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玉器組佩的演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文獻中組合形的玉佩又被稱為「雜佩」、「大佩」、「玉佩」等,是將幾種不同形狀的單件玉佩,用彩線以不同的方式串聯在一起。
《毛詩·鄭風·女曰雞鳴》最早記載了組玉佩的組合方式:「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
」毛傳云:「雜佩者,珩、璜、琚、瑀、沖牙之類。
」西周時期的組合玉佩主要有三種形制:一是位於死者胸、腹部的多璜聯綴的主體組合玉佩,如上述的五璜聯珠組玉佩;二是長條形片狀玉一端串聯小玉珠和綠松石珠,呈遞增式的組合方式,如上述的兩件組玉佩;三是以玉牌與珠、管等類靈活組合的小型髮飾、項飾、腕佩等。
這些組玉佩的構件,既可單獨作為佩件,又可成組串聯,特別是串連起來組合成組玉佩飾,更是顯得美輪美奐,富麗堂皇。
周人崇尚美玉,《周禮·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
」因此周代玉器成為貴族們進行祭祀、朝聘、征伐、宴享、婚配、喪葬等活動的家國重器,同時玉器也被周人賦予道德觀念而人格化,賦玉以德,喻人以玉。
當時的士人,將德的最高境界,比附玉之溫潤堅潔,將高尚人格的砥礪修行,寓之於美玉之琢磨精雕。
佩玉正是君子規範道德、約束行為的標誌,因此《禮記·玉藻》上說:「凡帶必有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
」
西周時期,社會禮制的日臻完善,體現在玉器上,就是相應地產生一套嚴格的用玉制度。
虢國墓地的兩座國君大墓對玉器的擺放,就充分體現了西周玉器在禮制中的重要意義,特別是大型組合玉佩的產生更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在大型聯璜組玉佩上,璜的背面殘存有寬頻狀的「朱組」(紅色編織絲帶)痕跡,這與《禮記·玉藻》記載的「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相吻合,體現了嚴格的等級制度。
而不同等級的墓葬用玉的數量差異也十分明顯,國君或等級較高的身份地位高的墓葬,出土玉器較多。
虢季墓出土玉器724件(組)(圖13),虢仲墓出土800多件(組),兩座國君墓出土玉器達1500多件,占虢國墓地出土玉器總數的半數以上。
此外,國君夫人梁姬墓和兩座太子墓出土玉器也較豐富。
一些大型的組合玉佩,如聯璜組玉佩僅見於兩座國君墓葬和一些國君夫人墓中,而這類組玉佩中用璜的數量與墓主的身份有關。
虢季墓代表身份的列鼎數量為7鼎,佩戴聯璜組玉佩的用璜數量為7璜;虢季夫人梁姬墓出土5個鼎而其相應的聯璜組玉佩5璜。
山西北趙村晉侯墓地M31出土六璜佩,山西晉侯墓地的M92則出土八璜組玉佩。
由此可見,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組玉佩是貴族身份在服飾上的體現之一。
用玉多少、佩飾的複雜程度、長短則成為區別身份地位高下的重要標誌之一。
身份愈高,用玉愈多,佩飾愈複雜,長度愈長,相應地就要求走路時,步子愈小,走的愈慢,愈顯得氣派,風度儼然。
《禮記·玉藻》:「君與屍行武,大夫繼武,士中武。
」孔穎達註疏:「武,跡也。
接武者,二足相躡,每蹈於半,半得各自成跡。
繼武者,謂兩足跡相接繼也。
中猶間也,每徒,足間容一足之地,乃躡之也。
」就是說天子、諸侯和代祖先受祭的屍行走時,邁出的腳應踏在另一隻腳所留足印的一半之處,可見行動之慢。
大夫的足印則是一個挨著前一個,士行走時步子間就可以留下一個足印的距離了。
可見,佩玉在表示身份的同時,在某種功能上也起著節步的作用。
據《禮記·經解》上記載,在佩戴這些組玉佩時「步行則有環驪之聲」。
可見在獲得審美效果的同時,佩者還可以聽到玉佩之間因輕輕撞擊而發出的悅耳玉振之聲,獲得聽覺效果。
振玉之聲和色彩的組合,使得身份標誌與感官愉悅相映成趣,可能正是周人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吧。
虢國墓地是居住在上陽城內的虢國貴族及平民死後的埋葬地,位於三門峽市區北部的上村嶺。
1956-1957年,為配合黃河三門峽水庫建設,黃河水庫考古隊在上村嶺清理墓葬234座,出土各類文物9179件。
1990年起,考古隊又對虢國墓地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發掘,發掘墓葬18座。
迄今為止,在虢國墓地發掘墓葬250餘座、車馬坑7座、馬坑3座,其中M2001(國君虢季墓)、M2009(國君虢仲墓)、M2011(太子墓)、M2012(國君夫人墓)、M2006(貴族夫人孟姞墓)、M2013(貴族夫人丑姜墓)、M2016(士一級貴族墓)、M2017(士一級貴族墓)、M2018(平民墓)、M2019(平民墓)等墓葬保存完整無盜擾,且時間明確,均為西周晚期,證明了這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處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且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大型邦國公墓。
出土各類珍貴文物數萬件,僅玉器就達3000餘件,數量之多,品種之全,玉質之好,製作之精,為西周考古中所罕見。
圖4 組合項飾
圖5 組合項飾
圖6 玉佩、瑪瑙珠組合項飾
從三門峽虢國墓出土組合玉佩的大量出現,可以得知西周貴族的玉風格在廣泛的地域內應趨於一致。
以前,人們拘於有限的考古發現,認為西周玉器和商代玉器相比,是王室用玉的低谷,但三門峽虢國墓大量玉器的出土證實了西周用玉制度的發達。
在這兩個地區墓葬中所出土的組合玉佩,使我們可以了解西周佩玉制度的一些面貌。
西周時期的大型墓葬隨葬玉器基本已程序化,即在墓葬的外棺蓋上置玉圭、戈、柄形器、戚等,內棺蓋上置戚、琮、璧、璜、戈、圭等;棺內死者頭部置玉髮飾;個別墓主的面部覆蓋有一件綴有玉片的布帛類物品,即綴玉幎目(圖1);兩耳部位各有1-2件玉玦,並各自成對。
口內大都有一些碎片式玉琀;頸部有1-2組瑪瑙珠、玉佩組合項飾;胸前有一組由多件玉璜(或璜形器)與瑪瑙珠、管以及料珠相間串聯而成的組合玉佩,有時也放置一兩件玉璧;腰間有1-2組多列串珠和梯形玉佩相串聯的組合玉佩,或者放置一些玉匕和玉柄形器者居多。
雙手有玉握;腳端踏有條形玉片;趾間夾有玉飾;屍骨下還放置多件大玉璧、玉戈等,這種全身殮玉的趨勢,可以說是漢代玉衣之濫觴。
圖7 玉佩、瑪瑙珠組合項飾
圖8 成組腕飾
歡迎文化收藏類原創文章投稿:[email protected]
實時輸送最專業的古玩鑑定知識,鑒寶,引導你正確收藏
小編微信:lx1262617936
文/古玩經紀人 梁經理
微信公眾號「文博山西」刊文精選(八):倗伯名字被鏽蝕掉了
上期提示:「倗」字不僅在西周銘文中有,在甲骨文中也有,而且甲骨文與金文中的「倗」字很相似,可以認為「倗」字繼承自甲骨文,這似乎也為倗國為殷商系增加了文字上的證據。所以,考古界專家的「主流意見」,...
絳縣橫水倗國墓地出土的驚世發現
2004年,在山西運城絳縣橫水鎮北約一公里之地,發現一處西周時期的墓地。經過考古人員數年的艱苦發掘,一個不見史載、塵封近三千年的西周封國躍然重現。這就是倗(péng)國。2004年,山西省考古研...
「國寶」西周玉組佩,見證三千年的愛情
如今,人們的佩飾越來越誇張、華麗、炫目,然而,再奢華的佩飾,在3000年前的一套晉國玉組佩面前,都會黯淡無光。曲沃晉侯墓地這一晉國早期的「皇家陵園」中,有唯一的一處次夫人墓葬。墓葬中發現了整個墓...
戰國時期楚國組玉佩研究 (二)
第三節璜、珩 周代組玉佩的造型、形式是多樣的1,但以璜為組件的佩玉一直是學術界討論的重心,尤以「璜」、「珩」的名實問題爭訟紛紜。其中陳夢家、唐蘭、孫機先生側重於考辨西周金文材料中的「黃」字2。賈...
細品沁色之美!山西古玉坑:絳縣倗國墓 曲沃晉侯墓 都在晉南
歡迎關注【微絳縣】公眾號:vjiangxian 投稿·爆料·合作:15135043600(微信同號)山西絳縣橫北西周墓地位於山西省絳縣城西11公里處的橫水鎮橫北村。共發掘西周墓葬193座、車馬坑...
漲姿勢:山西出土了西周時最大的玉器組 絕不允許出國展覽!
原標題:第三件禁止出國文物 晉侯夫人組佩(上)文/韓靜在前面幾篇文中,我們提到了晉侯鳥尊和龍形觥(gong),還沒看夠的朋友可以翻看前文。2013年,國家文物局第三次公布了禁止出境展覽的一批文物...
這個4A景區是國寶,擁有多個全國唯一,性價比高,去過的都說震撼
在黃河中游豫晉陝三省交界的河南三門峽市,有座因西周虢國墓地遺址而建立的專題性博物館,集中展現墓中出土的食器、水器、酒器、樂器、武器、車馬器等青銅器;禮玉、佩玉、葬玉等玉器;以及陪葬車馬坑和墓葬遺...
名不見經傳的兩周玉柄形器
玉柄形器是商周時期墓葬中最常見的玉器之一。有學者認為是古人為紀念祖先之靈所琢制的一種高等級的祭祀性禮儀玉器,相當於祖先靈位的表象物——靈牌。一般認為,玉柄形器的用途在西周時有所發展,不僅是當作...
書上看不到的玉器組佩歷史
玉器組佩 在文獻中組合形的玉佩又被稱為「雜佩」、「大佩」、「玉佩」等,是將幾種不同形狀的單件玉佩,用彩線以不同的方式串聯在一起。《毛詩·鄭風·女曰雞鳴》最早記載了組玉佩的組合方式:「知子之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