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 | 2017國考申論熱點模擬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日前有媒體報導,曾被民間稱為「最美野長城」的遼寧省綏中縣小河口長城,在修繕後被「抹平」,變成一堵蜿蜒的「白灰牆」。

網友感嘆:在這裡遠眺,仿佛能看到古老戰爭的硝煙。

而如今,長城變「長牆」,徒留一地尷尬。

但是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稱,該修繕項目每一步都經過審批,「合理合法」。

近年來,古建屢遭破壞性修復:比如,清代壁畫被修成紅配綠,民國古建築被刷成「土豪金」,歷史文化建築被修復成「現代別墅」,城隍廟內建骨灰堂對外銷售……

一般而言,文物保護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物質遺存不被破壞,二是基本風貌整體保留。

這兩個方面都保護好了,文物才成其為文物。

針對以上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文物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等方面的多重價值,但它和一般的藝術品不一樣,歷史價值是首要的。

它的獨特氣質,不是美不美可以簡單涵蓋的。

因此,是否合理合法,尚需求證,但這段長城已被毀容,不復昔日神韻,卻已成事實。

這也暴露出當前我們在文物保護中出現的新問題。

【點評——從文物的價值出發,指出當地做法對文物已經造成的傷害,並進一步提出當前我們在文物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從一件事提煉出普遍的現象性問題,顯得比較有高度。

以往,我們對文物的冒犯,更多是把文物拆個煙消雲散。

如今,破壞性修復也成了不可忽視的問題。

比如,清代壁畫被修成紅配綠,民國古建築被刷成「土豪金」,歷史文化建築被修復成「現代別墅」,城隍廟內建骨灰堂對外銷售等等。

可見,若是對文物一知半解,僅憑滿腔熱情,容易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點評——具體闡述問題。

以往是消滅,不重視,當前是因為對文物的理解不到位,造成破壞性修復。

並用系列事例進行論證。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用了材料中的內容。

這也提醒我們,在申論或者面試作答中可以運用原有的材料,但是一定要恰當,並且上下文銜接流暢。

保護文物離不開專業知識,更要有敬畏之心。

事實上,文物所要傳遞的,恰恰是「舊」的文化歷史遺產。

基於發展的建設性破壞,和出於好心的破壞性修復,都與文物保護背道而馳。

對文物筋骨的傷害,對文物氣質的荼毒,後果是一樣的。

因此,面對前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遺存,後人有必要保持足夠的克制。

【點評——針對上述問題,提出應有的態度:要有專業知識,更要有敬畏之心。

並進一步提出,要對文化遺產,保持足夠的克制。

文物不只是文化遺產,更是一種精神符號,熔鑄了深沉的家國情懷。

然而,它是古人留給我們非常脆弱的饋贈。

進一步健全法律保護,才能保障它們的生存權。

在此基礎上做好文化保護,讓它們以本來面貌在歷史中穿行,是每一代人的責任。

既不任舊如舊,坐視它們雨打風吹去;也避免改舊換新,不做「自毀長城」的傻事,才能讓文物自在地呼吸。

【點評——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措施提的非常具有層次性。

從法律和如何具體保護等角度提出具體對待文物。

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曾對籌建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的報告作出批示:修舊如舊,保留原貌,防止建設性破壞。

沒有皺紋的祖母、沒有白髮的老者,都是讓人遺憾的。

對文物的真正致敬,不是按當代的價值標準和美學原則來調整它的模樣,而是以現狀保護為主,堅持最小干預的原則,適當修繕。

【點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結尾,並進一步闡述對待文物的態度和保護方法,顯得諄諄善誘,非常誠懇。

更多考試信息請關注微信:青年人公務員考試網(gwyqnrc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物保護豈能「自毀長城」?

央廣網北京9月2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導,近日遼寧省綏中縣「野長城被砂漿抹平」的消息引發關注。當地文物管理部門對此矢口否認,國家文物局已派員趕赴現場核查評估。近年來,我國多地都曾出...

嘆息文物「美顏」變「毀容」

不吐不快致 遠據《南國早報》報導,欽州市欽北區青塘鎮青全村楊家老屋有3塊清朝的牌匾,分別是嘉慶、道光、同治年間的。記者走訪發現,今年端午期間,楊氏家族的村民湊錢對年久失修的牌匾進行了加框油漆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