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鄉村,葬俗有多麻煩,你肯定想像不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海東

圖:來自網絡

魯豫皖交界處的鄉村,單就葬俗來說,基本上和周邊縣區是大同小異。

現結合本地實際,對本地葬俗簡略敘述如下。

老家的鄉村非常重視葬俗。

一般老人年逾六十,即開始購置棺材。

棺材俗稱「壽木」,又稱「活」,以松柏木料為優。

有的先把棺材做好,放在一個隱蔽的角落。

有的則先把木料準備好,等人死時再做棺材。

不同年齡的人辭世有不同的叫,不滿10歲的人死亡,叫「丟」了。

年去世,叫「傷」,老年人去世叫做「老」。

年的喪事叫「悲傷」,老年人的喪事叫做「喜喪」。

10歲以下夭折的,均不埋葬,用乾草裹屍送到亂葬崗子了事,也有的年齡較大的,父母也給下地葬,但一般不用棺材。

鄉民們講究壽終正寢的。

在病人生命垂危時,子女要日夜守護,一方面要給他穿戴好內外壽衣。

整套服裝不能有扣子,而且要全部用帶子繫緊,意即表示"帶子",就是後繼有人的意思。

在死者的頭上要戴上一頂挽邊的黑色帽,帽頂上縫一個用紅布做成的疙瘩,用來驅除煞氣。

如果死者是男性的話,腳上要穿黑色的布鞋,而如果是女性的話要穿藍色的布鞋。

壽衣一定要是傳統的式樣,哪怕改朝換代、時過境遷,也要恢復原來的裝束。

因為按照傳統的觀,人死之後就要去見遠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認不出自己的子孫,不讓他認祖宗;另一方面通知戶族女面(亡人的姑、姐、妹家統稱)及舅家前來看望。

子女出門在外者接到父母病危消息後須星夜趕回,在斷氣之前趕到,謂之"跟氣"。

子女守候至老人停止呼吸,稱「給老人守氣」。

病人在咽下最後一口氣前,親屬們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間的靈床上,守護他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刻,這叫做"挺喪"。

老人停止呼吸後,給其整容,即(男)剃頭刮須 | (女)梳頭盤髻,並洗面凈身,然後摘門板,鋪穀草,將亡者雙足朝門放置在穀草床上,臉上蓋一張黃麻紙,叫「蓋臉紙」。

腳下放一個小供桌,上放供品、香碗。

個別地方老人死後還要扭死一隻「替罪雞」,意為死者生前可能有錯,死後為免閻王怪罪,讓雞去替罪。

同時,家裡人還要在死者的嘴裡放上一枚銅,這叫做"含口"。

在整容凈身結束之後,還要在死者的口中放入麵條和米飯之類的東西。

這是為了不讓死者張著空嘴、餓著肚子到陰間去受罪,而成為餓死鬼。

老人去逝後,將其穿過的衣服,用過的被褥,卷放於房子上。

同時要向死者的親友報喪,就是用發號的方式把死者逝世的消息告訴親友和村人,即使已經知消息的親友家,也要照例過去報喪。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報喪方式。

有些鄉村報喪俗規非常嚴格,喪家如果死的是男人,必須由死者侄子到親戚家報喪,死的如果是女人,必須由兒子、女兒給外婆家報喪。

報喪的孝男孝女必須披麻帶孝,手上拿一根白紙裹著的木棍,跪在娘家或外婆家人的面前哭報喪事。

哭報完之後馬上回家。

當外婆家裡派人來奔喪,走到村頭的時候,孝男孝女必須跪在村邊路口哭迎,哭著述說喪親的悲痛,感謝奔喪親人的一路辛勞,並且給每人遞上一條白布,叫做"孝布"。

人亡二日後入棺(稱入殮)。

入棺前棺底要鋪麻紙(孝子每人一份),放絲線或五色線。

在棺底擺北斗七星圖案、撒柏樹葉等,將老人抬入棺內,頭、手腳、穿戴都一一擺正,最後加蓋。

死者入棺後,要在院內搭起帳逢(俗稱靈堂),舉行弔唁儀式。

搭靈棚規模的大小,主要看喪居院落的格局。

置棺材於廳堂之中。

棺前上擺供品和長明燈,下由幾塊磚擺成四方圖形供燒紙用,靈前鋪草蓆一領,供人下跪叩用。

孝子輪流守靈,日夜不離,早晚獻食,點香燒紙。

此時孝女痛苦不止,至親姐妹來亦進靈堂哭泣。

來弔唁者都要在哀樂聲中向死者跪拜。

俗稱"先死為大",故除了長輩不下跪,即使平輩也跪拜。

凡來者祭奠,孝子要陪祭,跪送祭弔者。

有的女婿或娘家人,請吹手奏哀樂,以表孝,其親朋以紙、帳等為獻

近年來,盛行送花圈、被面、幣等祭

孝子將這些祭除外),擺掛在靈堂兩側,以示親友之多。

在弔唁的同時,要請陰先生擇定葬日期,確定墓地方位,皖北鄉村把其稱為「打殃」。

民間對陰宅的選擇非常重視,有句百姓諺語「子孫出在墳里,富貴出在門裡」,意即選擇墓地的重要。

選擇墓地時,要由死者的長子和娘家人領著陰先生,要野外一一勘察,墓地過去一般選擇在「老營地」,即埋藏自己祖先的地塊里,現在多半選擇自已的責任田裡。

墓地地勢要略高於周邊地,視野遼闊。

墓地選好後,陰先生要劃線打樁,然後再請打墓人 「破土打墓」。

墳墓一般長 4 米,寬 3米,深2米許。

打墓人一般四個,多選擇父母健在的十八九歲的小青年干此差事,民間有「本命年者不打墓」、「一年不打兩墓」之說。

若村內沒有合適打墓的,需在鄰村去請。

打墓時,孝子還要送去麵餅(俗稱打墓饃)和菸酒。

墓打成後,還要請娘家人和陰先生指點,不宜處再進行修整。

此時,在家的人要對死者進行入殮儀式。

這就意味著死者與世隔絕,與親人最後一別。

入殮的衣服和被子忌諱用緞子,因為"緞子"諧音"斷子",惟恐因為這個原因遭到斷子絕孫的惡報。

人們的做一般用綢子,"綢子"諧音是"稠子",可以福佑後代多子多孫。

殮衣還不能用帶"洋"字的布料,殮衣是給去世的人穿的,帶洋字的布料會使殮衣帶有""的意思,對於在陰間的死者不好。

殮衣穿好後,有些地方還要舉行開光和抿目活動,即拿一碗溫和水,用一塊新棉花,蘸這水,將亡人的眼睛擦洗擦洗,叫做開光,說是死人若不開光,下輩子必是瞎子。

在這一切做完之後,就要舉行「敬面」,即家人和前來弔唁的人見死者最後一面。

屆時,所有的親人都要繞棺材一圈,和死者見最後一面。

這是最能表現也最需要抒發子女們的孝的時候,是親人孝思形式化的最佳場合。

所以,家人們都要捶胸頓足嚎啕大哭。

敬面完畢,隨即把棺材合上,接著要釘棺蓋,民間稱為"鎮釘"。

鎮釘一般要用七根釘子,俗稱"子孫釘",據說這樣能夠使後代子孫興旺發達。

接下來就要把靈柩送地下葬,俗稱為"出殯"。

這是喪葬俗中最隆重的一程序。

出殯前,死者所有的親人要最後一次叩拜。

起重者準備抬棺事宜。

死者長子扛著引魂幡跪在棺前。

一聲「起棺」令下後,身扛引魂幡的長子急忙起身,摔破「鬧板盆」,轉身朝墓地走去。

眾人將棺材抬出靈堂,隨之跟上。

此時,號炮齊鳴,孝子嚎哭。

長子扛著引魂杆前走,吹手奏哀樂,迎著亡人的牌位、棺材;孝男孝女拿著哭喪棒舉著花圈、紙火等及有關小輩至親排成兩行,哭哭啼啼急步前行。

但女性弔唁者,是不能隨棺材下地的,哭到村口時她們就要止步。

出殯隊伍每經一路口時要點一堆火,以防鬼魂進宅。

一路上有人不停地拋撒紙,謂「買路線」,是給遊魂惡鬼的。

出殯隊伍行至墓地,將棺材卸下由孝子推入墓窯,陰先生進窯用羅盤確定方位,擺正棺材,上蓋草蓆一領,上放木弓木箭和墓磚(上書死者姓名、生卒年月),然後封土埋棺。

這次堆墳不要完全堆好,因為下午還要圓墳。

墳堆差不多後,所有前來送葬的人,圍墳半周,再行「告墳」,同時除孝子孝女以外的縞帽等隨即脫去表示不在戴孝此事完畢。

最後孝男孝女在墳前將紙火(即紙制金山、銀山、現代家俱、童男童女、樓房、電器等等)燒盡以示孝

出殯去,吃過午飯後,下午還要進行圓墳。

這時,死者家人要自帶鍬杴、畚箕,從別處起土把墳加高,並堆上墳頭。

上午出殯時不能到墓地哭靈的女眷們也可來到墓地痛哭。

但圓墳時間不會很長,一般個把小時就會結束。

葬後三日內,孝子每晚須上墳打火,最後一晚要祭奠,用小石板按好供桌,稱『復三'。

後陰先生開出「七單」,每七日一祭。

「頭七」為小祭,「三七」為中祭,「五七」為終祭。

至百日再上墳祭奠,稱「過百」。

此後每年亡者逝世日為周年,應祭,三周年後大祭。

孝男孝女應守孝三年,過春節不貼紅對聯。

俗話說「十里路上不同俗」,老家的民間葬俗基本以此為準,不同地區在個別環節上有自己的講究

這些民間傳統的風俗習慣都反映了生者對於死者的寄意和對生命興旺的美好願望。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孔聖人的故鄉-山東濟寧地區的傳統喪葬禮儀

濟寧境內傳統喪葬禮儀繁雜,主要有停靈、弔孝、入殮前的初步料理、入殮、出殯、祭奠、持服等過程及活動,其中不乏封建迷信色彩。按此治喪主要適用於老人的亡故。有些貧苦之家雖也遵循,但其中有些程序從簡。停...

拉祜族習俗 拉祜族是怎樣安葬逝者的

人死後停屍於正屋右側的火塘旁,頭朝里腳朝外,靈前供米飯一碗、筷一雙、熟雞一隻。婦女在旁哭泣守靈,並由1個領哭者領唱輓歌,讚頌死者一生的功德。停屍1日或數日,到選定的吉日良辰出殯,並鳴槍告知親友前...

運河沿岸的殯葬習俗

舊時德州實行土葬,禮俗相當繁雜,重於婚嫁之禮。倒頭。俗稱咽氣。病人垂危之際,為他梳頭、洗臉、穿好壽衣,抬到靈床上,靈床搭在正房堂屋的明間。壽衣一般里外單棉三至五套,有的多達十三套,女的戴鳳冠或首...

華州區金堆鎮:奇特的喪葬習俗

金堆人在各種紅白事上都有很多講究,經常請來陰陽先生來策劃。雖然金堆人搬遷到了蓮花寺金新社區。但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當地的民俗。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喪事上的一些民俗。一:門前掛紅:喪事悼念活動開始前。事...

河南喪葬都有什麼講究?

眼下便是清明,是一個祭祀的大日子,人們多去掃墓,或者回鄉去祖墳燒紙,告慰祖先。對於孩子們來說,這個時節也是踏青郊遊的日子,三五成群,沐浴春風。自從周代開始,便有在清明這一天祭祀祖先的傳統,這一傳...

駐馬店習俗之喪葬習俗

【喪葬習俗】 老人之喪歷來為頭等大事,老年病危即通知至親好友,一旦病故立即向親友報喪。鄰里親友攜祭品前往弔唁。主家設席招待。舊時喪葬習俗甚為複雜,新中國成立後提倡喪事簡辦,送祭品改為送花圈,弔唁...

當大事——豐縣喪葬風俗全景記錄(第三章)

老人去世後,直系親屬要立即換穿孝褂子,主要參加喪禮的人均需按親疏遠近分送相應的孝服,本地俗稱「撕孝帽子」。死者的兒子、兒媳和女兒頭戴口袋式束頂孝帽,用白繩系住,帽側用線釘著一撮棉花,男左女右,...

重慶農村傳統喪葬習俗

我國的葬俗文化從發展至今,經過不斷的歷史演變和變革逐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和完備的習俗禮儀。除了部分少數民族的喪俗千奇百怪以外,我國的傳統葬俗基本大同小異。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重慶農村地區那些...

農村白事跪拜的規矩你知道嗎?

百事孝為先,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注重禮節特別是儒家和道家!白事禮儀的誕生以來是帶著美好的祝願的,分為送終,報喪,入殮,守鋪,擱棺,居喪,弔唁,接三,出殯,落葬,居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