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二里頭夏代鑲嵌綠松石銅牌絲織物痕跡清晰(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絲織物痕跡在銅牌飾的背面

銅牌飾正面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閱讀提示|被譽為「最早的中國」的二里頭遺址出土有大量陶器、玉器、銅器等文物,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二里頭工作站和香港中文大學帶著課題來到洛陽博物館,對館藏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夏代鑲嵌綠松石銅牌飾進行了全方位的拍攝。

經過高倍放大,銅牌飾上的絲織物痕跡清晰可見,這再次說明在夏朝時期,河洛地區就有絲織物,同時也為研究夏代玉石鑲嵌工藝提供了最新的資料。

記者段偉朵通訊員肖利陽

銅牌飾上絲織物痕跡清晰可見

4月21日,一組考古方面的專家走進洛陽博物館,他們帶著最先進的設備,要對洛陽博物館一件館藏文物——鑲嵌綠松石獸面銅牌飾進行全方位的拍攝。

據了解,這件文物在1984年出土於二里頭遺址11號墓,長約16.5厘米,寬8厘米~12厘米,以青銅鑄成主體框襯,整整齊齊地鑲嵌著數百片綠松石,雖歷經三四千年仍無一鬆動脫落,工藝精湛。

二里頭出土的類似銅牌飾有3件。

專家們採用最先進的設備,對文物的各個部位,在不同角度進行了拍攝,並使用了微距鏡頭。

拍攝同時,照片隨即可傳至電腦上,在高倍數的放大下,專家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清晰地看到銅牌飾的邊緣和背面有絲織物的痕跡。

夏朝時期絲綢已出現在河洛地區

「這件文物上居然還有絲織物?之前從來都沒有注意到。

」洛陽博物館保管科的工作人員表示很驚嘆。

「說明當時絲綢已經出現在河洛地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二里頭工作站趙海濤博士介紹說,從1959年開始,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數十次的考古發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穫,也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十數件銅器、玉器的外面,都包裹有絲綢。

「絲綢層數不一,最厚有5層,厚達兩三毫米,肉眼就可以看出來。

此外,趙博士表示,考古人員還曾在二里頭遺址發現製作織物使用的紡輪,由於夏朝時期還沒有明確的陪葬品的概念,所以出土的紡輪為當時的生活用品。

絲綢或許是鑲嵌青銅的「紐帶」

僅在該文物的外表發現絲織物痕跡,說明當時的絲綢包裹在銅牌飾的外面,那麼,絲綢與銅牌飾的製作工藝有沒有關聯呢?

「這件文物保存得非常完好,數百片綠松石沒有一片脫落,我們目前看不到其內部結構。

」趙博士說,甘肅天水博物館也藏有一件鑲嵌銅牌飾,出土年代不詳,長15厘米,寬10厘米,其外部輪廓與二里頭這件銅牌飾比較近似,其上下鑲嵌的綠松石片已有脫落,從脫落的縫隙中可以看到絲織物的痕跡。

「這說明絲綢極有可能是綠松石和青銅之間的『紐帶』。

」趙博士說,古人使用獨特的工藝,將綠松石粘貼在絲綢上,再將絲綢粘貼在青銅上。

「通過這些微距鏡頭下的高精度照片,可以更細緻地觀察銅牌飾細節,為研究夏代玉石鑲嵌工藝提供了最新的資料。

目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二里頭工作站和香港中文大學共同研究的課題仍在進行中,預計今年下半年公布研究結果。

連結

二里頭遺址

二里頭遺址屬於夏代晚期城址,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的偃師市,年代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遺存可劃分為四個時期。

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制陶作坊等遺蹟。

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

二里頭考古工作隊隊長許宏說,根據多年考古結果,認為二里頭是「最早的中國」。

那麼,這些出土的珍貴銅牌飾有什麼用途呢?據有關專家推測,該器物的功用主要是布道設教,溝通天地,宣揚教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通史小講座3:夏朝

五星出東方 紅德智庫1、夏朝年代久遠,爭議很多,也不乏被歷史虛無主義者一口咬定「不存在」的聲音,然而,細看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之間的考古發現,可以斷定那時候的中國,已經進入文明時期;2...

二里頭文化——中國龍

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村,遺址距今大約3800-3500年,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夏、商時期,是探索中國夏朝文化的重要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