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金沙遺址博物館 寶物不只是太陽神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01年,位於成都西北部的金沙遺址考古工地上,一塊直徑約10厘米的小泥塊引起了考古學家的注意。
這塊不經意間露出小金角的泥塊,就是後來轟動全國、並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的太陽神鳥金箔。
在金沙遺址博物館,太陽神鳥是每一位參觀者最嚮往的瑰寶。
其實在它耀眼光芒之外,金沙遺址的青銅立人像、石跪坐人像等文物,同樣是難得一見的國寶。
而它們獨特的造型,至今仍期待考古學者解開背後的秘密。
青銅立人是溝通天地的使者?
15年前,在成都金沙村修建「蜀風花園」外大街時的那次發掘,註定載入四川考古史冊——當工人挖開下水溝時,他們意外發現了大量的玉石器、銅器和象牙。
此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發掘,最終發現了著名的金沙遺址。
在遺址區祭祀坑內,一尊頭戴太陽帽的小銅人立像,頗為引人注目。
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助理王方介紹,這件青銅立人像為圓雕狀,由上下相連的立人和插件兩部分組成,通高19.6厘米。
銅人戴著一道環形帽圈、十三道弧形芒狀飾沿著帽環周緣呈反時針旋轉,形如太陽光芒。
他穿著短袍,腰帶上斜插一短柄杖,雙臂渾圓。
再看他瘦削的臉上,眉弓突起,眼瞼深陷、大眼圓睜、神情肅穆。
仔細辨別,還能看出兩側耳垂有穿孔。
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也曾有一件2米多高的青銅大立人。
作為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以及國家政權和權力的象徵,商周王朝已有整套青銅禮器制度。
這件被放置在祭祀坑的微小青銅立人像,究竟要傳遞什麼信息呢?
王方說,根據目前的考古研究,可以確認的是,金沙小銅立人像是沿襲三星堆大銅立人像的風格鑄造的,這反映出兩地都有共同的原始宗教和類似儀式規範。
這個立人的身份,學界也有不同看法:有人推論他可能是蜀人中的群巫之長,代表蜀地向天神祭拜;也有人根據銅人的太陽芒飾,推測它代表了當時的最高統治者。
「這件青銅圓雕人物表情豐富,造型靜中有動,充分表現了古蜀青銅雕塑的工藝技術。
」
石人一跪為哪般?
如果說青銅立人代表了高高在上的王權或神權,那同樣出現在祭祀坑的石跪坐人像,就一定是用來代替活人祭祀的身份低微者嗎?
王方說,金沙遺址一共出土了12件石跪坐人像,它們造型基本相同:人像高約20厘米,高鼻樑、大鼻頭、大嘴巴、耳朵穿孔、赤身裸體,雙手反綁、雙膝跪地。
在考古人員清理金沙遺址祭祀坑時,這批石跪坐人像與石虎、石蛇等很整齊地放在一起。
把石人像與石虎等一起安置,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它們同屬於祭祀物品。
在遙遠的商代,把人與牲畜一起供奉給祖先,是很常見的一種做法。
金沙遺址的石人與石虎等雕像,極可能是當時的統治者用石像代替活人祭祀的一種做法。
王方透露,這批石人跪像,表情刻得十分豐富:或悲慟、或驚恐、或茫然、或苦澀,恰似人被迫獻出生命的真實表情。
相比青銅立人的尊貴,他們可能就是戰爭的俘虜或身份卑微的奴隸。
不過,學術界並非完全認同石跪坐人像就一定是身份卑微者。
王方說,曾有史書記載,在商代時期,因為大旱,商湯翦發磨手以身為犧牲,向上蒼求雨。
因此,用繩索縛住雙手或者只是一種祭祀行為,這些跪坐人像,或許就是身居高位者自願獻祭的形象。
至於他們雙手反縛,可以理解成王者們的誓不回頭、為民獻身……
由於缺乏古蜀王國的文字記載,這些意味深長的文物造型究竟傳遞了怎樣的文化內涵,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但它們鮮活的造型,不僅為中國雕塑藝術提供了新的材料,也為探索古蜀王國的宗教、風俗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記者 吳曉鈴)
「青銅的對話」 紀念三星堆祭祀坑發現三十周年系列活動開幕
數年之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站長唐際根與一批從事文物考古工作的同行,不約而同地萌生了一個共同的想法:舉辦一次匯集黃河與長江流域的商代青銅文物精華的展覽,揭示其交流互動及融合的文明...
「古蜀寶藏——四川文物精品展」於本月30日在廣東博物館舉行!
(張新華)由廣東省博物館與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文物局共同舉辦的「古蜀寶藏——四川文物精品展」將於9月30日上午10點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幕,展覽日期至11月18日。據了解,此次展覽匯聚了四川博物院、...
考古挖出一逆天文物,與《山海經》記載相符,考古家:純屬巧合
中國考古家在三星堆遺址以及金沙遺址分別挖出一件逆天文物,與《山海經》記載相符,但考古家稱:純屬巧合。雖說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但並不代表中華文明只是一個起源單一的遠古文明。目前考古發現,中華文明的構...
金沙遺址-太陽神鳥金涅槃
別回帖,一會刪除中國文化攻略第210篇,巴蜀攻略第5篇,其他攻略請點擊底下中國文化攻略連結或我的頭像~2001年2月,在成都市區發現的金沙遺址,分布範圍約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