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眼中3件國寶級文物,一件是夏朝文物,一件製造工藝已失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珍貴文物,多數人想到的是夏朝和商朝的青銅器,或是國家博物館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國寶。

其實,在考古專家看來,文物背後的文化價值才更加重要。

比如中國青銅文化,許多西方專家認為是源自蘇美爾文明。

但以下3件逆天的青銅器說明,中國青銅器的製造工藝和發達水平,在四大文明古國中首屈一指。

陶寺遺址 出土文物

第一件文物是夏代前期的銅齒輪形器。

這件逆天文物出土于山西襄汾的陶寺遺址,現收藏於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2006年,山西省考古隊在陶寺遺址發現了一座貴族古墓,年代屬於夏朝前期,距今約有4000年。

這座古墓中出土了玉璧、玉璇璣和這件銅齒輪形器。

它的造型為圓環,周圍有29齒,酷似現代工業零件。

出土時,這件文物位於墓主人的手臂上。

考古專家一直搞不清楚這件文物的用途,目前有三種猜想:第一種認為是古代飾品,類似玉鐲,貴族將稀有的青銅器戴在身體上,以顯示身份和社會地位。

第二種說法認為是祭祀法具或禮器,類似夏朝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青銅爵和青銅鼎,主要在祭祀活動中使用。

第三種說法是天文儀器,配合陶寺觀象台來確定節氣和曆法。

使用時把中心對準月亮,根據齒牙劃分的區域,來判定星座的位置情況。

夏朝青銅器

第二件文物是戰國時期的銅齒輪。

這件青銅器文物是洛陽博物館的熱門文物,1976年出土於洛陽戰國糧倉遺址。

戰國時期,洛陽仍然是周天子的都城,這座糧倉也是當時規模最大的糧倉之一。

許多人認為,青銅器在戰國仍然稀有,只被拿來鑄造兵器,比如秦國的青銅劍和吳越寶劍。

其實,中國工匠早就已經將青銅器應用於日常生活了。

這件戰國青銅器距今已經超過2000年,但鏽蝕的並不嚴重。

根據專家分析,這件青銅器的原材料並不是純銅,還含砷、錫等雜質,因此能像越王勾踐劍一樣保存完好。

對於這件文物的真正用途,考古專家只能推測是某種吊運機械的零件。

但翻遍了先秦古籍,也沒有發現任何相關記載。

但至少可以肯定一點,原本認為是現代物品的齒輪,其實是中國古人發明的,只不過因為常年戰亂,製造工藝已經失傳了。

洛陽博物館 戰國銅齒輪

第三件文物是來自海南省博物館的青銅環形器。

只看出土地點已經夠逆天了,但它居然是一件國寶級文物。

我們一般認為海南是最沒有考古價值的省份,因為古籍記載海南一直很落後,只有黎族和苗族等少數民族居住,不可能有珍貴文物出土。

1994年,國家文物局在海南民間徵集文物時,昌江縣的一位村民拿出3件銅齒輪請專家鑑定,說是文物。

專家當場就笑了,青銅器一般都是秦代以前的,海南怎麼可能出土呢?看造型就是現代的工業零件。

但另一位專家接過來一看,立即很肯定地說,這是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海南省博物館 青銅器

​這位專家說,從保存情況來看,這件文物至少已經自然鏽蝕了上千年。

從文物上的製造工藝來看,是古代的范鑄手法,不是現代的工藝。

從青銅原料來看,這也是戰國時期的用料,現在的找不到這樣的銅。

那麼,這件青銅器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村民堅持說是在路上撿來的。

這3件文物經權威專家鑑定後,確定年代屬於戰國晚期,定名為青銅綯紋環形器。

但是對於這件文物的來源和用途,連權威專家也說不清。

一直到今天,這件國寶級文物在博物館展覽時,文物下面的展覽說明都不敢寫,只留下一片空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熹香坊說三件「穿越」來的青銅文物

說起中國的青銅器文物,人們腦中浮現的是后母戊鼎、四羊方尊和雲紋銅禁等商周時期的國寶重器。其實,中國還有許多不起眼但又神奇的青銅器文物,它們的造型和用途堪稱「穿越」,讓你由衷感嘆我們華夏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