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疏附縣烏帕爾石器遺址略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世紀50年代以來,新疆考古在天山南北的調查發掘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迄今尚未發掘過明確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遺址或墓葬,新石器時代考古仍是空白領域。
在農業、冶金與城市等文明起源要素的探索成為中國與中亞考古學研究的重點之際,介於中原腹地與中亞之間的新疆地區,青銅時代考古仍在區系類型的研究之中,農業聚落考古或城市起源研究凸顯薄弱。
烏帕爾遺址位置圖
70年代以來,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烏帕爾石器遺址出土大型磨製石器等與農業生產相關的工具,被視為新疆農業起源地之一。
1972年,新疆博物館考古隊在烏帕爾鄉考古調查發現阿克塔拉、溫古洛克、庫魯克塔拉和得沃勒克四處遺址,《新疆疏附縣阿克塔拉等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調查》(《考古》1977年第2期)一文中認為4處遺址屬於同一種文化,文化特徵為大型磨製石器較多,石刀、石鐮比例較大,其中以無孔半月形最典型;陶器均為手制夾砂陶,圜底器占多數,陶器口沿處有一圈小洞;該文化以農業生產為主,出現了紡織業。
文章結論寫道:「阿克塔拉等遺址是迄今所發現的我國最西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這不僅為研究我國新疆地區的原始文化提供了寶貴的材料,而且對研究我們整個偉大的中華民族的原始文化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阿克塔拉遺址出的較多的典型器物石刀和石鐮,在我國內地其他地區自新石器時代至殷周時代屢見不鮮」。
雖然文章標題註明阿克塔拉等遺址為「新石器時代」,但因遺址中伴出紅銅小件,執筆者謹慎判定遺址屬於「銅石並用時代」。
80年代初,莫明華撰文說,烏帕爾存在「大型磨製石器為特徵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1985年,穆舜英與王明哲撰文道,烏帕爾石器遺址是「古疏勒地區大型磨製石器為特徵的考古文化」,其時代是「銅石並用時期」,「已有較為發展的農業」。
1987年和1994年,新疆博物館學者王博先後發表《新疆烏帕爾細石器遺址調查》(《新疆文物》1987年第3期)和《喀什西部三河流域古代遺址採集陶器類型學的研究》(《新疆文物》1994年第2期)兩篇論文,將烏帕爾霍加胡納爾和蘇勒塘巴格兩處有陶、石器遺址定性為「細石器」遺址,斷定其年代在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之間;認為阿克塔拉(包括果吉勒阿、康玄,科克孜貝希)等遺址有磨製石器(刀、鐮、磨盤等)及口沿穿孔的陶罐(包括盆、缽等),其時代為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500年(該文將1972年的4個遺址歸併入阿克塔拉遺址中)。
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學者王博在文中對烏帕爾石器遺址的性質提出了不同前人的說法,認為為烏帕爾是「細石器」遺址而非「大型磨製石器」遺址,阿克塔拉遺址的範圍擴大,年代卻明顯「滯後」了—從先前的「新石器時代」或「銅石並用時代」變成了公元前1000到公元前500年。
阿克塔拉石器從磨製石器變成了細石器,為什麼年代反而會「滯後」呢?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的裴李崗、大地灣、仰韶、馬家窯、齊家、龍山文化以及青銅時代的商代遺址中均有細石器和陶器,按照常理,細石器的年代應該不晚於新石器(磨製石器)。
對於阿克塔拉遺址中的陶器(口沿穿孔),文中也沒有提供劃歸公元前500前後的證據,迄今也沒有見到考古學者將新疆青銅時代下限劃到公元前500年。
按照陳戈先生的說法,新疆的青銅時代為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早期鐵器時代為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200年。
這種觀點業已被大多數考古學者接受。
阿克塔拉遺址
細石器是一種特殊技術工藝的石製品,
主要採用間接打法從細石核上剝離細石葉,並用細石葉精緻加工成不同形狀的石刃,以裝備骨、木等複合工具。
「細石器文化」是在早期的細石器研究中提出的,位於北方荒漠、草原地區的遊牧文化,凡含有細石器的遺址均被列入「細石器文化」範疇。
細石器基本可分為幾何形細石器和細石葉細石器兩大類,二者製作工藝、器形特徵和地理分布明顯不同,兩類細石器的時代相當,均起源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盛行於中石器時代,直到新石器時代或者更晚。
1983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學者伊第利斯等對霍加庫納勒(即霍加胡納爾)遺址和蘇里坦巴俄(即蘇勒塘巴格)遺址進行了調查,對採集的400多件石器進行了類型學研究。
1993年發表《新疆地區細石器遺存》一文(《新疆文物》1993-4),文中對烏帕爾兩處「細石器」遺址的性質及年代做出了判斷,認為霍加庫納勒遺址相對年代早於蘇勒坦巴格,蘇勒坦巴格遺址與克爾捷米納爾文化相仿,年代在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霍加庫納勒遺址的年代則更加久遠。
在法蘭西專攻石器三年的伊第利斯,再次將烏帕爾的霍加庫納勒和蘇勒坦巴格遺址定性為「細石器遺址」,通過蘇勒坦巴格石器特徵與中亞克爾捷米納爾文化石器的相似程度較高的特徵,認為二者年代相仿(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同時認為霍加庫納勒遺址相對年代早於蘇勒坦巴格遺址,具有中石器時代遺址的特徵。
阿克塔拉遺址的口沿穿孔陶器
學者們大多認定,烏帕爾的細石器屬於非幾何形細石器。
幾何形細石器主要分布於歐洲、北非、西亞和澳洲一帶,特點是利用從圓體石核剝離的窄長石葉,截斷加工成規整的三角形、半月形、梯形和菱形的石刃,作為裝備複合工具的備件;細石葉細石器則主要分布在亞洲東北部和美洲西北部,它的特點是從扁體或圓體的細石核上剝離窄長的細石葉,多用在複合工具上。
考古學者通過長期實踐,認識到「細石器文化」包括許多不同性質的考古學文化。
蒙古、西伯利亞、中亞、印度等地的細石器技術工藝雖然一致,但文化面貌和時代不盡相同,因此近年以來傾向於否定細石器作為同一個考古學文化,棄用「細石器文化」的術語。
中國考古學界將具有細石核和細石葉並且不見磨製石器或陶器的遺存視為舊石器晚期或中石器時代,例如黃土高原、華北平原以及沿海具有典型細石核以及細石葉的遺址。
有學者認為新疆洛浦的細石器遺存具有中石器時代特點。
安志敏先生認為,從東北、內蒙古到新疆為細石器傳統的重要集中地區。
新疆的疏附烏帕爾、柴窩堡、吐魯番阿斯塔那、木壘縣木壘河、四道溝等遺址,細石核以較精緻的圓體為主,細石葉的加工比較細緻,細石器傳統發達,細石器與陶器共存,可能屬於新石器晚期。
2008-2010年間,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再次對烏帕爾石器遺址進行了調查,在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1988-1990)基礎上確認了幾處細石器遺址,認為屬於新石器時代。
如蘇里坦巴赫細石器遺址、亞爾庫塘細石器遺址(約40000平方米)、托其托格拉克遺址(37500平方米)、霍加庫納爾遺址(約10000平方米)、果吉勒阿遺址、阿克塔拉遺址、阿克塔拉阿依改遺址(160萬平方米)、康玄遺址(約50000平方米)。
2016年8月,通過兩周的田野調查,我們發現烏帕爾的石器遺址大體上都是相連的。
先前學者們依據石器或陶器的稀疏與密集分布來判斷一個遺址的規模,因此會出現石器遺址數量統計存在差異的現象,這種差異部分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如颳風或者雨水會揭露或者掩埋局部區域的陶器或石器,造成器物分布的區域性差異,因而形成統計誤差。
例如1972年發現的阿克塔拉、溫古洛克、庫魯克塔拉和得沃勒克四處遺址,在10多年後統稱「阿克塔拉遺址」;亞爾庫塘(「崖邊圈欄」的意思)遺址和托其托格拉克(「四棵胡楊」之意)遺址的保護牌相距僅300米左右,實際上是一片相互連接的區域;三普中出現的「阿克塔拉阿依改」稱謂本意就是「阿克塔拉末端」,原本就沒有必要分成兩處遺址。
令人遺憾的是,伊第利斯未對阿克塔拉遺址及其陶器的時代做出推斷,王博未對霍加庫納勒和蘇勒坦巴格的石器特徵進行闡述與論證,二人對烏帕爾石器遺址年代的推定差異較大。
考慮到中亞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歷經約7千年的無陶時期(公元前13000年至公元前6000年),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原始農業和陶器出現(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文化晚期(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進入「銅石並用時代」;再結合安志敏先生對烏帕爾石器遺址的推斷(新石器晚期)以及陳戈先生對新疆青銅時代的界定(BC2000-BC1000),我們初步判斷,新疆烏帕爾阿克塔拉遺址有細石器、陶器和銅器並存,尚未發現鐵器(周邊在公元前1000年已經出現鐵器),其年代可能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000年前後。
(作者:艾力江
艾克拜爾 阿·卡德爾)
寧陽的歷史文化有多悠久,你知道嗎?
泰山巍巍,汶上湯湯。寧陽境內山巒起伏,丘陵連綿,河流縱橫,土地肥沃,氣候適宜,優越的自然條件使這片地方成為人類起源較早、較先進入文明、創造悠久歷史的地區之一。根據李登高(曾任寧陽縣博物館館長,副...
吉報「大東北」為您揭秘:長山遺址背後的人類文明
在那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四平市梨樹縣小城子鎮西北的長山上留下了東遼河流域最早的人類活動記憶碎片。伴隨著中原文化的發展,文明延伸至莽荒之境,打破了東遼河流域的靜謐安寧,從青銅時代到遼金時期,一...
重磅消息!吉林省考古新發現!五台山遺址發掘成果首次發布!
日前,新石器人類文化遺產——五台山遺址發掘成果在長春首次正式對外發布,這處遺址的發掘填補了第二松花江流域青銅時代早期的考古學文化空白,也為進一步研究中國古代史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 五台山遺址位...
古人類遺址:隱現巴中歷史最遙遠的背影
陽雲一個地方的文明史應該從有人類居住開啟。巴中,位居秦巴大山腹地,群山層疊,峰巒高聳,在這連綿縱橫的崇山峻岭中,人類的腳步什麼時候深入其間的呢?那麼,只能從考古的遺址中去尋求答案。於是,我們幸運...
中肯聯合考古獲重要發現
中肯聯合考古隊10日宣布,兩國考古人員在肯亞裂谷地區的吉門基石遺址周邊已調查發現20處舊石器地點,其中16處地表可見大量細石器。這是該地區首次在地層中發現細石器,為智人走出非洲的觀點增添重要證據...
#中國考古學通論#第一章 概論 內容梳理
本章內容梳理★★★考古學的定義研究和認識文物的特點,對於揭示文物博大精深的內涵,文物學科建設和文物工作的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
西藏尼阿木底舊石器遺址考古獲重要發現
作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地域廣袤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自然環境惡劣,對人類特別是古人類的生存、遷徙、交流和開發構成了嚴峻的挑戰。高寒缺氧、生物資源稀少的不利因素制約著古代...
正本清源說齊家——紀念齊家文化發現九十周年
1924年,著名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髮現了齊家文化,至今已經(90)年了。齊家文化的發現與研究經歷了曲折的過程,但尚未有深入而系統的專著出版;其性質和意義也還沒有得到清楚的認識和充分的重視。還有不...
中華祖地,紅山牛河梁!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赤峰東郊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6年提出了 紅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遼西朝陽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並對松嶺山脈及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