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發現良渚文化刻符玉璧殘件:這棵豆苗似的刻符究竟有什麼含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杭報集團餘杭晨報2018年8月22日專電(記者 陸文華)經考古專家初步認定,一件刻有豆苗似的良渚文化刻符玉璧殘件在餘杭被發現,這是記者22日從江南古陶博物館(籌)獲悉的。
這件良渚文化刻符玉璧殘件寬約18.2厘米,高約10.3厘米,厚約1.3厘米,復原直徑約26.5厘米,呈綠中帶灰色,玉璧表面平滑光亮,璧緣微凹。
細細觀察之下,玉璧殘件上帶有刻畫符號:兩瓣嫩芽舒展綻放,一根細枝向上伸展,上部刻有一個圓圈,整個刻畫符號像一棵鮮活的豆苗。
經考古專家初步認定,這件良渚文化刻符玉璧殘件為真品,刻畫符號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尚待進一步研究考證。
此前,2012年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餘杭博物館聯合考古隊在餘杭經濟開發區玉架山遺址發現一件直徑24.6厘米的良渚文化刻符大玉璧,這是迄今首次經正式考古發掘出土的良渚文化刻符大玉璧,也是浙江省境內正式考古發掘出土的最大一件玉璧。
在這件精心打磨得光滑如鏡的大玉璧上,一個符號刻寫在玉璧正面,另一個刻寫在玉璧內凹邊緣。
當時,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曹錦炎、樓航等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2個刻符很可能是史前文字符號,相當於後來出現的文字;也可能反映某種宗教信仰,或大型宗教活動場景。
這一重大發現,對於研究中國史前文字起源、宗教刻符、良渚文化聚落形態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記者在《良渚文化刻畫符號》(張炳火主編,良渚博物院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第1版)上比對發現,美人地遺址出土的一件夾砂紅陶鼎足殘片(T3945房基2B-41)、新地里遺址出土的一件泥質夾砂黑皮陶罐殘件(H36②:72)等器物上刻有類似刻畫符號。
此外,良渚博物院館藏一件刻符玉璧(編號2232),不過,這件良渚文化刻符玉璧為文物徵集品。
比甲骨文早千餘年的中國最早原始文字發現記
史學界普遍認同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浙江省平湖市的莊橋墳遺址考古成果表明大約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開始使用文字。這些刻畫符號將中國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考古發現的那些早於商代的刻畫文字
甲骨文作為相當成熟的文字系統,大致被確定的年代為商朝盤庚到殷紂亡國這段時間,即公元前14世紀中期至前11世紀中期。據統計,甲骨文的文字共有4500多個,目前成功釋讀的有2000個左右。如此成熟的...
何為良渚文字?現今發現最早的原始文字,比甲骨文早1000年
指2003年至2006年考古學家在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發現的原始刻畫符號,古文字研究專家認為這是一種原始文字,出土的兩件石鉞上的原始文字除正面的6個字筆痕較淺,風格略有不同外,其餘字刻的方法基本一...
臨平發現5000年前長江流域最完整村莊 出土文物超6000件
2008年10月以來,為了配合餘杭經濟開發區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餘杭博物館聯合對玉架山遺址進行發掘,調查勘探面積總計約1平方公里,共發現由6個相鄰的環壕圍溝組成的良渚文...
2016年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業務總結紀要(四)
原題:2016年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業務總結暨浙江省考古學會2016年年會紀要(四)2017年1月6日,伴隨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我們迎來了第四天的考古盛宴。會議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由杭州市...
莊橋墳遺址原始文字引來一批業界的權威人物
莊橋墳遺址出土的石鉞上的刻畫符號,接受了國內權威專家的「會診」。昨天上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湖市文體局等共同主辦的平湖莊橋墳遺址原始文字學術研討會在平湖舉行,來自國內各研究機構、高校的1...
中國傳統多元化禮器玉璧賞析
玉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玉器,中國傳統的禮器之一。玉璧是玉器里出現較早並延續不斷的品種。款式造型多變,紋飾種類豐富,使用範圍也是最為廣范。新石器時代的玉璧因技術受限,切割形制不太規整,或者薄厚不...
良渚美玉 | 憑什麼說中華文明有五千年?
這是一個尚存爭議的問題。在我看來,「五千」應該是個大約的數目,我們真正想知道的其實是另外兩個更加具體的問題:商代之前的夏代是否真實存在?夏代之前的堯舜禹時代乃至炎黃時代是否屬於「文明時代」?對於...
河南發現9000年前遺址,一件文物改變世界歷史,專家:不容置疑
一個文明的標誌之一是文字的出現,文明都知道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從三皇五帝一直延續至今,然而世界公認的中國歷史只追溯到最早的商朝,距今大概兩千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