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文明並非空穴來風,夏朝是否存在有新答案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 劉功虎

為什麼說中國有五千年文明,是否能證實「夏朝」的存在?問題的答案可能就藏在豫西二里頭遺址之下。

5日,讀加君趕赴北京,與二里頭考古工作隊隊長許宏老師面對面,進行「中國文明探源」。


二里頭2號宮殿模擬復原圖

發現「最早的中國」

許宏畢業於山東大學考古專業,1999年至今擔任二里頭考古工作隊隊長。

二里頭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點六大都邑之一。

遺址位於河南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其年代距今約3500年至3750年,對應於古代文獻記載的夏、商時期,遺址範圍為東西2公里余、南北接近2公里,是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半個世紀前,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率隊在豫西進行「夏墟」調查,發現二里頭遺址,從此拉開夏文化探索的序幕。

在遺址被發現的最初40年間,老一輩學者建立起以陶器為中心的文化譜系和編年系統,搭建起大體的時間框架,並發掘出中國最早的大型宮室建築——1號、2號宮殿,中國最早的鑄銅作坊和一些貴族墓葬,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群。

許宏接手主持二里頭考古後,率領團隊紮根17年,又發現了更多「中國之最」:最早的宮城——「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最早的車轍、最早的中軸線布局和多進院落的宮室建築群、最早的帶有圍牆的大型官營手工業作坊區和綠松石器製造作坊、最早的大型綠松石鑲嵌器——龍形器等。

通過多學科綜合研究,現在我們大致可知,在公元前1800年至前1500年左右,二里頭都邑的氣候溫暖濕潤,二里頭人在土質肥沃、濱臨伊洛河的階地上建立居住地,人口最多時大概有2萬多人。

當時人的健康狀況似乎較好,可能存在人口流動的現象。

二里頭都邑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型移民城市。

新世紀大量考古證據表明,二里頭文化具有極高的生產力水平,開創了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先河,開啟了中國古代都城規劃制度的先河,展現出強大的行政動員能力,後世朝廷與宮廷禮儀也發端於此。

「這裡就是『最早的中國』。

」許宏說。

華夏王朝文明的開端

「中國」二字,最早出現在大約3000年前的青銅器何尊上。

這一重器於上世紀60年代出土於陝西寶雞,長達122字的銘文講述了周武王在滅商之後計劃營建東都的重大決策,其中「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薛(乂)民」,意思是想要建都於天下的中心,在這裡統治人民。

然而這已經是西周的事情了,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在中原地區,最早的中國已經在展開她廣袤悠長的畫卷。

為什麼說二里頭是「最早的中國」?

許宏認為,二里頭那個時期,已經奠定了「中國」的雛形。

從二里頭到清代,看「紫禁城」的演進,可以看出中國的發展軌跡。

以二里頭為先導,到了二里岡、殷墟、西周,又往外擴散。

二里頭還偏小,三平方公里,到二里岡已經有十平方公里以上的大都邑。

幾百年時間,一下子擴展到這麼大。

再看玉器。

中國人愛玉源遠流長,屬於中國人意識形態的東西。

到了二里頭,青銅開始部分地替代玉器。

在二里頭,玉器和青銅有一個興替,如果說玉器時代是偏於緩慢的、優雅的,青銅時代就開始加速度,建設性和破壞性都加劇。

幾千年的中國新石器時代是相對緩慢的,但從二里頭開始,再早一點從龍山開始,中國歷史上首次空前大提速,一千年之後,龐大的殷墟都邑出來了。

而二里頭就處於金玉共振的節點上。

「幾千年前的東西,離現在一點都不遠,我們是一點一點走到現在的。

國家和文明不是一道門檻,而是一個過程。

許宏並不認同「二里頭是華夏文明的開端」這一說法。

他說,華夏文明的源頭要上溯到更久遠的新石器時代,而二里頭遺址和二里頭文化,則是華夏王朝文明的開端。

大約距今5500-3800年間,被稱為東亞「大兩河流域」的黃河、長江流域的許多地區,眾多相對獨立的部族或古國並存,並且相互競爭。

那是一個「滿天星斗」的時代,開始出現階層分化和社會複雜化現象,人類群團在相互交流、碰撞的文化互動中,逐漸形成了一個鬆散的交互作用圈。

到公元前1800年前後,繼周邊異彩紛呈的各區域文明衰落之後,中原龍山文化系統的城址和大型中心聚落也紛紛退出歷史舞台。

代之而起的是,二里頭文化迅速崛起,出現大型的都邑——二里頭遺址。

可以說,這裡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早的具有明確城市規劃的大型都邑,表明當時的社會由若干相互競爭的政治實體並存的局面,進入到廣域王權國家階段。

黃河、長江流域由多元化的邦國文明,走向一體化的王朝文明。

這就是「星稀月明」。


二里頭遺址模擬復原圖

只發掘了1%多一點

許宏早年師從著名考古學家徐苹芳教授,專攻城市考古學,在二里頭,他找到了施展平生所學的最好平台。

如果說前輩考古人搭建了二里頭的時間框架,那麼他則主導勾畫了二里頭都邑的空間構造及演變過程,「講出了一個完整的早期中國的故事。

比如,考古前輩早已知道,在2號宮殿下面尚埋有大型的夯土建築,但是這一建築究竟是什麼樣的,他們不清楚。

通過許宏團隊的發掘攻堅,人們終於知道,3號基址至少是三進院落,長度至少150米。

「以前大夥認為,獨立四合院式的建築結構簡單,時間應該較早,多重院落的建築時代要更晚,沒想到更複雜的建築時代更早。

這完全改變了人們對二里頭宮室建築演進的認識」。

在許宏之前,考古前輩就發現了宮殿區東邊的大路,但鑽探一百多米後由於冬麥澆水中斷了,又因其他原因一放幾十年。

許宏拿起前人記錄,翻檢到這條線索,繼續追探,一條700多米的大道被發掘確認。

考古過程枯燥而漫長,但也有趣事。

許宏介紹,曾經有個老鄉向他們報告,說他家地里的麥子一直長得不好,他們一聽就很興奮,因為這很有可能是由於沉埋地下的大型基址夯土引起滲水不暢。

不料發現的是因被碾壓而質地細密的大路,他們追探出了「井」字形大道,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十字路口」。

許宏透露,二里頭遺址範圍達300萬平方米,現今只發掘了4萬多平方米,「1%多一點,只能算冰山一角。

也許未來某天發掘出一堆刻辭甲骨都不一定。

很多現在看來是無解的爭議,也許都將迎刃而解。


二里頭遺址空中俯瞰圖

【訪談】

「夏」的存在還沒找到鐵證

讀+:根據碳14測定,二里頭文化的絕對年代是公元前1900年還是公元前1700年?難道科學手法也確定不了嗎?

許宏:有意思、有爭議的地方就在這裡。

從上個世紀80年代直到「夏商周斷代工程」,二里頭文化的年代上限被估定在公元前1900年前後,即在「夏紀年」的範圍內,因而大部分學者認為二里頭應該是夏王朝的遺存。

但新世紀以來最新的系列樣品測定,精度提高,把二里頭文化的年代上限壓縮至公元前1750年甚至更晚。

那二里頭都邑初現輝煌的年代就要晚到公元前1600餘年了,很可能進入了商紀年。

作為政治實體的中國,肯定不是橫空出世的。

一開始,中國這片大地上呈現出無中心的多元文化並存的局面,二里頭既不是最早的,也不是最大的。

以它為先導,東亞大陸進入了有中心的多元文化發展的新階段。

讀+:夏朝是否確實存在?夏朝坐實不了,最關鍵的證據缺失是什麼?

許宏:在考古學上,我們還沒有找到鐵證。

夏朝,僅見於東周至漢代人的追述。

像殷商的存在,有了甲骨文出土,這就可以證實。

但是二里頭出土的陶文,是不是文字都還存疑,可能只是一些刻劃符號。

由於我們還沒有在二里頭發現像甲骨文那樣可以自證其族屬和王朝歸屬的文書類證據,所以只能暫時存疑。

關於二里頭遺址,大部分學者認為是夏王朝的都邑,我說不排除它是早商都邑的可能。

由於缺乏鐵證,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能排除任何假說所提供的可能性。

為什麼曹操墓爭議那麼厲害,而曹休墓沒有爭議?因為後者墓中發現了曹休的印,這就是鐵證。

因此我們的結論比較謹慎,那就是,"二里頭遺址是探索夏商文化及其分界的關鍵性遺址"。

我們一定要知道,在這個事上,暫時不要奢望有唯一的答案。

「中國」的形成離不開外來文明影響

讀+:在你看來,是什麼催生了中國?

許宏:青銅以及小麥、綿羊、黃牛、車、馬……甚至甲骨文等在「中國」形成的過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甲骨文還沒有找到源自當地的線索,二里頭沒有線索,二里岡可能發現幾個字,作為甲骨文的前身,還是讓人感覺突兀。

甲骨文是怎麼出來的,我們需要繼續探究。

如果把外來的東西都刨去,那麼什麼是"中國"?「中國」的形成離不開外來文明的刺激和影響。

讀+:外來文明是如何影響東方這個文明的?

許宏:二里頭出土的這些東西,青銅的冶煉技術很有可能是從外面傳過來的,但是到了這裡之後,跟中國人的意識形態相結合,跟我們幾千年前玩泥巴的傳統碰撞,就形成了這樣的東西。

總體上看,東亞大陸青銅時代的到來,是偏晚近的。

現在學術界已經能清晰地勾畫出青銅文明從歐亞大陸西部地區向周邊擴散的態勢,地處歐亞大陸東端的中國,與其相隔遙遠,但仍有密切的文化交流。

青銅冶鑄及一系列遠程輸入品和技術成果,在催化早期"中國"誕生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是毋庸諱言的。

中國也是不斷東漸的青銅潮的一個重要鏈條,向東繼續影響到朝鮮半島和日本。

據最新的分子人類學的研究,現代人都應是同源的。

中國文明從來也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文明既不是在封閉的條件下單純土生土長的,也不是純外來的。


二里頭遺址考古現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個小村莊,有人稱它是「最早的中國」

你知道「最早的中國」在哪裡嗎?——河南偃師二里頭。洛河南岸一個普通的村莊,看似與中原大地上的千村萬落一樣平淡無奇,卻埋藏著中華民族的重大秘密:公元前1800年至前1500年間,這裡曾有中國最早的...

夏朝的都城在哪裡,夏朝宮殿復原圖

河南省發現的二里頭遺址被推測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位於偃師市二里頭村及其周圍,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里。年代分布約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一說前1730年~前1720年)。1...

最早的「紫禁城」——二里頭(下)

建立中極 「建立中極」可以說是對宮殿區最好的概括,二里頭都邑主要發掘大型宮殿基址兩座(分別稱之為一號、二號基址),宮殿區內還發現數十座大中型夯土建築基址,在晚期宮城中確認兩組大型建築基址群。從其...

從二里頭出發探索「最早的中國」

今年3月,考古大熱。「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3月初在首都博物館轟動開展;由國家支持的重大科研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四期」也將於3月結項。屆時,一系列研究新進展、新成果將予以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