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不成文的規定」是「考古人不鑑定不收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考古學領域是一個常說「不」字的行業,像「考古不是挖寶」「考古不是挖墓」「考古不是挖帝王陵」「考古不怕吃苦」等,都是考古人常掛在嘴邊上的話。
中國考古學的奠基者和掌門人之一夏鼐先生生前曾反覆強調:「我們評價一項田野工作的好歹,不應該看挖出來的是什麼,而是應該看怎麼去挖的。
」他還說,我們不是「為考古而考古」,而是為了要闡明古代社會發展過程的規律而進行考古研究工作。
上面這些話,既有學術性,又有社會性,既是業內人的行規,又是對公眾闡釋考古道行的大實話。
這裡,我還想談談讓考古人銘記心頭、身體力行的另外幾個「不」字,那就是:考古人不收藏古物、考古人不鑑定古物、考古人不買賣古物,我稱之為考古人的「三不主義」。
考古人不藏古
不買賣古物 那就先從考古人不收藏和不買賣古物說起吧—— 在上世紀20年代,西方的科學考古學傳到中國之前,我們國家至少從宋代起,就一直沒斷過搜集和研究古物的「金石學」傳統。
很多金石學家自己便是收藏大家,藏古鑑古,不在話下,買賣文物,家常便飯。
這樣的傳統承襲下來,不免給大眾打上了一個誤解的烙印,那就是考古學家整天與出土文物打交道,個個屬於行家裡手,斷寶識貝,有與生俱來的天然行業優勢,一撿漏一個真貨,一鑑定一個準頭,家裡自然也會是藏品滿箱、文物滿架的。
其實,這是把近代才出現的考古學家等同於古代既已有之的「金石學家」,亦即文物學家了,不但混淆了以田野發掘為標誌的考古學和以搜集社會流通文物為對象的文物學之間的區別,也把考古發掘品和文物傳世品一鍋煮了,還不曉得前者只能公藏,不能私藏,更不能流入市場買賣的國法和行規。
yishujia.findart.com.cn 說到考古發掘品不能私藏和買賣的國法和行規,是上世紀20年代西方考古學進入中國後,逐漸得以貫徹和施行起來的。
如1930年國民政府公布的《古物保存法》,便規定了地下古物均屬於國有,發掘得到的古物由學術機關保存研究等條款。
而以田野發掘為職業的考古學家,也開始建立新的行業規範和自律章程。
領頭人便是用科學方法在中國最先考古、人稱「中國考古學之父」的李濟先生。
yishujia.finda
在我知道的幾乎所有地方開始發掘前都會有個小的半宗教儀式, 在天朝多半是燒點香放掛鞭供點水果啥的,除了放鞭炮之外流程基本類似於上墳。
要問原因還真不是干考古的迷信,主要是當地老百姓比較相信動墳之前要去一去煞氣,後來久而久之就成了慣例。
很多時候即使當地村民不要求領隊也會帶著參加發掘的所有隊員來上一場。
在天朝以外最神奇的一次是秘魯北海岸,當地傳統發掘之前要祈求大地母親的祝福。
於是我們一群東亞人在海邊的沙漠裡先抽菸,再喝酒,最後嚼了兩片古柯葉之後東南西北拜了一圈。
整個過程持續一個鐘頭,當時如果用攝像機錄下來以後絕對是珍貴的人類學資料。
結果?我一個酒精過敏的人在烈酒和古柯的雙重作用下坐在沙丘上愣了一天神(發掘一共7天)…
說一個我曾經遇到的事情。
有一年我去西部發掘。
因為是主動發掘,所以學術目的很明確,尋找西周的文化遺蹟,不是配合基本建設。
有一天,揭開地層表土之後,出現了一個單位遺蹟,長方形的五花土(墓葬中的填土,經過考古學訓練後很容易辨識),看到這個,大家都比較興奮,一個東西向的墓葬,因為從墓葬形制上看,非常接近西周那種窄長形的土坑豎穴墓(名字雖然聽著挺專業,其實就是以某一個平面為基準向下挖一個長方形的土坑)。
然後我就指揮著民工沿著那個長方形的五花土不斷向下挖,墓壙的四壁也都挺明顯,五花土很容易從壁上剝離下來,感覺沒什麼問題,仿佛發掘好這個墓葬就會促進一個學術問題的解決。
年輕人,畢竟還是圖樣圖森破!
然而正當我在欣喜之餘時,民工給我說,鹿老師,你看這個墓中間怎麼出了一條黑線,我一下就方了。
尼瑪,這好好的墓葬,中間咋會出現一條黑線呢?心中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我也是第一次碰到這個情況,我就把我們發掘的人員都叫到一起,現場會診,這到底是咋回事!
討論的結果就是我們再用手鏟刮一下平面,看看會不會是兩個墓葬套在一起,一個將另外一個打破(考古學術語,就是晚期的一東西把早期的東西破壞了),而且它們的倆個墓壁是在在一條線上。
刮著刮著,果不其然,那個新出現的黑線(南北方向)與靠近東邊的三個壁連成了一個更為閉合的曲線,說人話就是,靠近東邊這個是個完整墓葬,把靠近西邊那個墓葬破壞了,但是它們又共用了南北兩個墓壁。
然後我們就先發掘靠東邊這個完整的墓葬,發掘完畢後,再觀察這個墓葬的西壁,上面居然掛著西邊這個被破壞墓葬中墓主人的髕骨!西邊這個墓主人怎麼也不會想到入土也不算為安,最後居然得無全屍!東邊這個墓主人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死後會有這樣一個鄰居。
最後觀察隨葬品,也不是西周時期,而是東周時期,雖然學術問題並沒有解決,但是這卻是我考古發掘生涯中最奇特的一次經歷,至今難忘。
陳勝前:考古學家的演化
考古學是一個日漸廣闊的領域,並不只有一種類型的考古學家。不要認為考古學家就是 一幫總在野外的探險家,這樣的認識是 19 世紀的,太過時了。考古學適合不同類型的人。 不論你好文還是好武,不論你喜靜...
李伯謙:公共考古是考古學很重要的一部分
今年76歲的考古學家李伯謙教授,曾任北京大學考古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長兼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館長,亦出任「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首席科學家,參加和主持過河南偃師二里頭、安陽小屯殷墟、山西...
中國考古界祖師爺,定下一規矩,立馬跟盜墓劃清界限
我們都知道,但凡是找到了某些遺蹟,或者是不小心挖到了某些古墓,都需要專業的考古人員去清理文物。可是很多古墓遺蹟找到後,常常是十墓九空,已經被盜墓賊挖乾淨了。從考古人員的手中也保護了不少珍貴的文物...
巷說歷史:叮!難道沒有人告訴你考古只考到明朝嗎?!
說起來經常在各種媒體上看到有關「考古」的新聞,比如清朝發現了誰誰誰的墓葬,或者民國有什麼寶貝出土了,但是「考古」一詞從字面上來說,就是考察古代歷史,引用《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的說法,「考古...
河南南陽發現戰國墓葬 墓主為"大夫級楚國貴族"
今日從考古部門獲悉,考古人員最近在河南省南陽市南水北調水源地丹江口庫區考古中,發掘一處戰國楚大夫墓,出土文物五十餘件。 據介紹,這一戰國時期的士大夫墓葬,位於南陽市淅川縣西南四十七公里的倉房鎮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