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鎮江被命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0周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86年12月8日,《國務院批轉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文化部關於請公布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報告的通知》,核定公布名城38個,鎮江位列其中,躋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行列。

30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名城保護理念深入人心,名城保護氛圍日益濃厚,名城保護取得豐碩成果,一座古代文明和現代文化交相輝映的名城鎮江形象更加豐滿。

名城保護制度不斷健全

1993年,市政府出台《鎮江市文物保護辦法》,隨著時代發展,又先後出台了《鎮江市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若干意見》《鎮江市文物保護單位使用修繕管理暫行規定》《鎮江市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鎮江市城鄉規劃管理規定》《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關於開展特色小鎮規劃建設試點的指導意見》《精美鎮江行動計劃》等文件。

2015年,在首批獲得地方立法權後,市人大先後制定了《鎮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鎮江香醋保護條例》兩部地方性法規。

這些文件為名城保護提供強大制度保障。

名城保護機制不斷健全

市規劃委員會審查制度執行有力,名城重大城建項目的專家諮詢等決策程序更加科學。

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不斷調整充實,統籌協調功能得到增強。

從2006年起,市政府專門成立市非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加強了對全市非遺保護工作的領導和協調。

行政審批聯合審查,多評合一和區域評估制度不斷推進,文物保護評價制度逐步落實,使名城保護各項工作進入程序化運轉。

2003年修訂的《鎮江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奠定了「三山鼎立俯江城、江河交匯攬西津、山水連城入畫來」的城市空間特色。

名城保護內涵不斷豐富

截至2016年,市政府已先後公布了八批市級文保單位,全市文化遺產數量顯著增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1988年2處增加到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1986年8處增加到42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由1982年29處增加到241處。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項目由2006年2個增加到9個;省級項目由2007年11個增加到31個,市縣區級項目由46個增加到208個。

丹徒寶堰成為省歷史文化名鎮,丹陽九里、新區華山成為省歷史文化名村,丹陽柳茹、新區儒里等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30年來,全市配合基本建設積極開展考古發掘工作,累計實施考古發掘項目361項,發掘面積124000平方米,出土文物5200餘件(套)。

唐代「朱方鄉」銘文磚的出土,印證了文獻中「朱方」城的記載。

三國鐵瓮城,六朝花山灣古城,唐宋子城、夾城、羅城等考古見證了城市變遷史。

西津渡小碼頭、玉山大碼頭等遺址揭示了鎮江所處的重要交通地位。

遺產保護效益得到彰顯

30年來,全市國有博物館、紀念館發展到9個,登記備案的民辦行業博物館4個。

鎮江博物館被譽為「國內一流的花園式博物館」,成為4A級景區。

焦山碑刻博物館成為令人矚目的碑刻專業博物館。

句容的江南土墩墓博物館成為全國唯一。

宗澤紀念公園、斷山墩遺址公園、龍脈團山遺址公園、梅庵琴派古琴藝術傳習所,成為遺產保護利用樣本。

鎮江中國醋文化博物館和「鎮江恆順香醋文化長廊」,成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獨創的「西津模式」成為全國典範,創成5A級風景名勝區。

張雲鵬故居、昭關石塔(含觀音洞、救生會)分別榮獲2000年和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中的「傑出項目獎」,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星羅棋布的遺產成為市民遊客流連的場所。

名城形態更加優美

「大江風貌,城市山林」不斷彰顯。

南山北水、青山綠水、26座山體保護利用等重大城市建設工程,使鎮江的山更綠、水更清。

遍布的山體公園使城市成為一座大花園。

金山湖景區、三山景區等景區建設提升工程,使三山連景成片。

古運河整治工程使穿城而過的古運河靈動。

南山北入口、南山西入口、南山綠道建設,為南山注入新的生機。

名城文化氛圍更加濃厚

文化在傳承中發展、創新。

以排名全國第六、全省第一躋身全國文明城市。

趙亞夫榮膺全國「時代楷模」「大愛鎮江」城市品牌響徹大江南北。

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成功創建。

遍布城鄉的文化廣場,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市民提供了一場場文化盛宴。

「美麗鎮江、美在書香」,書香城市創建,閱讀無處不在,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藝術普及活動蓬勃開展。

揚劇《花旦當家》獲中國戲曲現代戲突出貢獻劇目榮譽稱號,江蘇省文華大獎。

《完節堂1937》獲第三屆江蘇文化藝術節「優秀劇目獎」「優秀表演獎」。

大型戶外水景秀《白蛇傳》、長江音樂節、「HiFi西津渡」,演繹鎮江古今文化。

鎮江被中華詩詞學會授予「中華詩詞之市」稱號。

名城研究成果不斷湧現

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組織編撰出版《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鎮江研究叢書》(10冊)、《名城鎮江文史研究叢書》(8冊)、《民國江蘇省會鎮江》等,編纂了鎮江有史以來第一部以「辭典」為形式、以鎮江歷史文化為內容的大型工具書《鎮江歷史文化大辭典》。

鎮江博物館編著出版《印記與重塑》系列考古報告集5本,館藏文物圖錄系列5本。

鎮江圖書館編著出版《名人鎮江情》《影響中國的鎮江人》《影響中國的鎮江作品》《影響中國的鎮江傳奇》系列叢書。

市賽珍珠研究會編撰出版《賽珍珠紀念文集》(1-5輯)。

市非遺保護中心編撰出版《白蛇傳文化集萃》《八竅珠》《走進民間》等書籍。

市文聯編撰出版《邂逅鎮江de別樣風情》。

名城聲音傳揚海內外

1985年,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前身)在北京舉辦了《鎮江文物精華》展覽,集中展示了鎮江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碩的文物保護成果,聲震京華,受到首都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

1994年,《古代揚子江至寶展》在日本津市舉辦,引起轟動。

2009—2010年,有鎮江文物參展的《中國:從漢風到唐韻》展遠赴義大利展出,反響強烈。

2013年,18集電視片《國寶檔案——鎮江文物瑰寶》在央視黃金時段持續熱播,《古吳神韻——鎮江博物館藏吳國青銅器精品展》《古韻茶香——鎮江博物館藏曆代茶具展》在國內24個城市巡展。

2000年以來,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泥塑、剪紙、刻瓷、古琴藝術、郵票拼畫」等,應邀赴德國、美國、法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展演。

鎮江文化、鎮江聲音在海內外影響不斷擴大。

名城保護與建設相得益彰

堅持在建設中保護,在保護中建設,正確處理原址保護和異地保護的關係,使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相得益彰。

鐵瓮城遺址、定波門城牆遺址、京口閘遺址、大小碼頭遺址、公路局舊址均在城市建設中得到了原址保護。

為了保護虎踞橋,在東側建新橋一座,新增了大量投入。

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文物保護支持城市建設,文保單位履行嚴格的手續經批准後實施異地保護。

2001年長江路拓寬,為了打造鎮江的「珍珠項鍊」,更好地貫通「三山」風景名勝區,對德士古火油公司舊址實施異地保護。

2014年,健康路拓寬,趙棣華宅東移保護使道路拓寬順利實施。

名城保護意識深入人心

城市是全體市民的家園。

社會各界傾力參與,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在名城保護作貢獻。

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市賽珍珠協會、市規劃協會、市旅遊協會等一批學會、協會踴躍研究,市金山網、市文旅網等一批網站、網友,網友品文化、文化遺產解讀、毅行鎮江、歷史文化保護志願服務等各種形式的活動,讓保護名城、人人有責、愛我名城,愛我家鄉成為310多萬鎮江人民的共同心聲。

展望下一個30年,名城一甲子。

總書記殷切寄語「鎮江很有前途」將成為鎮江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動力。

堅持生態領先、特色發展,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和「兩聚一高」的發展主旋律,提升文化軟實力,將引領鎮江以生態為底色、產業為支撐、科教為優勢、文化為靈魂、旅遊為帶動、宜居為品牌,建設一座美得讓人吃醋的、更加精美的現代山水花園城市。

(通訊員 張小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樣做,南昌將更有「范」!

江西有4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景德鎮、贛州、瑞金和南昌。一座名城,可以因許多原因而名,而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之所以有「名」,就在於她的「歷史」和「文化」,歷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有...

永州市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紀實

永州日報記者 吳林秋日陽光下的零陵正大街依舊熱鬧,走不盡的長廊小巷,看不完的古城風情。蘋島依舊鐘靈毓秀,午夜夢回,恍如能見柳宗元月下吟詩……永州的歷史,是活著的。保留下的古風古韻,依舊可觸可感。...

大力發展天府文化 保護傳承歷史文脈

【精要解讀】▶重點保護成都歷史城區,擴大成都歷史城區範圍,將歷史城區範圍由13.6平方公里擴大到24.7平方公里。▶規劃「雙核兩帶十九片」文創產業空間布局,打造都江堰農耕文化示範區、少城國際文創...

市政協獻策文化強市建設

東楚網黃石新聞網(黃石日報 記者 殷婷)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和記憶。作為華夏青銅文化的發祥地、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搖籃,黃石積澱了石器文化、礦冶文化、工業文化、紅色文化和豐富的文物資源。三千年礦...

從保護「城市遺產」走向保護「遺產城市」

光明日報記者 鄭晉鳴大型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文化遺產保護,是全球歷史文化名城面臨的共同挑戰。近日,在古城南京舉辦的第七屆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上,來自俄羅斯、韓國、印尼等14個國家的22位市長和市長...

粵博物館四年後將超300個

本報訊 據《廣州日報》報導:廣東是嶺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文物資源豐富,現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開平碉樓與村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8處。以近年「南海1號」的整體打撈和「南澳1...

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城市根基

淄博是齊國故都,齊文化的發祥地。現存90%以上與齊文化相關的文化遺蹟,集中在齊國故城臨淄,因為臨淄有「地下博物館」之稱。齊文化和彰顯齊文化的遺址遺蹟,成為今天的淄博最具代表性的的文化符號,成為這...

別把文物保護變成旅遊開發

大型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文化遺產保護,是全球歷史文化名城面臨的共同挑戰。24日,2016南京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歷史文化名城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南京博物館舉行,數十位國內外市長及專家學者共話城市遺產保...

熱點八國專家紫禁城話文保

點擊上方「北京參考」可以訂閱哦 日前,來自國際文物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等國際組織,以及包含中國、埃及、希臘、印度、伊朗、伊拉克、義大利、墨西哥8個文明古國在內的...

武威市加快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創新發展

今年,武威市緊緊圍繞建設文化旅遊名市,著力推進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創新發展。 武威市認真貫徹落實《文物保護法》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全面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全力做好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