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的歷史文化有多悠久,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泰山巍巍,汶上湯湯。

寧陽境內山巒起伏,丘陵連綿,河流縱橫,土地肥沃,氣候適宜,優越的自然條件使這片地方成為人類起源較早、較先進入文明、創造悠久歷史的地區之一。

根據李登高(曾任寧陽縣博物館館長,副研究館員)的考證,下面捋一捋:

大汶口文化復原圖

1981年9月,山東省沂源縣土門鎮九會村騎子鞍山邊發現猿人頭蓋骨化石。

命名為"沂源猿人"

1966年,在新泰烏珠台發現了一枚更新世晚期的少女左下臼齒化石,屬四五萬年前的智人牙齒。

1981年,在沂源縣發現了三十萬年前的人類頭骨和牙齒化石,命名為「沂源猿人」,同時發現了斑鹿、三門馬、狼、牛、野豬、梅氏犀、大河狸等哺乳動物化石和多種打制石器。

這對研究舊石器時代我國人類的分布和揭示山東地區遠古人類的活動史有一定意義。

寧陽與新泰、沂源是近鄰,也多處發現古生物化石,如在葛石鎮曹家寨和泗店鎮羅河廠出土了古生物骨骼,俗稱「恐龍化石」;在鶴山鄉黃家西皋和王卞出土了象牙床化石。

1981年秋,泰安市文化局和寧陽縣文化館聯合對大汶河南岸的伏山石灰岩洞穴進行發掘,出土了犀牛、鹿、野豬、熊等哺乳動物和蝙蝠小肉食動物骨骼化石,還有一件完整的虎頭骨化石。

這些與人類共存的動物骨骼化石的出土,說明數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後期,寧陽這片土地上具備人類繁衍生息的條件。

依據原始人類活動的足跡,本文初步探討寧陽縣原始社會文化。


細石器

細石器時代是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一個階段,對細石器時代的考古研究一直是我國考古研究工作的薄弱環節。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黃河流域能初步定為細石器時代的遺存僅陝西沙苑一處。

直到七十年代末,河北磁山、河南新鄭裴里崗、陝西寶雞北首嶺等細石器遺址的發掘,為探索黃河流域早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淵源提供了重要線索。

1982年,以臨沂鳳凰嶺細石器遺址的發現為開端,在以後的兩年里,相繼在沂、沭河流域陸續發現了多處二三萬年至一萬年以前的細石器地點和遺址。

採集到的細石器無論從質地、器形、器類和製法上都基本一致,屬於同一種細石器文化。

東疏鎮前張莊南崗子

1989年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工作隊的胡秉華等同志,對汶、泗流域的寧陽、兗州、汶上等縣市的部分地區進行了考察,發現了細石器遺存。

其中,在寧陽縣東疏鎮龐莊、前張莊、前學、西張莊、陳家黃茂等村,採集到了石片、石核、凹刃刮削器、尖狀器等細石器。

尤以前張莊南崗子最為突出,發現細石器五件。

石器材料以黑色燧石為主,次為灰色或褐色燧石,極少有石英或瑪瑙石料。

石器用錘擊或砸擊而成,有的石器有使用痕跡。

寧陽、兗州、汶上發現的細石器地點,都處在乾涸的趙王河故道兩側的土嶺、沙嶺或台地上。

趙王河雖多次改道,但仍能看出故河道東北西南走向,由寧陽西部伸向兗州西北、汶上東南,終達南旺湖低洼地帶。

在過去的文物普查中,故河道兩側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幾十處,有的與細石器共同存於同一遺址之中,由此反映出二者一脈相傳的關係。


原始社會後期的新石器時代,人們的社會組織發展成以血緣關係結成的氏族社會,開始定居生活,以原始農業為主,並從事狩獵、家畜飼養和採集生產活動。

據考古研究成果表明,山東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發展序列是由互相承襲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組成,包括了新石器時代文化和青銅時代初期的文化。

經過三十年來的考古調查,寧陽縣發現北辛文化遺址一處,大汶口文化遺址十八處,龍山文化遺址六處,岳石文化遺址四處,古人類的足跡遍布全縣。

山東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工作,填補了黃河下游地區沒有文字記載的數千年的歷史空白。

北辛文化是早於大汶口文化的一支原始文化,並與大汶口文化有著明顯的傳承關係。

我縣古城遺址大汶口文化層以下發現了北辛文化遺物。

北辛文化的陶器均為手制,製作比較粗陋,器形種類較少,以夾砂黃褐陶和泥質紅陶為主,富有代表性的器物有釜形鼎、三足釜、深腹環底缽等。

石器通體琢制,僅刃部磨光。

典型工具有石磨棒、石磨盤等。

採集到砂質黃褐陶圓柱尖足鼎、陶缽和大扁平石鏟等。

北辛文化是對滕州北辛遺址發掘和對大汶口遺址第二次發掘後被認識和命名的,它大約跨越了公元前5300年—公元前4400年一段時間,有千年之久的發展過程,是山東地區至今發現較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新石器時代復原圖

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中,大汶口文化的發現與確立是新中國文物考古研究的一項重大成果之一,為山東龍山文化找到了淵源。


磁窯鎮堡頭村

1959年興修津浦鐵路複線時,在大汶河南岸的今寧陽縣磁窯鎮堡頭村西發現一處氏族公共墓地。

山東省文物管理處和濟南市博物館在寧陽縣有關部門的配合下進行了發掘。

揭露面積5400平方米,除清理一座陶窯外,主要收穫是發掘了一百三十三座墓葬,出土文物一千八百多件。

其中有紅、白、灰、黑各色陶器,間有精美的彩陶,石器、骨器及動物骨骼亦甚豐富,玉石器和骨、牙雕刻器製作精巧。

這一批完整的墓葬資料顯示出了它全新的文化面貌,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視。

起初,曾把這類遺存稱為「堡頭遺址」,後來,在與堡頭對面的大汶口村附近也發現了同時代的文物,屬同一遺址的兩個部分,遂統稱大汶口遺址,並將堡頭墓葬所代表的文化及相類的文化命名為「大汶口文化」。

1982年,國務院將大汶口遺址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堡頭墓群發現、發掘和命名大汶口文化後,在寧陽境內相繼發現的大汶口文化遺址主要有泗店鎮古城、西大孟、後辛莊,東疏鎮柳園、前張莊,磁窯鎮後海子、鎮武廟,伏山鎮陳家行及禹王廟,東莊鄉南故城、路家莊,寧陽鎮許家莊、王家臨邑、後許家橋,還有蔣集鎮枕河莊、鶴山鄉山窪、葛石鎮葛石店、鄉飲鄉八官莊等。

這些遺址未進行發掘,依據暴露的遺蹟、遺物,結合對典型遺址研究的成果,推斷出各遺址的內涵、分期和社會發展階段,進一步豐富了對大汶口文化的認識。

大汶口文化始於公元前4300年,是直接由北辛文化發展而來,約在公元前2400年前後過渡到龍山文化,經歷了約兩千年的發展。

對這一漫長的發展過程,主要根據墓葬隨葬陶器組合及形制變化進行了研究分期。

到了它的中期以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在一些方面處在高度發展和領先地位。

陶器製造使用了輪制技術,一種製作精巧薄胎的黑陶高柄杯,無論從工藝上還是從造型上,都為其後山東龍山文化蛋殼陶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還湧現出一批胎薄、質硬、色澤明麗、造型規整的白陶器皿,標誌著大汶口文化晚期制陶業的巨大進步。

石器通體磨光,使用了管鑽技術,主要工具有石錛、石鏟、石斧、石鑿等。

堡頭墓葬出土的剔地透雕或鑲嵌綠松石的骨筒、象牙筒、象牙梳、雕花骨匕以及精緻的玉器,為我國其它新石器時代諸文化系統中所罕見。

雕刻工藝的發達,說明手工業生產已從農業生產中分離出來,成為重要的社會經濟部門。


關於大汶口文化的社會性質,目前一般認為大汶口文化的早期仍處在母系氏族社會末期階段,晚期為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或確立為父系氏族社會。

龍山文化復原圖

承襲大汶口文化的是山東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是1928年發現於章丘龍山鎮城子崖而命名的,它的年代跨越公元前2400--公元前2000年一段。

它是一支以黑色陶器為特徵的原始文化。

陶器普遍採用輪制技術,器壁厚薄均勻,火候較高,質地堅硬,器表多素麵磨光,或飾有弦紋、鏤孔、劃紋,附加堆紋裝飾。

器物有頸腹不分的帶沖天流的袋足鬹、鳥首形足鼎、柄部飾竹節狀棱的豆、單把或雙耳杯。

蛋殼陶器為山東龍山文化陶器的典型代表作品,其胎壁厚度不超過1毫米,薄如蛋殼,製作精巧,造型美觀,充分反映出山東龍山文化制陶業的發達和陶工們的智慧,精湛的制陶工藝已達到頂巔和處於同時代文化的領先地位。

石器普遍採用磨製,有石鐮、雙孔石刀等。

還出現了以動物肩胛骨占卜的習俗,說明原始宗教進一步發展,可推斷山東龍山文化已邁入文明社會的門檻。

寧陽縣發現的龍山文化遺址有蔣集鎮張家圩子遺址、黃家庵遺址,葛石鎮大官莊遺址,鶴山鄉黃家西皋遺址,伏山鎮雲山店遺址和禹王廟遺址等。


岳石文化是介於龍山文化和早商文化之間一支考古文化。

它的分布不出大汶口文化至龍山文化的分布範圍,在寧陽縣黃家庵、張家圩子、雲山店、黃家西皋均有發現。

測定年代在公元前1900—公元前1500年,正處於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代的紀年範圍內,其下限可能進入早商時期。

岳石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磨光石器,還多處發現鏃、錐、小刀等青銅小件,證明它是山東地區早期青銅文化。


岳石文化擁有一批特徵突出的陶器群,泥質黑皮灰胎陶和砂質紅褐陶為主要陶系,陶器胎厚,夾砂陶陶色不純,火候低。

胎體普遍飾有突棱而形成獨特的造型和裝飾風格。

器形器類與龍山文化不同,但從泥質灰、黑陶的陶系和流行的裝飾特點來說,又為龍山文化找到了歸宿。

岳石文化是在自身的產生、發展和形成過程中吸收了先商文化的因素,成為夏代山東地區的傳統文化。

它使該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與青銅文化有機地聯接在一起,形成了新石器時代文化、青銅文化連綿不斷的完整體系,從而為山東地區文化史、文化傳統和歷史狀況的研究提供了系統的資料。

寧陽古代人民勤勞勇敢,富有創造精神,這從發現的大量的、連續的、系統的、典型的史前文化遺址、遺物得到了印證。

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形成過程中,寧陽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岳石文化與平度—連載2.1

岳石文化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考古的重要發現,按照國際慣例,以首次發現的遺址所在地的小地名--山東平度東嶽石(村)命名。岳石文化是山東省境內繼「龍山文化」(1930年在章丘龍山發現)、「大汶口文...

新疆疏附縣烏帕爾石器遺址略述

20世紀50年代以來,新疆考古在天山南北的調查發掘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迄今尚未發掘過明確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遺址或墓葬,新石器時代考古仍是空白領域。在農業、冶金與城市等文明起源要素的探索成為中國...

中國酒起源的考古資料

接上一篇文章。。。釀酒原料和釀酒容器是穀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在公元前10000至前5000年左右,人類逐漸完成了從舊石器文化時期過渡到種植農作物的新石器文化時期的轉變,公元前5000至前300...

春秋故城———祝丘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是新石器時代後期父系氏族社會的典型文化形態。以泰山地區為中心,東起黃海之濱,西到魯西平原東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帶,沂沭兩河是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