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本建設與文物考古的「洛陽模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經濟網洛陽11月10日訊(記者成琪)「洛陽是座古城,她的文物就像珍珠一樣散落一地,我們用『原址保護展示』的方式把這些珍珠串在一起,大家想看啥就能看到啥,那該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11月8日,跟隨國家文物局在洛陽實地調研時,洛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史家珍興奮地對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說。
創新模式 原址保護展示
洛陽市伊濱區寇店鎮西朱村萬安山原本是個野生動物園,2015年7月19日在西朱村村民遷墳過程中發現墓葬,後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
同時對墓葬周邊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和勘探,截止目前,鑽探面積100餘萬平方米,墓葬發掘工作已接近尾聲,初步確定和史料文字記載的曹魏墓吻合。
河南洛陽曹魏大墓遺址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中國經濟網記者在現場看到,墓葬現場已經封閉圍擋,安裝了監控設施,並在上部搭建保護棚,並對墓壁進行加固,考古院也已派專人看守。
按照以往的處理流程,這個地區將會被保護起來,不讓遊客接近。
現在洛陽正在嘗試一種新的模式,「我們就地在曹魏墓建造一個展示廳,讓公眾可以看到整個墓葬,同時旁邊再建一個『考古實驗工廠』,科研人員可以在裡面進行考古實驗,也會策劃一些公眾參與的項目,讓公眾與考古零距離接觸。
」史家珍透露。
城市發展離不開基本建設,對於十三朝古都的洛陽來說,地下隨處都是文物,文物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不可再生資源,具有唯一性和真實性,一旦遭到破壞就無法複製。
如何讓文物考古與城市基本建設相融成為了一個共同面臨的難題。
洛陽六中發現的隋唐洛陽城宮城東牆遺址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 攝
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進行大型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報請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從事考古挖掘的單位在工程範圍內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進行考古調查、勘探。
」
洛陽六中建於1904年,是一座百年老校。
因教學危樓改造發現了隋唐洛陽城宮城東牆(東城西牆)的一部分,改造停工,學校有些焦慮,按照以往慣例,這個遺址就會被保護起來,同時周圍100米內不能進行建築施工。
這時文物考古研究院找到了校方領導,談到了原址保護展示的方案,在原址上修建展覽館,同時文物考古研究院幫助學校做展陳,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和部分文物,讓學生們現場就能感受到城市的文化。
這個方案打消了學校的顧慮,也贏得了校方領導和教委的支持。
「建成以後,學生可以自由出入展覽館,公眾也可以通過預約的方式來參觀。
我們負責監管,主要是監管文物的安全。
」史家珍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
「看實物和看文字是不一樣的。
這是皇城宮城城牆的一部分。
洛陽六中本身是百年老校,因為有了展覽館,學校也成了特色學校,在學校讀書的孩子們,無論是走到天涯海角,回想起來會自豪地說,我曾經在皇城根下讀書。
」
對於這件事情,洛陽六中校長史林旭感慨良多,他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2015年我們教學樓被鑑定為c級危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學校周圍文物比較多,學校也一直沒有得到發展,考古院想了很多的辦法。
現在發掘的文物能在學校得以保護和展示,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
通過這件事,我們看到了考古人的勤奮和智慧。
」
這種「原址保護展示」模式既滿足了當地用地的需求,也對遺址進行了保護,發揮了社會教育的功能。
「考古不僅僅只是清理文物,也增加了對社會進行教育和展示的功能。
」
原址保護展示 發揮洛陽文化優勢
倉廩實而知禮節。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先輩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
「文物考古院之前一直以搞科研為主,沒有保護和利用的意識。
」史家珍說,「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考古院就是搞考古挖掘,保護和利用與我們沒關係。
這幾年,考古院的工作人員慢慢意識到,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財富。
」
唐代磚瓦窯窯址磚的殘片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類似這樣「原址保護展示」的項目目前在洛陽共有六處,這也是洛陽基本建設和文物考古的一種創新和探索。
「其實不用花費太多的錢,很多文物被原址保護展示出來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社會效果,充分發揮了洛陽的文化優勢,讓文物活起來。
後期還可以考慮引進民間資本。
」史家珍充滿信心。
近10年來,洛陽一致堅持基本建設前,先向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報批,請文物行政部門安排考古發掘的單位進行勘探。
「洛陽有很多小的遺址,以前被勘探出來後基本上都採用回填方式,現在我們用原址保護展示的方式,讓考古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中。
」
想像一下,當我們漫步在城市中,經過一段隋唐的城牆,看到一副五代的壁畫,這種視覺的衝擊力和文化的自豪感與文字是無法比擬的。
希望與困難並存
然而萬事開頭難,這條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因為沒有先例,項目初期文物考古院一直與相關政府部門溝通相關政策,此外項目實施的程序比較複雜,需要專家論證,需要和多個部門溝通協調。
龍盛小學五代墓的壁畫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2012年,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龍盛小學基本建設時,發現了一座五代壁畫墓。
該墓葬壁畫總共有四幅,分別分布於甬道東壁、西壁、墓室與甬道相接處東西墓室壁上,壁畫整體保存狀況比較好,圖案比較清晰,繪畫顏色有靛藍色、朱紅色、黑色、豆綠色、粉紅色等。
該墓葬為我們研究五代時期的墓葬形制、繪畫、服飾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壁畫藝術精美,是洛陽遺忘五代墓葬發掘中未見的,在國內也是屬於少見。
這是目前洛陽發現的藝術表現力較高的五代時期壁畫墓。
最初文物考古院考慮就地建一個展示館。
因為土地不屬於考古院,在與相關部門溝通時費了一番功夫。
「區政府一直不同意把土地交出來,最後我們說,我們把這個展示館建好後還給學校,區政府才明白,原來不是要占地盤。
」談到此事,史家珍笑了,笑容背後的故事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據了解,目前該項目已經經過論證和審批,進入了項目招投標階段。
唐代磚瓦窯窯址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2012年,文物考古院在配合基本建設時發現了唐代磚瓦窯窯址。
窯址共四組,每組包含17-20座燒窯,呈地坑式中軸線南北對稱布局。
窯壁上發現有人名和唐代州縣名,出土大量唐代磚瓦、三彩殘片等。
這批燒窯規模宏大、布局有序、保存較好,時代約在初唐到盛唐時期。
出土磚瓦規格高,體量大,製作精細,浮雕精美,與宮城遺址出土同類器物相同,顯系隋唐洛陽城宮城建材來源之地,應為官辦磚瓦窯作坊。
燒窯壁上的題記反映的應是修建燒窯工人來源地,這對於探討唐代徭役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為完整保留這批磚瓦窯遺址所蘊含的豐富歷史考古藝術價值,文物考古院做了大量基礎性保護工作,修建了原址保護棚,安排專人進行日常維護,並向洛陽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原址保護展示申請,得到洛陽市人民政府的批覆,同意依託擬建的「都市雅居」建材市場進行原址保護性展示。
由於影響到開發商的利益,保護展示工程也受到開發商的牴觸,後考古院與政府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進行了多方溝通,並結合實際提出了原址保護展示方案,「出土的文物花紋可以應用於現代家居陶瓷裝飾,遊客多了也能為建材市場吸引客源。
」最終得到了開發商的支持和理解,雙方達成一致,為保存最為完整的一組磚瓦窯進行原址保護展示。
目前,原址保護展示工作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仍然存在資金缺口大等問題。
「項目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也是不容易,與人們素質的提高也有很大的關係。
」史家珍頗有些感慨。
「大家都覺得這種模式很好。
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需要儘快做出一個標尺項目,讓大家能夠看到這種模式的效果。
」
談及以後的規劃,史家珍充滿期待,「一年展示五六個,十年就是五六十個,一百年就是五六百個。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會長期堅持做。
如果真能如願,那麼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信息會與城市並存在一起,非常的壯觀。
」
讓考古融入百姓生活——文物保護與城市建設的洛陽實踐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張進進河南洛陽地區文物資源豐富,地面之下古遺址、古墓葬星羅棋布。在城市快速發展建設過程中,如何協調文物保護與建設之間的關係,洛陽摸索出了一種雙贏的方式。
化「累贅」為寶藏 讓文物活起來
11月8日,作為國家文物局考古工地項目調研會的一部分,記者來到了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洛陽市郊和市內的幾個考古工地。這幾處考古工地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屬於配合基本建設的考古項目。遍布城市內外的地...
洛陽探索考古與城建融合模式
考古如何與城市建設融合?「千年帝都」河南洛陽探索幾十年後給出了答案。洛陽擁有豐富的文物遺蹟,但這些豐富的文物一度是洛陽城市發展的包袱,保護文物和城市建設難以協調發展。經過幾十年的探索,洛陽終於摸...
北京通州考古新發現 出土漢代至明清文物300餘件
據新京報記者報導,通州區考古又有新發現。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不斷深入,在通州區潞城鎮棚戶區改造工程中,考古人員最近發現多座漢代至明清墓葬,其中,一座漢代馬蹄形窯址較為罕見,證明了漢代磚室墓葬與...
洛陽探索古都保護性開發和管理服務新路子
洛陽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著名古都和文物大市,從夏代開始,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有5000年文明史、4000年建城史、1500多年建都史,亦是「絲綢之路」東方起點和隋唐大運河中心,文物資源...
世界遺產專家喬拉·索拉考察良渚遺址
昨日,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專家、以色列政府文物管理局保護部原主任、著名世界遺產專家喬拉·索拉(Giora Solar)先生及其夫人前來考察良渚遺址,在對良渚古城的價值表示讚嘆、對遺產保護工作給予充...
上林湖後司岙窯址入選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中國經濟網寧波4月19日訊 (記者郁進東 通訊員邵瀅)昨天,記者從寧波慈谿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慈谿上林湖後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窯址發掘項目從25個入圍項目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
「發現——寧波新世紀考古成果展」在寧波博物館開幕
12月8日,《發現——寧波新世紀考古成果展》在寧波博物館正式開展,本次展覽系統性地展示了新世紀以來寧波考古的主要成果,如果將整個展覽看做一張譜系圖,那麼它將是近年來最完整、最詳實、最直接的一次...
河南現有288座博物館 洛陽墓葬可佐證安陽曹操墓真實性
表彰會現場大河網訊(記者 宋向樂 實習生 任靖)為進一步激發全省文化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奮力推進新時期文化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7月11日,河南省文化廳在鄭州召開全省文化系統「雙先」表彰會,省人力資...
洛陽對大型墓葬進行整體搬遷保護
新華社鄭州12月8日電(記者曹凱、王爍)8日10時40分左右,一座承載100噸的吊車將總重量近30噸的木箱緩緩吊起後,移至旁邊的一輛大貨車,在工人對箱體進行焊接加固後,卡車載著它搬遷入洛陽市區考...
2000歲古窯址揭秘漢代制磚術
昨日,在膠東國際機場原膠州膠東街道周王莊村工地考古遺址內,考古人員對現場漢代窯址準備實施發掘,這對於研究漢代先人燒窯制磚術和研究漢代人生活狀態都有著重要意義。2000多年窯址即將被發掘昨天,在膠...
洛陽市文物工作會議部署今年工作 九洲池今年要對遊客開放
登上富麗堂皇的瑤光殿,欣賞雍容大氣的皇家園林九洲池;開工建設二里頭夏都博物館,向世界重現最早的中國;成為今年中國文化遺產日主場城市,展示千年帝都的獨特魅力……昨日,全市文物工作會議召開,對今年的...
東吳博物館將還原六朝封土而葬原貌
21.5米的超長墓坑、雕刻精美的虎首石棺座、神態安詳的青瓷撫琴俑……2005年底發現的江寧上坊東吳大墓,是目前我國發現的規模最大、結構最為複雜的六朝墓葬。記者昨日從江寧區文廣局獲悉,為保護上坊東...
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論壇將在2017中國文化遺產日舉辦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5日訊(記者成琪)中國經濟網記者從國家文物局2017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中國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是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主場城市為河南洛陽。從2009年國家文物局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