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考古融入百姓生活——文物保護與城市建設的洛陽實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張進進

河南洛陽地區文物資源豐富,地面之下古遺址、古墓葬星羅棋布。

在城市快速發展建設過程中,如何協調文物保護與建設之間的關係,洛陽摸索出了一種雙贏的方式。

洛陽曹魏墓的上部搭建了保護棚,安裝了監控設施,墓壁也以支護設備加固。

張進進攝/光明圖片

「傳家寶」與「眼中釘」的博弈

洛陽是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城市建設中經常會發現城址、糧倉、墓地等。

這些承載著這座城市厚重歷史的遺存,規模雖小但分布密集,如同散落在城市中的顆顆珍珠。

然而,這些本該被洛陽人視為「傳家寶」的遺址,卻成了一些人的「眼中釘」。

2002年,洛陽發現一處有墓葬600多座、車馬坑29座的大型東周墓葬群,其中包括天子駕六墓葬。

儘管文物部門全力搶救,但是大多數墓葬還是毀於推土機下,僅有不足20座劫後餘生。

近十年,隨著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不斷傳播和深入人心,這種將文物保護視為「死對頭」的情況已有了顯著改變,但希望自己開發的土地千萬別挖出什麼「寶貝」的心理還是存在的。

因為開發過程中發現有遺址,按照規定,這塊地就不能作為建設用地,甚至需要收回土地或者延期開發。

洛陽定鼎北路唐代磚瓦窯址,位於洛陽市老城區苗南村東南方向,毗鄰隋唐洛陽城宮城北側。

這處遺址規模宏大、布局有序,出土的磚瓦體量大、製作精細,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11月8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大部分基礎性的考古工作已經完成,並且在原址上修建了保護棚,安排專人進行日常維護。

正在現場工作的考古人員介紹:「這片區域本來是要建一個建材市場,但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與科研調查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影響了開發的工程進展,遺址保護工作曾一度受到牴觸。

」所幸,經過多次協商,雙方達成一致,對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磚瓦窯進行原址保護性展示。

讓考古工地會講故事

原先考古人只需考慮如何發掘和研究,但近些年把文物保護理念貫穿於考古全過程,已成為考古界的共識。

洛陽六中新建的教學樓左側有一處城牆遺址,被認定為隋唐洛陽城宮城東牆的一部分。

洛陽六中是一所百年名校,教學樓已成危樓,亟須改造。

學校要建設,文物要保護,怎麼辦?考古發掘方洛陽文物考古研究院想了很多辦法,最終制定出一套雙贏的方案——在宮牆遺址上做展示:一層修建透明玻璃地板展廳,將城牆遺蹟完整呈現出來;二層陳列百年校史。

「這樣既保護了遺址,又與學校的教育理念相輔相成。

通過和文物工作者接觸,我們看到了他們的智慧和勤奮。

」校長史林旭如是說。

洛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史家珍表示:「我們不僅要把考古與基建進行有機結合,還要通過多方共贏的局面讓文物活起來。

」洛陽市伊濱區寇店鎮西朱村的一處墓葬,去年在村民遷墳過程中被發現,後經多方證實,初步確定這是與史料文字記載相吻合的曹魏墓。

記者看到,墓葬上部搭建了保護棚,安裝了監控設施,墓壁也以支護設備加固。

史家珍透露,自己想讓「考古工地會講故事」:在曹魏墓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考古綜合體」,在其方圓百畝的範圍內修建實驗室或標本庫,用以考古科研工作;修建恆溫恆濕的玻璃房展示墓葬,對外開放;修建考古工廠,科研人員可以在裡面進行考古實驗,也可以讓公眾參與諸如模擬考古之類的互動活動,讓百姓零距離接觸文物,傳播考古和文物保護知識等。

貴在堅持

儘管洛陽考古人力求做到保護建設雙贏,但這些年因為溝通不暢,被誤解的事情還是時有發生。

洛陽龍盛小學五代壁畫墓,在考古人看來,此墓壁畫藝術精美,是洛陽以往五代墓葬發掘中未見的,在國內也實屬罕見,為研究五代時期的墓葬形制、繪畫、服飾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四年前,洛陽文物考古研究院經過科學發掘後,想在此建展覽館,進行原址保護展示。

但是他們在向政府上報、立項後卻被地方上「誤解」了。

他們認為自己的「地盤」遭到了強占而不願意交出土地使用權。

後經多次勸說與溝通,明確表示把展館建好後歸還給學校,他們才恍然大悟。

目前,無論是普通公眾還是地方政府,對考古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科研和發掘上,缺乏保護和再利用的意識。

所以想要得到社會各界的理解,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考古人也在進行反思。

「如何讓考古融入老百姓的生活,讓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永不褪色,需要我們一年、五年、十年的積累與堅持。

」史家珍說。

《光明日報》( 2016年11月18日 06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城市基本建設與文物考古的「洛陽模式」

中國經濟網洛陽11月10日訊(記者成琪)「洛陽是座古城,她的文物就像珍珠一樣散落一地,我們用『原址保護展示』的方式把這些珍珠串在一起,大家想看啥就能看到啥,那該是多麼美好的事情。」11月8日,跟...

洛陽探索考古與城建融合模式

考古如何與城市建設融合?「千年帝都」河南洛陽探索幾十年後給出了答案。洛陽擁有豐富的文物遺蹟,但這些豐富的文物一度是洛陽城市發展的包袱,保護文物和城市建設難以協調發展。經過幾十年的探索,洛陽終於摸...

陝西考古發掘資料出版 收錄306座重要墓葬

中新網西安6月28日電 (記者 田進)陝西省文物局28日透露,由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編著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陝西考古發掘資料整理研究》正式出版,收錄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陝西考古發掘資料的考古發掘工...

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讓文物活起來」中的責任

當前,在「讓文物活起來」這個大命題下,不可否認各類博物館是重要的載體,但擁有較大文物收藏量的各級文物考古研究所也有責任、有優勢將文物資源利用好,向公眾提供豐富多彩的服務。 各級文物考古研究所不僅...

考古擦亮北京歷史金名片

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對外發布了今年上半年考古工作成果:2017年上半年,北京完成考古發掘項目20餘項,發掘和保護各時期古墓葬1300餘座,窯址35座、房址10餘處,出土文物共計...

洛陽對大型墓葬進行整體搬遷保護

新華社鄭州12月8日電(記者曹凱、王爍)8日10時40分左右,一座承載100噸的吊車將總重量近30噸的木箱緩緩吊起後,移至旁邊的一輛大貨車,在工人對箱體進行焊接加固後,卡車載著它搬遷入洛陽市區考...

化「累贅」為寶藏 讓文物活起來

11月8日,作為國家文物局考古工地項目調研會的一部分,記者來到了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洛陽市郊和市內的幾個考古工地。這幾處考古工地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屬於配合基本建設的考古項目。遍布城市內外的地...

中國式考古

古墓「十墓九空」讓人反思2009年12月27日,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陽得到考古確認,專家稱,初步鑑定該墓中男性遺骸為曹操本人。令人費解的是,作為支持該墓為曹操墓的六大證據之一、刻有「魏武王」的石牌與...

毛家坪遺址將衝刺「國保」單位

光明網11-19 02:03顯示圖片 11月18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作為早期秦文化研究課題重點工作之一的2014年毛家坪遺址發掘暫時告一段落。本次發掘共清理墓葬18座,灰坑26個,車馬坑2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