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監古墓石碑發現1行字,專家欣喜若狂說:這下老外該閉嘴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明朝不僅是一個軍事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強國,當年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可以說間接影響了整個世界的進程。

不過,外國人雖然承認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地位,但對於其中許多細節卻並非全盤認可。

其中質疑聲音最大的,就是對當年鄭和艦隊中最大船隻的否定。

鄭和下西洋的事早就是世界公認的事實了,為什麼會存在爭議呢?這是因為史書曾經記載,鄭和船隊中寶船大者長44丈4尺、闊18丈;中者長37丈,闊15丈,也就是說大船長137.72米、寬56.34米,這幾乎就是一個海上足球場,但外國學者對此表示不服,並認為1416年英國建造的1400多噸排水量的卡拉克船才是當時世界最大的船,認為單憑史書記載,沒有佐證,不可信。

直到我國在南京一太監墓中,意外發現一行碑文,徹底讓外國專家閉嘴。

2010年6月,南京發現的明太監洪保墓中的壽藏銘證明,在已知的「七下西洋」之前,大明就有了一次遠航:永樂元年(1403),洪保為副使的一次「度西洋」,就把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從永樂三年(1405)提前了兩年。

可能許多人都沒聽過洪保的名字,但對於七次下西洋的鄭和,幾乎是無人不知。

這個洪保,與鄭和是老鄉,兩人年紀差不多,而且同為雲南人。

明軍占領雲南後,13歲的洪保進宮成為太監,後被送到北京的燕王府中。

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29歲的洪保一直跟隨燕王南征北戰,成為輔佐朱棣登基稱帝的功臣之一。

考古人員繼續往裡探索,令人失望的是這座墓葬早已經被盜,地上還有明顯的垃圾等等,考古專家在洪保的墓中,最重要的發現是他的壽藏銘,這是洪保在65歲時所刻的,陰文楷書豎刻下來,銘文中詳細記載了洪保的平生,還為考古專家解開了諸多歷史謎團。

更加洪保的壽藏銘描述,當時他與鄭和下西洋,到了拜天方(今麥加)所在地,並帶回了克爾白聖寺圖,這還不是最重要的。

洪保的壽葬銘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永樂紀元,授內承運庫副使,蒙賜前名。

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

」短短數字,告知世界,下西洋時船隊的旗艦「大福號」是達到「五千料」級別的,即摺合排水量達到2500多噸,這一記載,證明鄭和下西洋所用寶船規模至少比很多人想像的要大很多。

該壽藏銘破解了多年來關於寶船大小的爭議,也印證了鄭和寶船的長寬記載是可靠的。

難怪考古專家發現這段文字後,激動的說:這下那些質疑的老外可以閉嘴了。

而洪保墓也被列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項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