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億年前的生物鱟,兄弟滅絕,和蝴蝶、蠍子是遠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圖:摘自《海錯圖筆記》
一腹一背,隔海相望
《海錯圖》一共分四冊,前三冊現藏北京故宮,第四冊在戰亂中分離,現藏台北「故宮」。
北京的三冊已經出版成書,台北的第四冊卻一直藏於庫房。
而書中偏偏有一種動物——鱟。
它的腹面圖在第三冊最後一頁,背面圖在第四冊第一頁,所以這種動物就被分成了兩半,隔海相望。
圖:摘自《海錯圖筆記》
我手中有清晰的鱟腹的圖文,但想看鱟背卻費了勁。
網上只有它的一張書影,很小,看不清上面的字。
在台灣時,我還特意去台北「故宮」,期待看到展覽中的《海錯圖》,但是「尋隱者不遇」。
後來聽別人談起,台北「故宮」出過一本《「故宮」書畫圖錄》,裡面有《海錯圖》。
趕緊買來,發現整個第四冊全被收錄在內,但都是很小的黑白圖,照例看不清。
萬幸,書前面的彩頁里有4張海錯圖的內頁,其中一張正是鱟背!字雖如蟻,但終於可以認出了。
兄弟滅絕,孤獨一支
這麼多年,我聽過全國各地的人把「鱟」字念成「熬」,念成「鱉」,念成「魚」,念成「齁、猴、吼、後」……正音應是「hòu」。
有人考證,這種動物在一些南方方言中和「學」字同音,所以可能是借用了「學」字的頭來表音,加上「魚」來表意,以示這是和魚一樣生活在水裡的動物。
《三才圖會》則認為,鱟在南風到來時會上岸產卵,所以「善候風」(善於觀測風向),故發音為「候」。
圖:摘自《海錯圖筆記》
《海錯圖》里把鱟含糊地稱為「海中介蟲」,因為它「無鱗稱魚,有殼非蟹」,歸為哪一類都不合適。
這不能怪聶璜。
實際上,鱟在今天沒有近親,它的近親早滅絕了。
在現存生物中,鱟自成一派,獨占肢口綱,劍尾目。
這個目下僅有4個物種:美洲鱟、中國鱟、南方鱟(巨鱟)和圓尾鱟。
除了美洲鱟外,其他3種都在亞洲。
如果非要給它扯個親戚,那麼鱟屬於節肢動物門,螯肢亞門。
蠍子和蜘蛛都是這個亞門的成員,它們和鱟算是遠親。
圖:小編自己合成的
矛盾合體兩億年
鱟最早出現在4.5億年前。
兩億年前,它就進化成如今的樣子。
這種外形已經足夠適應它的生境,所以至今幾乎沒變。
鱟的身體分為三部分。
按《海錯圖》的說法,最前面的頭胸部「如剖匏之半」,也就是像半個瓢。
上面還有「縱紋三行,直六刺,兩泡兩點目也」。
這句說得很對。
鱟的頭胸部背面長著兩個小小的複眼,因為太小,常被誤認為花紋,但聶璜認出它是眼睛了。
他沒注意到的是,鱟「腦門」中央還有一對更小的單眼。
所有的6對附肢則長在頭胸部的腹面。
聶璜本來寫得挺對,說足「左右各六」。
但他又無中生有地在大足之間添了6隻小足,導致變成了18條腿。
不知為何。
難道他眼睛間歇性散光?
第二部分是梯形的腹部,「每邊又出長刺各六,皆活動」,說的是兩側的棘。
腹部的腹面是生殖厴和鰓。
它的鰓就像一頁頁書,所以叫「書鰓」,不但能呼吸,關鍵時刻它還能肚皮朝上,用書鰓划水,游起仰泳來,即《海錯圖》所說:「葉各五片,如蝦之有跗,藉以游泳。
」
第三部分就是身體末端的「劍尾」,「尾堅銳,列刺作三棱」。
台北「故宮」的那幅畫里,也顯示出劍尾呈三稜柱形。
從這一點可以推斷,《海錯圖》畫的是中國鱟。
中國已證實有兩種鱟分布:中國鱟和圓尾鱟。
它倆的區別就在尾部。
圓尾鱟的劍尾橫截面為半圓形,中國
鱟則為三棱形。
圖:摘自《海錯圖筆記》
除了自衛,劍尾的主要作用是能讓自己在仰面朝天時一頂地,讓身體翻過來。
此外,雌鱟在產卵時也會用劍尾把身體支起來,使身下有空間可以排卵。
這三部分組合起來,像一個裝備了長矛的盾牌,攻守兼備。
本文摘自博物君張辰亮的《海錯圖筆記》
本書是「博物君」張辰亮首部科普現象級圖書作品,解讀故宮藏品《海錯圖》中的生物密碼,內含13篇從未發表文章!抽絲剝繭、推理分析、辨別真偽……博物君的物種解密過程讀起來讓人酣暢淋漓、過癮痛快!
源頭追溯到《海錯圖》作者聶璜。
他一位具有現代博物精神的清代手繪師。
《海錯圖》一本面世不久即被皇家珍藏的清代海洋生物圖譜。
張辰亮,一位專注科學傳播,擁有520萬粉絲的「博物君」。
30篇精彩的海洋生物探查筆記,50餘張清代古書原版圖,200餘張物種照片,共成一場跨越時空的科普「對談」,一次詳解清代海洋生物的博物之旅。
來自博物君張辰亮的自述
海錯的「錯」,是種類繁多、錯雜的意思。
清代畫家兼生物愛好者聶璜繪製的《海錯圖》,共描繪了300多種生物,幾乎涵蓋無脊椎動物門和脊索動物門的大部分主要類群,還記載了不少海濱植物,是一本頗具現代博物學風格的奇書。
但時代所限,書中也有很多不靠譜之處,比如有些動物聶璜未曾親見,僅根據別人描述繪製的外形,就會有很大失真。
關於生物習性的記載,也是真假混雜。
正因如此,當我開始用今天生物學的角度,對《海錯圖》中的生物進行分析考證,從他的文字和畫作中發現蛛絲馬跡,辨別真偽,一步一步推理分析後,鑑定出畫中生物的真身——這就像在破案一樣,非常過癮。
在這期間,我還去了遼寧、福建、廣東、廣西、天津及日本、泰國等地搜集素材、實地考證……到今天一年半多了,不知不覺也寫了30篇文章。
「破譯」還將繼續,先集為一本《海錯圖筆記》,大家看著玩兒。
在本書中,我採用了中國傳統本草書的分類法,把書中生物歸為「介部、鱗部、虫部、禽部」4類,以展示古人是怎樣給生物分類的。
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故紙堆里的考據,有中國人和大海之間的逸事,也有一些我個人的絮叨。
說白了,就是我讀《海錯圖》時做的30篇筆記。
如果你看完後,覺得這是一本有意思、有意義的書,那我就很高興了。
一本揭秘神秘海洋世界的《海錯圖筆記》
作者推薦:
清代《海錯圖》不靠譜?科普達人破解30個謎題
最近,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一組奇葩的皇家畫譜《海錯圖》廣受矚目。這組圖譜,由清代畫家聶璜繪製,記錄了371種或奇異凶煞,或憨態可掬的海洋生物,圖文並茂錯雜繚亂,被稱為紫禁城裡的「海底總動員」。「...
非常非常非常有趣的叢書: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它們都有!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幾部有顏值有內涵、非常有趣而且非常漲姿勢的書。前三本選自「故宮經典」系列叢書 ,這套叢書共41冊, 還有 《清宮獸譜》《故宮犀角圖典》《清宮生活圖典》《故宮明式家具圖典》《明...
博物男神為什麼對海洋生物情有獨鍾?一場「打假」行動引發的故事
關於古代「博物君」聶璜 故宮藏有一套「奇書」,叫《海錯圖》。實際上,它是一本古代的海洋生物圖譜。其作者聶璜出生在明末的杭州,是一位畫家兼生物愛好者。苦於自古以來都沒有海洋生物的相關圖譜流傳,他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