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就地文物保護」助力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洛陽六中隋唐洛陽城宮城東牆遺址 邢翀 攝

中新網洛陽11月9日電 (邢翀)洛陽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記者9日跟隨國家文物局赴洛調研時了解到,以就地原址保護為特色的文物保護模式,正在助力打造新的城市文化名片,以更好挖掘文物價值、服務公眾。

洛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史家珍介紹,與西安多大規模的文物遺址不同,洛陽的文物體量小但密集度大。

「洛陽文物如珍珠般散落,這有利於形成規模效應,我們要做的就是拂去『珍珠』上的『塵埃』,把文物和城市建設『串聯』起來。

記者一行來到洛陽市第六中學,院內新建教學樓左側於去年四月發掘出城牆遺址。

結合文獻記載及以往的考古工作,該遺址被認定為隋唐洛陽城宮城東牆的一部分。

記者發現,遺址四周已經被護欄圈住,考古研究院也已派專人看守。

目前,洛陽文保部門已與洛陽六中達成一致,將在原址上修建展覽館。

初步規劃一層修建透明玻璃地板展廳,遊客可近距離觀看城牆遺蹟;二層作為校史館,展覽學校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文物。

建成後,不僅成為學校的歷史教育場所,普通民眾也可預約免費參觀。

定鼎北路唐代磚瓦窯遺址 邢翀 攝

作為百年歷史名校,洛陽六中對此十分歡迎。

校長史林旭稱,文物能夠在學校得到保護和展示,這與學校教育理念相輔相成。

「學生們生活學習在『皇城根兒』,就會產生歷史自豪感;對遊客開放,也利於提升學校知名度。

定鼎北路唐代磚瓦窯遺址規模宏大、布局有序,出土磚瓦體量大、製作精細,具有豐富的歷史藝術價值。

現場考古人員告訴記者,該遺址位於洛陽建材市場規劃片區,由於擔心影響利益,開發商曾一度抵制保護工程。

史家珍說:「磚瓦窯遺址保護與修建建材市場並不矛盾,反而有益,比如出土文物的花紋可以應用於現代家居陶瓷裝飾,遊客多了也能為建材市場吸引客源。

」最終雙方達成一致,對保存最為完整的一組磚瓦窯進行原址保護性展示。

在洛陽,像這樣的在建保護項目目前共有六個,建成後均採取所在地組織主管、文保部門監管的方式,並向公眾開放。

史家珍說,原址保護是讓文物「活」起來的主要方式,實現文物保護與公眾教育、文化旅遊緊密結合。

「如果公眾、遊客隨處可見文物『實物』,視覺衝擊力和內心感染力顯然更強」。

家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洛陽地處中州腹地,是古人認為的「天下之中」,是中華民族的流觴地,也是世界華人的精神故里。

史家珍認為,隨著人類文化旅遊已進入重視學習、增長知識的「品味旅遊」,洛陽文物保護新模式定能吸引更多遊客尤其是海外華人前來一覽風采。

(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洛陽市:古都洛陽,激活文物的時代價值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曾對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8日,副省長、市...

洛陽探索考古與城建融合模式

考古如何與城市建設融合?「千年帝都」河南洛陽探索幾十年後給出了答案。洛陽擁有豐富的文物遺蹟,但這些豐富的文物一度是洛陽城市發展的包袱,保護文物和城市建設難以協調發展。經過幾十年的探索,洛陽終於摸...

化「累贅」為寶藏 讓文物活起來

11月8日,作為國家文物局考古工地項目調研會的一部分,記者來到了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洛陽市郊和市內的幾個考古工地。這幾處考古工地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屬於配合基本建設的考古項目。遍布城市內外的地...

城市基本建設與文物考古的「洛陽模式」

中國經濟網洛陽11月10日訊(記者成琪)「洛陽是座古城,她的文物就像珍珠一樣散落一地,我們用『原址保護展示』的方式把這些珍珠串在一起,大家想看啥就能看到啥,那該是多麼美好的事情。」11月8日,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