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關於海洋生物的書太混搭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位是清朝手繪師聶璜,一位是有560萬粉絲的「博物小亮」,相隔300年的「相遇」,會有怎樣的碰撞?

1月7日,「博物小亮」張辰亮攜新書《海錯圖筆記》,在杭州嘉里中心的西西弗書店舉行分享會。

當天下午2點,距離分享會開始還有一個小時,書店裡已經坐滿了年輕人。

一位金姓女孩說,她喜歡張辰亮是因為在他與粉絲在微博上的互動特別密切,沒有距離感。

而她之所以來見張辰亮,是因為她「喜歡燒菜」。

出版方說,這本書面向的對象是:博物粉絲群、科普愛好者、海洋生物研究者、有好奇心的年輕人、有閱讀習慣的都市人群。

好像,沒有說到愛燒菜的年輕人。

不過,翻一翻《海錯圖筆記》,就會明白為什麼愛燒菜的女孩會來參加這場分享會。

說起《海錯圖》,大家都不陌生。

《海錯圖》由清代畫家兼生物愛好者聶璜繪製。

聶璜苦於自古以來都沒有海洋生物的相關圖譜流傳,決定自己畫一本。

康熙年間,他遊歷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生物。

每看到一種,就把它畫下來,並翻閱群書進行考證,還會詢問當地漁民,來驗證古書中記載的真偽,共描繪了300多種海洋生物。

經過幾十年積累,聶璜最終在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完成了《海錯圖》。

這也是他唯一傳世的作品。

張辰亮說,聶璜是杭州人。

不過,除了一本《海錯圖》,這個杭州男人並沒有留下太多痕跡。

「聶璜不是官員,也不是大畫家,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民間生物愛好者。

」張辰亮說,聶璜完成《海錯圖》之後,就從歷史中消失了,書也沒了下落。

直到雍正四年這部書才重現江湖。

這一年的皇宮檔案記載,太監蘇培盛把《海錯圖》帶入了宮中。

對,就是《甄嬛傳》里的那個蘇培盛。

之後,乾隆、嘉慶、宣統等皇帝都翻閱過這部圖譜。

聶璜與張辰亮,雖然是不同時代的博物愛好者,但他們對大自然的探索熱愛是一致的。

2014年,《海錯圖》出版。

自小對動物感興趣的張辰亮,立馬跑到故宮神武門旁的售賣點,買了一本。

張辰亮發現,由於時代所限,《海錯圖》中也有很多不靠譜之處,有些動物聶璜僅根據別人描述而繪製的外形,就會有很大的失真。

關於生物習性的記載,也是真假混雜。

例如,《海錯圖》描寫了這樣的一個場景:一條帶魚咬鉤後,另一隻會咬住它的尾巴,從而被一起提出水。

舊時,帶魚的這種行為引發了人們的想像。

《海錯圖》寫道, 《物鑒》等古書說,帶魚本來就是一個叼著一個的尾巴,排隊游泳的。

只要抓到一條,就能像拽纜繩一樣拉起「帶魚鏈」。

而漁民告訴聶璜:「帶魚咬鉤後,在水中掙扎。

旁邊的帶魚為了救他,會咬住他的尾巴拽,結果自己也被釣了上來,頂多兩三條而已,什麼幾十條連成串的都是瞎傳,不要信。

張辰亮說:「在今天看來,這個漁民的『闢謠』只對了一部分。

帶魚連串確實沒有數十條那麼誇張,但它們咬尾巴不是為了救同伴,而是同伴的掙扎引發了它們的食慾。

從2015年夏天開始,他用今天生物學的角度,對《海錯圖》中的生物進行分析考證,辨別真偽,一步一步推理分析後,鑑定出畫中生物的真身。

「這就像在破案一樣,非常過癮。

」他和聶璜一樣,走了很多路,但是比較而言,他走得更為廣闊,「我還去了遼寧、福建、廣東、廣西、天津及日本、泰國等地搜集素材、實地考證……」

最後,張辰亮讀《海錯圖》的30篇筆記,就形成了這本被年輕人追捧的《海錯圖筆記》。

書中,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故紙堆里的考據,有中國人和大海之間的逸事,也有一些我個人的絮叨」,燒菜自然也包括其中。

比如,淡菜的燒制、豆腐魚的做法、馬鮫魚的吃法……張辰亮筆下的經驗,有別樣的趣味。

難怪,文章開頭那位金姓女孩這樣說張辰亮:「書寫得好,魚也做得這麼好!」

(錢江晚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美人魚真的存在嗎?|壹起讀書

圖片來自網絡壹讀微信號:yiduiread壹讀君 | 小魚大醬對不起,#壹堆飯#們,好像只有電視里的人魚才是美美的。這是清代畫家兼生物愛好者聶璜在《海錯圖》里畫的人魚,他形容其「人魚其長如人,肉...

清代《海錯圖》不靠譜?科普達人破解30個謎題

最近,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一組奇葩的皇家畫譜《海錯圖》廣受矚目。這組圖譜,由清代畫家聶璜繪製,記錄了371種或奇異凶煞,或憨態可掬的海洋生物,圖文並茂錯雜繚亂,被稱為紫禁城裡的「海底總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