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歷史服飾長啥樣?明天下午去河南博物院聽專家講講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游曉鵬

古裝劇里的服飾讓人眼花繚亂,不少還充滿爭議,真實歷史上的服飾究竟是怎樣的?

8月5日下午3:00,由河南省文化廳、河南博物院主辦的2017中原國學講壇「文明向心-絲路傳韻」系列講座,將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紡織考古學科學術帶頭人,中國文物協會紡織文物專業委員會會長王亞蓉做客河南博物院,為大家帶來一場題為《沈從文先生與古代服飾文化》的精彩講座。

王亞蓉曾主持並參與了湖南省長沙馬王堆漢墓、湖北省江陵馬山1號楚墓、陝西省扶風法門寺唐塔地宮、新疆尼雅貴族墓地、北京老山漢墓、江西靖安李洲坳東周大墓、江西海昏侯墓等二十餘座考古現場的紡織品文物清理保護研究工作。

1974——1988年,曾擔任我國著名文學家、文物歷史學家沈從文先生的助手,參與了沈先生對於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工作,在此期間,協助沈從文先生完成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的整理繪圖出版工作。

2016年,王亞蓉獲中央電視台「大國工匠」榮譽稱號、並獲評2016年中國文化促進會「全球十大中華文化人物」稱號。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服飾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歷史發展和社會時尚嬗替的標誌之一。

中國素有「衣冠王國」之美稱,服飾歷史源遠流長。

從商周時期的冠冕之制、胡服騎射,到西漢的深衣制,上襦下裙,街市羅衣飄飄,再到唐代的開放女裝、清代的旗袍,中國服飾以其鮮明的特色為世界所矚目。

中國古代的先民們不但創造出精美絕倫的服飾,更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服飾文化,為歷史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然而,「紙壽千年,絹壽八百」,當這些盛裝華服在深墓中沉睡數千年後出土,早已是「鶉衣百結隱春秋」,失去了它們原本璀璨絢美的模樣。

東周墓中出土的朱染雙色織錦,馬王堆漢墓中的素紗簞衣,唐代法門寺地宮裡的四經絞羅,乃至不計其數的宋錦明緞,究竟是經歷怎樣的「妙手回春」,才能夠從一塊一塊的泥坨糊漿中,升華為博物館裡流光溢彩的織錦?

以沈從文先生、王㐨先生、王亞蓉先生為代表的第一代紡織考古工作者,在當時究竟是怎樣的工作概況?紡織考古對於當代的服飾文化研究又有著怎樣的重要意義?周六來河南博物院聽王老師的分享吧。

來源:大河客戶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機:每件文物都用錢來衡量,還有什麼意思

聚焦圖書:《從歷史中醒來》《華夏衣冠》《載馳載驅》活動安排1:「從歷史中醒來:怎樣認識陶俑」主題講座地點:上海書城活動安排2:孫機中國古代服飾文化講座暨《華夏衣冠》首發式地點:上海展覽中心第三活...

中國紡織文物「實證」鏈條亟待形成

本報見習記者 陳佩珍日前,由中國文物學會紡織文物專業委員會主辦、成都博物院承辦的「中國文物學會紡織文物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在成都召開。來自全國40餘家文博、考古、教學機構的近百位紡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