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燈敬佛!正月十五元宵節與佛教的淵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燈敬佛!正月十五元宵節與佛教的淵源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不僅要全家團圓,也意味著農曆新年才算真正的過完了。

在我們舉家團圓吃著甜美的元宵時不僅產生疑問,這元宵節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元宵節的起源

元宵節源於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

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也就形成了元宵賞燈。

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另有一說亦認為,我國始行元宵張燈,是在東漢。

據傳是當時佛家與道家鬥法的結果。

東漢明帝時,摩騰竺法蘭東來傳教,遇到道家的責難,結果在宮廷中與道士角試法力,燒經像無損而發光,漢明帝因而崇敬佛法,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變之日燃燈,以表佛法大明。

佛家的神燈火種在中國大地點燃之後,就逐漸地燎原起來。

佛僧積極勸導人們張燈,北齊時僧人那連提耶舍就曾譯《施燈功德經》一卷,備說施燈之功德。

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

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十五日大張燈火。

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

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以上不論哪種說法,都足以說明元宵節張燈的確源於佛教,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神威,所謂「無量火焰,照耀無極」。

而燈火的照耀則有兩種妙用:一是破人世之陰暗;二是現佛法之光明,以摧芸芸眾生之煩惱。

因此在佛教儀式中,就把燈作為佛前的供具之一。

經典中反覆宣說「百千燈明懺悔罪」,「為世燈明最福田」,同時,元宵節燃燈,在從前是燒蠟燭、燃油燈。

燈代表智慧,驅除黑暗,智慧照亮人生,更深的意思它代表燃燒自己,照耀他人。

因此,在元宵節這一天張燈、供佛,有莫大功德利益。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

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

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傳燈的意義

很多人都聽說過「傳燈」這個詞,尤其是在佛教當中,《景德傳燈錄》《東域傳燈錄》《延寶傳燈錄》《傳燈法師列傳》《天聖廣燈錄》《靖國續燈錄》《道明聯燈錄》《嘉泰普燈錄》等等等等,以傳燈命名的典籍非常多,為什麼以「傳燈」命名呢?

《般若經》中說:「諸佛弟子凡有所說,一切皆承佛威神力,與諸法性常不相違。

依所說法,精勤修學,證法實性,故佛所言如燈傳照。

」這是佛經當中記載關於傳燈的最初概念,即把佛法一代代的傳承下去,傳法於他人,如同燈燈相傳、心心相印,故名傳燈。

法能破暗,如燈能照明。

將法傳下去,如同把解脫的光明傳給弟子,以譬喻命名為傳燈。

《維摩經》中說:「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

」這是說傳燈的作用,能使佛法永不停止,且發揚光大,普及到任何一個地方,所謂法輪常轉。

藉此實質的傳燈,暗喻佛法的弘揚將無邊無盡。

同時,以燈燈相傳、光光互照,燃起我們的心燈,使大慈大悲的大愛傳遍世界的每個角落,把佛法的甘露妙雨灑遍每個人的心中。

因為佛法猶如明燈,能照破世間黑暗,所以把傳法稱為傳燈。

《大智度論》中說:「為令法不滅,當教化弟子,弟子展轉教,如燈燃余燈。

」可見,傳燈能使佛陀的法脈展轉相傳而不絕,代表佛法延續不斷、永不窮盡。

先前,歷代傳承上師、祖師大德們,以他們的慈悲和智慧,給我們傳來了解脫的希望;如今,我們也同樣以我們的真心和力量,把解脫的種子傳向世人。

讓佛法給大家帶來無限光明、無限溫暖、無限祥和、無限美滿,這就是傳燈。

燈,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破暗為明;佛法,是讓菩薩們犧牲自己,利益眾生,以佛智慧破除眾生的愚痴暗障。

傳燈法會,就是把這種象徵具體化,以實質的形式表達出來,大家手捧蓮花座燈,相互傳遞,將光明傳向四方;象徵將釋迦牟尼佛的智慧光明傳遍十方,具有代代薪傳的意義。

尤其在末法時期,眾生根性更加愚鈍,惡業更加深重。

人們在貪、嗔、痴三毒的指引下,難得片刻安寧。

只有佛燈的光明,才能照破迷惑顛倒的我執,開發我們的智慧,堅定我們的勝解。

有燈光的地方,諸佛菩薩慈光自然攝照。

我們應當觀想燈火如須彌山高,燈身如大海廣闊,其光所照之處,眾生見者,煩惱和痛苦全部消除;身體健康、智慧增長,如法所求悉皆獲得。

傳燈的功德

《施燈功德經》中說:「燃少燈明,所受福報不可得說,無量無邊不可算數,唯有如來乃能了知。

」《業報差別經》中說:「奉施燈明得十種功德:一者照世如燈,二者肉眼不壞,三者得於天眼,四者得善智慧,五者除滅大暗,六者得智慧明,七者不墮黑暗,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

」傳燈的功德不是凡夫所能臆測,這是諸佛以方便勉強宣說。

傳燈具有這些實際的意義,真誠希望能以一燈破開千年暗,佛陀正法傳十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正月十五元宵節燃燈與佛教有何關係?

元宵節的起源我國民間每年元宵節有張燈的習俗。元宵節為何張燈?一說是沿漢武帝時祠太一自昏至晝的故事;一說是道家所興,因為正月十五是「三官下降之日」,而三官各有所好,天官好樂,地官好人,水官好燈,所...

元宵節,燃一盞供燈,賞一輪圓月

元宵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不僅要全家團圓,也意味著農曆新年才算真正的過完了。在我們舉家團圓吃著甜美的元宵時不僅產生疑問,這元宵節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正月十五鬧元宵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

鬧元宵月正圓

《十五夜觀燈》(唐)盧照鄰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元宵節花絮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漢就存在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