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一支隊伍,從泥巴地里發現了太多我們不懂的秘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報君說:為配合邕寧水利樞紐建設,今年5~9月,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組織考古隊,在南寧那北咀貝丘遺址開展搶救性考古發掘,考古專家發現史前人類墓葬20多處。

1

現場發現20多處人類墓葬

那北咀貝丘遺址位於南寧市五合大道一帶,目前發掘面積約1000平方米。

與近年來在南寧周邊發現的眾多貝丘遺址一樣,這裡也發現了大量被古人類食用後丟棄的空螺螄殼,以及少量石器、蚌器等。

在目前發現的20多處人類墓葬中,大多數採用了上古時期嶺南「流行」的屈肢葬——骸骨呈仰身或側身,膝蓋蜷至胸口,手臂也摺疊放在胸前。

此外還有兩三處肢解葬,手腳被切斷,但看得出被人特意擺放成屈肢葬的樣子。

綜合各種指征,可以推測遺址的年代約在6000~9000年前,屬於廣西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早期。

2

首次發現異常大嘴形態骸骨

在上述遺址的骸骨中,有一副張著大嘴的頭骨引起了考古專家的注意。

這副頭骨屬於一名中老年女子,保存相當完整,牙齒十分整齊,但嘴巴大張,幾乎張至極限。

「這個形態的頭骨,在近年廣西考古發掘中是第一次發現。

」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覃芳說,人死亡後大多牙關緊閉,發掘出來的頭骨也多是正常的閉合狀。

考古專家們推測,這副頭骨的主人屬於非正常死亡。

9月8日,記者拿著照片去請教了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的一名醫師,這位專家基本認同考古專家的看法,認為這名女子「臨死時遭受了極大的痛苦」。

這名遠古時期的女子死因會是什麼?覃芳認為,從遺址發掘出石器、蚌器和數量不少的螺殼,反映了當時生活在邕江沿岸的原始部落,平時捕捉水、陸生動物和採摘植物作為食物的重要來源。

根據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考古專家們推測,這副頭骨的主人很有可能是被溺死或燒死,才導致嘴巴張得異常地大。

那北咀貝丘遺址的發掘與研究,對我們認識廣西地區史前文化的特徵和內涵,還原遠古時代廣西的自然環境、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是一條福利分割線~

有個好消息告訴大家:南國早報推出APP了!比公眾號更豐富的內容,本地熱點事件和生活實用資訊第一時間推送。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下載吧!

來源 | 南國早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南寧三岸灰窯田貝丘遺址正式發掘

南國早報南寧訊 (記者佘鴻雁)依江畔而居,捕魚打獵,喜歡吃螺,懂得製作陶器……正在發掘中的南寧市灰窯田貝丘遺址,展現了6000多年前邕江岸邊原始居民的生活面貌。南寧三岸灰田窯遺址自今年2月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