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億打造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最早中國」的來頭真不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6.3億!洛陽為何捨得下這麼大的血本建設這座遺址博物館?這裡是東亞大陸最早的核心都邑,發掘出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中國最早的雙輪車轍痕、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中國最早的中軸線布局的大型「四合院」宮室建築群、中國最早的多進院落宮室建築群、中國最早的大型圍垣官營作坊區、中國最早的青銅器和綠松石器製造作坊。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總結了8個「中國之最」來表達二里頭的重要性。

其實,遠遠不只這個數,這只是「冰山一角」。

一旦出現一個新的契機,打開一扇關鍵的門,就會發生連鎖反應,驚喜會像雨後春筍一樣,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

文 丨 言蘇倫

博物館加遺址公園

這回下血本了

這個夏天不一樣,整個考古界都熱血沸騰。

國家文物局、河南省委、洛陽市委等領導齊聚洛陽偃師,為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開工奠基,往後可有的忙了。

博物館項目占地208畝,面積3.1萬平方米,總投資6.3億元,預計2019年10月建成。

到時候它不僅是全國大遺址保護的示範區,也是洛陽的「鎮城之寶」。

博物館的藏品主要是二里頭遺址近60年來發掘出土的文物和考古研究過程中留下的資料等,大概有4萬件。

博物館旁邊還要建考古遺址公園,光看出土的瓶瓶罐罐,「最早中國」的樣子會有點兒支離破碎,只有遺址才能給人當年的畫面感。

考古遺址公園占地613畝,總投資3.15億元,其配套工程投資1.44億元。

這回是下了血本了。

主要展示的有城牆、宮殿基址、道路、作坊遺址、祭祀遺址等本體,同時還有古環境模擬展示,恢復古代洛河的部分景觀,讓「最早中國」真正地活起來。

把二里頭視為聖地的童靴們終於可以來一睹芳容了,比照洛陽博物館的參觀標準,粗略估算了一下,每年參觀人數大約為100萬。

「最早中國」當之無愧

想姓夏卻不容易

中國的考古發現很多時候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但二里頭是個例外。

考古界在華夏文明探源的道路上走得很艱難,很焦慮,眼看著那麼多史籍文獻里夏商王朝的記載,卻無法在中華大地上找到蛛絲馬跡。

直到發現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證實了太史公《史記》里殷商的存在,學術界一下子看到了好大一片光。

舉一反三,《史記》里的夏王朝應該也是存在的,因為司馬遷是個實誠人。

想著要挖出夏王朝,就真的在1959年挖出了二里頭,極大地鼓舞了考古界的士氣。

然後夏商周斷代工程拉開帷幕,圍繞著二里頭到底姓啥,考古界一邊爭論一邊馬不停蹄地挖著。

四十年過去了,幾千年前的家務事仍舊斷不清,有人說姓夏,有人說姓商。

幾乎每年都在挖,可挖出來的都是問題,不是標準答案。

況且條件太差,效率太低,小夥伴們表示很無奈。

其實二里頭遺址姓啥貌似沒那麼重要,即使不能拍板定論說它是夏王都,也不能否認它讓我們摸到了有史以來華夏王朝文明的源頭。

在這之前,中國乃至東亞板塊從史前到有國家出現,中間是沒有確切遺存來過渡的,發現的古遺址都是直接從史前跳到了像商周這樣的統一王朝時期,史前文明與王朝文明處於斷裂狀態。

二里頭的文化層則是從史前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一直到東周、東漢,恰好填補了史前多元聚落文明與一元王朝文明中間的空白,在中國和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不管姓夏還是姓商,它都是中國和東亞地區最早的王朝都邑,是最早的中國。

沒有這個「最早」的意義做支撐,那些挖出來的「中國之最」就難以成立了。

挖到點子上了

「中國之最」就排著隊來了

關於二里頭遺址的「中國之最」,有人總結了八個,但其實遠不只這個數。

單看目前挖掘出來的遺址和文物,規模數量龐大得驚人,想把「中國之最」理得門兒清不容易。

二里頭遺址的潛力跟大海有一拼,剛開始,每一次挖出「中國之最」,想必在場的人都是無比激動的。

時間久了,那些足以讓外界人驚掉大牙的發現,在挖掘者看來已經習以為常。

那麼多「中國之最」,有時候需要的就是一個契機,一旦打開一扇關鍵的門,就會發生連鎖反應,驚喜會像雨後春筍,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

21世紀初,考古隊踏著前輩的足跡繼續探尋二里頭遺址的奧秘,一條貫穿宮殿區的大路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與此同時,當地的一位農民說他家地里的麥子長得不好,這更引起了考古隊的注意,豐富的經驗告訴他們,這條路很可能是打開宮殿區大門的鑰匙。

果然,順藤摸瓜,找到了中國最早的十字路口,接著又探出幾條大道,形成一個「井」字形道路網,就是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路網。

有了路,往後就順風順水,在已經發掘出的宮殿建築基址周圍又發現了幾座大型建築基址,這樣,一座總面積接近11萬平方米的宮城遺存重見天日,這是中國古代都城中最早的宮城遺存,被評為2004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宮城的建築布局是中軸線式的「四合院」結構,跟現在的北京故宮建築布局如出一轍,開了中國古代皇家宮殿建築布局的先河,是中國最早的「紫禁城」。

在遺址的道路中,還發現了最早的雙輪車轍痕,此發現是東亞交通文明史的里程碑。

那時候就有雙輪車這樣的交通工具了,先人的智慧實在令人佩服。

最早高科技造出的「超級國寶」

超乎想像到沒有底線

北京有中關村這個高新技術產業區,二里頭遺址也有。

宮殿區南邊,是一個大型官營手工業作坊區,就是最早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這個基地里有中國最早的鑄銅作坊和綠松石器製造作坊。

鑄銅作坊的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綠松石器製造作坊是專門給貴族用的,那時候不僅能造出青銅器,還有高超的鑲嵌工藝。

有出土的隨葬品為證,目前二里頭遺址挖出來的超級國寶已經數不過來了。

最早的青銅容器——青銅爵,是一種青銅酒器,屬於禮器。

這是二里頭首創,跟青銅爵一起出土的青銅器,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一批青銅器。

還有以戈為代表的青銅禮兵器,也是中國最早的。

在貴族墓葬中出土了數件鑲嵌綠松石的獸面銅牌,是中國最早的銅鑲玉製品。

關於綠松石類文物,有一件綠松石龍形器,是「超級國寶」中的戰鬥機,讓當時的考古隊長都覺得現實終於比理想豐滿了一回。

2002年春天,一座貴族墓葬被發掘出來,一長溜綠松石片綿延了大概70公分的範圍,底托已經腐爛,一片片剝離會損壞文物,又不能長久擱置,於是就整體提取運到北京去清理。

當技術人員把這些綠松石片清理出來並還原的時候,誰也沒想到居然是一條龍,精美絕倫得不像話。

論工藝、大小,在中國早期出土的龍形文物中都是罕見的。

甚至有人說它是中華民族龍圖騰的正統來源,生在「華夏第一王都」,是真正的「中國龍」。

「最早中國」才挖出冰山一角

「中國之最」未完待遇

除了遺址挖出來的「中國之最」,在考古形式上,也有「中國之最」。

二里頭遺址是迄今為止中國自然科學等相關學科介入最多的,可謂是全兵種作戰。

二里頭考古報告撰寫隊伍也是目前中國最龐大的,有62位作者。

並且該報告在中國遺址類報告中體量最大。

然而,還不夠。

不算被水沖毀的部分,二里頭遺址的現存面積大約有300萬平方米,經過近60年的發掘,才挖了4萬多平方米,僅僅是冰山一角。

中國社會科學院二里頭考古隊長許宏曾說:「二里頭遺址本身還存在著許多未解之謎,作為都城的二里頭,它的內涵布局及其演變過程、它的文化面貌及其社會生活與組織結構、它的族屬國別以及人地關係等諸多課題,目前還只是粗線條的把握。

就其族屬和國別而言,目前的研究尚未超出推論的範疇,二里頭文化與夏文化問題的最終解明,仍有待於帶有較多歷史信息的內證性遺存比如文字的發現。

因此,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裡設立了早期中國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展示中心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中心。

充分表明遺址的發掘工作不會停止。

考古學家也表示,要像「愚公移山」一樣,一代代挖下去。

也就是說,還會有更多驚喜等著我們,「中國之最」會越來越多,「最早中國」這部劇未完待續。

(圖片來源於網絡)

豫記版權作品,轉載請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記」,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二里頭遺址——華夏第一王都

1959年,隨著徐旭生先生帶隊對「夏墟」進行調查,二里頭逐漸被發現,關於這處遺址也產生了許多的爭議,但是學術界逐漸認為這就是夏王朝中晚期都城所在。

最早的「紫禁城」——二里頭(下)

建立中極 「建立中極」可以說是對宮殿區最好的概括,二里頭都邑主要發掘大型宮殿基址兩座(分別稱之為一號、二號基址),宮殿區內還發現數十座大中型夯土建築基址,在晚期宮城中確認兩組大型建築基址群。從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