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讓世界為之一震的頂螄山文化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寧市頂螄山遺址位於蒲廟鎮九碗坡地,總面積約5000多平方米。

是廣西境內保存面積最大、出土遺物、遺蹟最豐富、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的貝丘遺址之一。

被列為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和國家大遺址展示中心之一。

遺址地處邕寧邕江支流八尺江右岸,距今約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遺址,整個山丘呈橢圓狀南北延伸,地勢東高西低。

遺址分居住區和墓葬區。

在墓葬區清理墓葬331座出土人骨骸400多具,葬式不僅包括仰身、側身、俯身屈肢葬及屈肢蹲葬等多種形式的屈肢葬,葬式奇特, 肢解葬前所未見。

據統計,在頂螄山貝丘遺址現已發掘出的400多個古人類遺骸中,有三分之一是採用肢解葬的。

頂螄山遺址出土的細小石器及數量較多的陶器,陶器具完整,且多達20多件,均為廣西同類貝丘遺址中首次發現,其數量在廣西史前考古的歷史上是空前的。

文化層位明確,序列清楚無混亂,為研究南方史前文明提供了諸多便利。

出土的細小石器及數量較多的陶器均為廣西同類貝丘遺址中首次發現。

此外,還發現成排、有規律的柱洞,為長方形干欄式建築,在廣西史前考古中首次得以確定,對探討廣西史前人類的居住形式及干欄建築的起源及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是廣西乃至我國南方通過考古來確認的史前人類居所的唯一依據。

文化遺存分為四期,其中二、三期被學術界命名為「頂螄山文化」,頂螄山文化還保存了千餘件史前人類使用過的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及當時人類遺棄的水類動物、牛、鹿、象、鳥等多種動物的骨骸。

大量動物骨骼和器具的發現,對研究、了解、復原當時當地生態環境和史前人類的生活方式具有重大意義。

年代約距今8000~7000年左右,屬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

第四期已進入新石器時代晚期,年代約距今6000-5000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上萬年前,南寧人已會「撩螺」

「撩螺」是我們南寧人最習慣的一種消夜方式,不管是郊區農田裡的田螺,還是邕江里的石螺,或者是來自廣西沿海地區的海螺,只要能「撩」的螺,都能成為南寧夜生活的一種美食。To Nanning peopl...

上山文化遺址群 中國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穀浙江的新石器文明起源在哪裡?熟悉考古的讀者可能都知道,是位於浦江縣境內的上山遺址,其年代從距今11400年一直延續到8600年,是長江下游及東南沿海地區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

古人類遺址:隱現巴中歷史最遙遠的背影

陽雲一個地方的文明史應該從有人類居住開啟。巴中,位居秦巴大山腹地,群山層疊,峰巒高聳,在這連綿縱橫的崇山峻岭中,人類的腳步什麼時候深入其間的呢?那麼,只能從考古的遺址中去尋求答案。於是,我們幸運...

南寧三岸灰窯田貝丘遺址正式發掘

南國早報南寧訊 (記者佘鴻雁)依江畔而居,捕魚打獵,喜歡吃螺,懂得製作陶器……正在發掘中的南寧市灰窯田貝丘遺址,展現了6000多年前邕江岸邊原始居民的生活面貌。南寧三岸灰田窯遺址自今年2月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