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古維新——中國銅器的古世與新生(上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稽古維新——中國銅器的古世與新生(上篇)
夏商周的青銅器的作用是什麼?紋飾的時代特徵是什麼?與宋以後的銅器有什麼關係呢?
中國青銅器最輝煌的時代,莫過於夏商周三代。
尤其是商周二代,青銅器種類眾多、造型莊重典雅、紋飾絢麗繁蕪,是當時政治生活中的核心角色,是宗法禮制與禮儀活動的物質載體,充當「禮器」是這些青銅器的政治功能。
「協於上下,以承天休」是青銅禮器的本質作用,明辨貴賤、區分等級,求得上天、鬼神、祖宗的庇佑。
「協於上下,以承天休」源自《左傳·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洛,觀兵於周疆。
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
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對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
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遷於商,載祀六百。
商紂暴虐,鼎遷於周。
德之休明,雖小,重也。
其建回昏亂,雖大,輕也。
天祚明德,有所底止。
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
秦漢以來,隨著宗法禮制的瓦解,漆、陶、瓷、鐵等各種質地的生活用具、生產工具的湧現,青銅禮器漸已沉寂,只有貨幣、鏡子、佛道造像等少數器類還使用銅。
此後歷代雖偶有出土,卻多被視為「祥瑞」。
唐末五代,藩鎮割據、軍閥混戰,臣弒君、子弒父、兄弟相殘,一派亂世景象。
宋朝皇帝有鑒於此,重文抑武,欲效法周禮重振法度。
而此時,文人士子之間興起一股好古、藏古、考古之風,商周青銅禮器開始被士人系統性地收集、珍藏,加以考據並著圖錄,金石學由此誕生並趨於興盛。
於是,銅器又重新回到朝廷的政治禮制當中,同時又滲入到文人士大夫「忌俗尚雅」的日常生活中,是他們精神追求的一個重要構件。
就這樣,歷經夏商周古世的輝煌後,銅器寂寞了一千多年,終於在宋代迎來了新生
一、稽古——夏商周的青銅器
除了用於禮制外,青銅器均有其現世的實用功能,有容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等。
容器又包括酒器、食器、水器等。
商周青銅器分類
1.1酒器
酒器分為飲酒器、盛酒器、溫酒器和挹酒器。
飲酒器有爵、觚、觶等,盛酒器有尊、彝、卣、壺等,溫酒器有斝,挹酒器有斗和勺。
商代貴族好酗酒,觚、爵是商代隨葬禮器組合中的核心器物。
商周部分青銅酒器
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中記載:商紂王曾經「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使男女裸相逐其間」,意思就是讓男人、女人們在酒池肉林中裸奔嬉戲,這恐怕是中國最早的關於「裸奔」的記載。
看樣子,妲己的紂王哥哥的玩法,並不遜色于海天盛筵呀。
商人如此放縱於美食聲色之中,最終亡國。
鑒於這個教訓,西周政權頒布《尚書·酒誥》,遏制酗酒之風,以免淫酒亡國。
於是,青銅器中酒器的比例逐漸減少。
1.2食器
食器分為炊煮器、盛食器和取食器。
炊煮器包括鼎、鬲、甗等,盛食器包括簋、簠、盨、豆等,取食器包括匕、箸等。
商周部分青銅食器
與商人尚酒不同,周人重食。
相傳周人的男性始祖——后稷,善耕種,是堯舜時期的農官,「稷」這個字本義就是一種農作物。
周人以農耕起家,對糧食格外重視,與其拿來釀酒,不如吃下去實在。
或許正因如此,周人更看重食器,尤其是鼎、簋,成為了周代的核心禮器,形成了列鼎、列簋制度。
列鼎、列簋制度
1.3水器
商周時期的水器又稱盥器,分為承水器、注水器、盛水器和挹水器。
承水器有盤,注水器有匜、盉等,盛水器有鑒、盂、盆等。
西周晚期以前,盉、盤是貴族隨葬青銅器中的一個固定組合,西周晚期以後,匜替代了盉,與盤「結伴而出」。
商周部分青銅水器
那時筷子並不普遍,如南亞的三哥一樣,當時的人們都是「手抓飯」,因此飯前洗手是非常重要的。
在祭祀、宴飲等場合中需洗手凈面,侍者捧盉、匜澆水,供貴族洗手,用盤再承接棄水,更有甚者還要沐浴更衣,這便是沃盥之禮。
1.4樂器
古代中國有由八類材料製作的樂器,世稱「八音」,分別為金(鍾、鎛)、石(磬)、絲(琴、瑟)、竹(簫、箎)、匏(笙、竽)、土(塤、缶)、革(鞀、雷鼓)、木(柷、敔)。
其中以編鐘、編磬為主要樂器的金石之樂,規格最高,只有天子、諸侯可用。
《周禮》曾記載:「乃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以祀天神。
」在祭祀、宴饗、朝聘等禮儀活動,鍾和磬以其宏大的音量和特有的音色交織成肅穆莊麗的音樂,表達了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增強了天子與諸侯的威嚴。
商周部分青銅樂器
商周時期的鐘、鎛、鐃等樂器,其形狀就像是兩片瓦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合瓦形的共鳴箱。
與圓筒狀的鐘不同,這種鍾可以發出兩個不同的音頻,敲擊鐘的正面與側面,會形成兩種振動模式。
鐘的底部 呈合瓦形
目前已知最早的成套編鐘,是在西周早期,為三件一套,這種編鐘數目一直延續到西周中期,此時的編鐘音域叫窄,只有羽、宮二音;西周中期之後,編鐘數目變為四件,至西周晚期發展成八件一套,音階結構已由羽、宮、角、徵組成;春秋早期已出現九件一套的編鐘,春秋晚期甚至出現十件一套,此時構成了完整的徵、羽、宮、商、角無音階;戰國的編鐘數目,一般已超過九件,似以一套十四件為多見。
1.5車馬器
車馬器,包括車器與馬器。
車器是車上的銅質構件,也包括裝飾車子的銅飾;馬器,就是馬具,用於控制馬、裝飾馬的銅構件;還有一類器具是將馬與車聯結起來的,即可視為馬具,又可視為車器。
單轅車的車馬器名稱(圖引自:劉永華《中國古代車輿馬具》)
單轅車的結構(圖引自:朱鳳瀚《中國青銅器綜論》448頁)
商代至戰國時期的中國馬車結構基本沒有變化,車體皆是由木質的雙輪、軸、車輿、單轅(輈)、單橫構成。
這樣的馬車形制,所駕之馬只能為雙數,一般為雙馬、駟馬,少數為六馬。
湖北荊州熊家冢戰國楚王陵車馬坑出土的六馬駕車
1.6兵器
最早的兵器大多來源於新石器時代的石質生產工具或狩獵工具,比如斧最初用於砍伐樹木、劈砍獸骨,矛、箭分別是用於遠擲與遠射的狩獵工具。
商周時期,兵器多為青銅質地。
在這條歷史長河中,周武滅商、華夷衝突、春秋爭霸、戰國稱雄、秦統六合,中原大地上戰事頻繁。
於是,與祭祀一樣,戰爭成為國家最重要的事情,即「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當時的青銅兵器,可分為攻擊與防護兩大類,其中攻擊類根據戰術特點又可分為近戰型與遠戰型。
商周部分青銅兵器
鉞,與斧是同一類劈砍兵器,弧刃,背部厚重,只是形態略有差異。
斧略呈長方形,較厚;鉞略呈方形,較薄。
鉞、斧源自新石器時代的石斧。
至商周,青銅鉞逐漸演變為象徵軍權、王權的禮儀兵器,如《尚書·牧誓》中記載,牧野之戰時,周武王就左手拿青銅鉞,右手拿著用氂牛尾裝飾的軍旗(「左仗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天子遣將出征,常授大將斧鉞,視為替天子征伐、擅殺。
《三國志·魏志·曹休傳》:「帝征孫權,以休為征東大將軍,假黃鉞。
」有學者考證,漢字「王」,就是由鉞的形象演變而來。
金文「王」字
戈,是中國特有的長柄格鬥兵器,世界其它地區均不見類似兵器。
先秦時期,中原地區的戰爭以戰車作戰來決定最終勝負,戰車數量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準。
戰車上有甲士三人,中間一人馭馬,兩側一人持弓,一人持戈。
兩軍交戰時,車榖相錯,戈從車旁橫伸出去,鉤殺敵方車上的甲士。
車戰示意圖
故宮博物院藏的一件商代銅卣內有一銘文,即「車」字與「戈」字的合寫,可見戈是車戰時代的主要兵器。
戈對中國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武」、「戎」、「戍」等與軍事相關的字都是從「戈」旁,與戰爭相關的成語也有「戈」字,如「化干戈為玉帛」等。
故宮博物院藏的車卣的「車」字
1.7商周青銅器的紋飾
目前已發現的夏代晚期青銅器並不太多,其中素麵青銅器又占大多數,有紋飾者基本為幾何類紋飾,其中以弦紋與乳釘紋居多,且僅裝飾在器表局部,表明此時的青銅器鑄造與紋飾製作技術還處在一個初步的階段。
夏代晚期 乳釘紋斝(圖引自:《中國青銅器全集》卷1圖15)
商代早期,獸面紋成為主要紋飾,幾何紋飾退居為次要地位。
這時的獸面紋一般位於器物的局部,主要是腹部、頸部等器表的顯眼位置,繞器表一周,呈寬頻狀。
有學者稱這種紋飾布局為「半花」,意即紋飾僅僅裝飾了器表的一半,事實上有些連一半都未達到。
這時的紋飾風格是「單層花」,即紋飾僅有一層,主紋上下均無輔助紋飾。
商代早期 獸面紋鼎(圖引自:《中國青銅器全集》卷1圖27)
商代中期紋飾布局的面積開始擴大,呈現明顯的「滿花」趨勢。
同時在主紋陽紋的表面出現了陰紋,線條較細,有明顯的獨立形態。
大量陰紋的出現,在視覺上產生了「雙層花」的裝飾效果,這也是較之於商代早期紋飾風格最大的不同之處。
商代中期 獸面紋罍(圖引自:《中國青銅器全集》卷1圖129)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紋飾基本布滿器表,幾乎「滿花」。
並以雲雷紋為地紋,陰紋大量地裝飾於主紋之上,從而形成了地紋+主紋+陰紋的「三層花」風格。
這時期主紋的種類大大增加,除仍保留有獸面紋外,還有鳥紋、夔龍紋、蟬紋等動物紋飾居於主要地位,一些其它紋飾如渦紋、四瓣目紋等也開始充當主紋。
西周早期 「射女」鼎(圖引自:《中國青銅器全集》卷2圖33)
與前期相比,青銅器的紋飾在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出現了巨變,紋飾種類由具象的動物紋轉變為抽象的變形動物紋和幾何紋。
竊曲紋、重環紋、波帶紋、瓦紋等抽象紋飾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流,與之伴隨的是地紋的消失、「三層花」風格的淡出。
這時期的紋飾比較呆板,毫無生氣,器型亦乏善可陳,所以這個階段也被學者們認為是青銅器發展的一個衰落期。
西周晚期 「獸叔」盨(圖引自:《上村嶺虢國墓地M2006的清理》封面)
春秋中期至戰國早期,列國勢力興起,隨之而來的是青銅器紋飾風格轉向活躍、清新,紋飾題材與裝飾手段趨向多元化。
細密的蟠螭紋、蟠虺紋是這一時期的主流紋飾,人物畫像紋在這個時期出現並大放光彩,由蟠螭紋、蟠虺紋構成的獸面紋,在晉國等地流行起來,出現了一種復古傾向。
春秋晚期 蟠螭紋豆(圖引自:《中國青銅器全集》卷8圖40)
戰國中晚期仍有蟠螭紋、蟠虺紋與人物畫像紋,還出現了全素麵的青銅器。
簡練的幾何紋飾更加普遍。
有些為了彌補單調,春戰之際出現的錯金銀、錯紅銅等裝飾方式,在戰國中晚期變得相對盛行,這種裝飾使青銅器顯得色彩絢麗。
戰國晚期 錯金雲紋盒(圖引自:《中國青銅器全集》卷10圖57)
文章轉載自:新浪微博簋簠盨盉《稽古維新——中國銅器的古世與新生(上篇)》
鼎盛時期的商西周青銅器見證和記載了一段又一段的歷史
中國夏商周的青銅器在中國青銅器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青銅器在這三個時期不斷發展逐步走向了成熟。而各個時期青銅器的發展又與其當時的社會發展和文化發展密不可分。 中國青銅器歷史久遠。夏商周的青銅器...
青銅器收藏投資指導—國之重器,華夏瑰寶。得之幸甚,天涯何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鑄造大型青銅器的古文明國度之一,更是現今存在的唯一一個最早的青銅時代的文明古國。中國自6000年前就從新石器時代進入了偉大的青銅時代,並開始鑄造大型青銅器作為祭祀,生活,圖騰之用...
商周時期青銅文物鑑賞:工藝真是太贊了!
把尊舉爵念商周商晚至東周戰國是我國青銅器的鼎盛時期,東漢以後逐漸勢微。到宋代仿古之風陡起,但鼎彝之器其型其紋都早已脫型於三代吉金,眾人收藏之心銳減,其市價不及一二,無甚聊意。三代青銅傳世甚少,多...
青銅器的文化之發展時期
發展時期青銅器商代早期、中期公元前16世紀一公元前13世紀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銅器是中國青銅器藝術趨於成熟的發展時期。以酒器為主的禮器體制初步建立,兵器種類增多。普遍裝飾獸面紋樣,構圖漸趨繁密,線...
我想了解青銅器簡史-介紹_圖片_特點_價值-古銅器圖鑑
青銅器簡史中國古代的青銅文化十分發達,並以製作精良,氣魄雄偉、技術高超而著稱於世。奴隸主把青銅器作為宴享和放在宗廟裡祭祀祖先的禮器。青銅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擁有的,它作為一種權利和地位的象徵、一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