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神韻:《問道武當》第四集《尋訪仙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無數次追尋以失望告終後,朱棣用另一種方式表達了自己的仰慕之心。

對於武當來說,一個道人能受到的最高禮儀莫過於此了。

如今,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啟動,遇真宮將面臨被淹沒的危險。

文物部門正全力以赴測繪勘探,尋求一種對世界遺產更合適的保護方式。

坐北朝南的遇真宮,地勢平緩。

這本是道家夢寐以求的寶地。

輝煌時宮裡共有二百餘間殿宇道房。

然而,1935年一場百年不遇的山洪,百餘間華屋被淤土埋沒,變成一片平地,只留下山門內一座四合院式的古建築,專為接待各方掛單道士和客人,道人稱它為「前宮」。

至今,崇台遺址仍埋在一米多深的地下,唯有赭紅色的宮牆依舊矗立。

廣場東西對稱而立的石門分別為東華門、西華門,是東西兩宮的大門。

龍虎殿內空落落的真仙殿等了 六百多年,始終沒有等到仙人的造訪。

湖北武當文化研究會會長 楊立志:

張三丰是從來沒有當過官的。

他也不把官職看得非常重要。

他有一首詩裡邊寫:笑比黃冠趨富貴,更無一個是知音。

說笑那些道士,都去朝著富貴去努力,沒有一個跟我是知音。

我是把富貴視如塵土的。

那麼張三丰更接近於老子的這種視富貴如塵土的人。

這種思想,他是一個真正的隱仙。

武當山博物館內珍藏著一塊《貽賜仙像》碑,它是公元1477年由河南南陽府鄧州信士鑄造。

這塊碑上,詳細記錄了明英宗封贈張三丰為「通微顯化真人」的原委,這是對武當道人的最高封號。

史料記載,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始, 二百多年的明王朝皇室從未放棄尋訪張三丰,但始終未見真人。

中國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王卡:

大張旗鼓地尋找張三丰,跟他大張旗鼓地修這個武當山一樣,也是為了宣揚他這個政權是得到玄帝保佑的。

一個合法的政權,因為一直找不到,所以就一直找著,一直找下去。

明初,由朝廷欽選的各地各派道士四百餘人來到了武當山,他們奉張三丰為祖師。

於是,以張三丰為核心的武當武術派逐漸形成,它和少林武術一起,奠定了中華武術「北崇少林、南尊武當」的地位。

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 張繼禹:

張三丰這個人呢,應該說是對武當道教的傳播起了一個。

儘管你看我們現在從正史上看,沒有看到他真正在傳播。

這個武當道教,但實際上他是從另外一個方面,通過他,使武當的道教得到了一個更大的傳播。

公元2005年底,武當武術被納入首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武當博物館特意為這位武學宗師設計了一面太極牆。

無論太極拳隨著時光的流逝怎樣演變,張三丰所創立的這些最基礎的招式已成為太極拳的精髓所在。

這座大山用另一種方式永遠的記住了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武當道人。

(紀實段落同期 袁師傅用英語教外國學生習武)「好了,開始。

胳膊像這樣往回。

是這樣,別忘了這兒。

腳要站穩。

推,我們慢慢往前推。

壓,往下壓。

胳膊別直著。

繼續。

莊子說,陰陽為之道,陰陽演化太極。

古老的中國文化衍生出一門意蘊悠長的拳法。

它的追隨者從古至今,超越國界。

陰陽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是中國文化具象的表現。

在道家眼中,「太極圓」是世間萬物最本質的運動軌跡,也是自然周而復始的永恆主題。

這些「圓」的運動,既表現出一種力的柔韌含蓄之美,又蘊含著無窮的生機和活力。

無論內功心法,還是姿態體式,武當內家拳法都給人以仙風道骨的飄逸之感和唯美享受。

如今,全世界有將近 五億人練習太極拳,它被稱為強身健體的最好武術門類。

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 商傳:

張三丰實際上就成為武當道教的一個偶像的人物。

而不是實實在在的一個活生生的人物。

我覺得也是這樣。

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有很多歷史人物,他是一種文化現象。

有的歷史人物不是,有的歷史人物他是形成了一種文化現象。

比如像諸葛亮,像劉伯溫、關公,都形成一種文化。

張三丰雖然比不了他們這麼高的這種民間的地位,但是他也成為了一種社會文化的這樣一個代表人物。

無論寒暑,紫霄宮內總有道人修習武功心法。

沉寂在太極的玄妙之中,意由心生,神遊天地,時空仿佛自由穿梭於千百年間。

踏雪而來,無數的追隨者尋求一種永恆的逍遙。

仙人的身影已經遠去,但尋訪的腳步仍在繼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少林vs武當,兩大門派絕世神功

前段時間「pk狂人」徐曉冬vs雷公太極引發社會熱潮,除了掀起了「打假熱」,還引起了「武功潮」。提起武功,武林人士就會想起兩個響噹噹的名字——少林and武當,武林之中素有「北有少林,南屬武當」,那...

「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武當山

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之一,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嶽之冠」的顯赫地位聞名於世,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山中36處宮觀庵廟大多為明代所建,是中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