槨一棺,槨以底板代,上有雕鑽北斗七星)的彩棺。

漆彩棺因繪製費工費時費物,工藝繁雜仰貴基本不用了,三、四、五道棺也已經沒有人造制了。

資料來源:《漳縣誌》、《彩棺——漳縣鹽川獨特的喪葬習俗》、漳縣貼吧

整理編輯:蘇禾

喪葬文化因地域不同各有差別,鹽川喪葬文化聚集了千百年來鹽川百姓的人文風貌,儀式本身是帶著一種強烈的情感色彩而出現的,喪葬儀式承載了生者對已故之人的思念與崇敬,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多儀式也經歷了由繁到簡的變化,任何儀式都會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熱切的希望鹽川喪葬文化得以保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吳起喪葬禮俗淺述

案:近年來,讀了不少吳起民俗文化的著述文章,其中有關喪葬文化的整理,雖是各有所主、各有所長,但總嫌不足。有的失之簡略不清;有的失之繁瑣無緒;有的錯解禮俗的寓意和古禮依據;有的對禮俗認同不夠,蔽之...

孔聖人的故鄉-山東濟寧地區的傳統喪葬禮儀

濟寧境內傳統喪葬禮儀繁雜,主要有停靈、弔孝、入殮前的初步料理、入殮、出殯、祭奠、持服等過程及活動,其中不乏封建迷信色彩。按此治喪主要適用於老人的亡故。有些貧苦之家雖也遵循,但其中有些程序從簡。停...

裝老入殮,安床報喪——漢族舊時的喪葬禮俗

漢族的喪葬禮俗,是指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前,漢族在全國範圍內所實行的葬禮習俗。當然,如今社會也只有和我老家一樣的山村裡邊還在實行,今日我將其講述給大家,是希望將其記述下來。目的是讓後人知曉,我們的...

華州區金堆鎮:奇特的喪葬習俗

金堆人在各種紅白事上都有很多講究,經常請來陰陽先生來策劃。雖然金堆人搬遷到了蓮花寺金新社區。但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當地的民俗。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喪事上的一些民俗。一:門前掛紅:喪事悼念活動開始前。事...

重慶農村傳統喪葬習俗

我國的葬俗文化從發展至今,經過不斷的歷史演變和變革逐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和完備的習俗禮儀。除了部分少數民族的喪俗千奇百怪以外,我國的傳統葬俗基本大同小異。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重慶農村地區那些...

走近湖北神秘土家族,探秘奇特喪葬文化習俗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信仰、文化及風俗習慣。湖北利川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後裔,他們繼承和發揚了本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留下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價值取向。利川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很廣泛,特別是一些非物質文化遺...

歷史上遼寧的喪葬文化

喪葬文化的歷史由來已久,從遠古時代開始喪葬就成為了人們非常重視的習俗。而不同的地區也有著不同的喪葬文化,即使是同一個城市也有著好幾種不同的喪葬形式。

客家喪葬習俗,這些傳統一定不能忘!

客家喪葬習俗對於客家人來說,比起其他禮俗,喪葬之俗來得更為莊嚴肅穆,客家人的喪葬觀念基本上繼承了中原漢民的傳統,如相信靈魂不死,重視福、壽、孝、喪禮講究排場,特別重視風水等。古時,客家人的喪禮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