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報導促成鞍子山重要考古發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積石冢出土陶器、玉器和石器上百件,更有珍貴牙璧面世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完成了對鞍子山積石冢的首次考古發掘,出土近200件新石器時代文物,包括3件極為珍貴的玉璇璣,引起廣泛關注。
專家認為,鞍子山積石冢的發掘,推動了遼東半島先秦時期積石冢形制結構研究。
而這一重要考古地點的發現,正是源於本報2009年4月8日的一篇報導。
村民發現 山頂有人挖洞,難道是在盜墓?
鞍子山積石冢位於甘井子區營城子街道後牧村鞍子山山系西側山脊上,該山脊呈南北走向,海拔165米,積石冢沿山脊分布,長達150米左右。
關大爺家住甘井子區營城子街道後牧村,關大爺喜歡收藏石頭,為此他專門在家附近建了一間陳列石頭的工作室,陳列室附近有幾座人跡罕至的山,一有時間關大爺就上山撿石頭。
2009年春節前後,關大爺發現有三個人在山頂挖東西,當時他也沒太在意,因為附近的山上發現過先民遺址,他以為是考古的人在考察。
一段時間後,關大爺撿石頭時路過山頂,發現那裡被胡亂掏出幾個洞,四周散落著很多陶片,他還在旁邊撿到一把石斧以及幾塊骨頭。
關大爺此前聽說有人在山上挖出過玉斧、玉佩等古物,「現場一片狼藉,肯定不是考古人員挖的,難道有人在盜墓? 」隨後他撥打了本報82488888新聞報料熱線。
記者探訪 積石冢遺址群有被盜掘現象
2009年4月7日,記者跟隨關大爺一起上山查看。
記者注意到,被挖的地點位於山脊的最高點,20多米的距離內有三處地點被挖開,挖出的坑有一米來深,坑側面能看出明顯的人工痕跡,是一段段用石頭壘起來的牆。
壘牆的石塊錯落有致,相互咬合非常緊密,這些石牆構成一間間的「房子」。
在最南側的一個被挖出的坑邊,記者找到很多碎陶片,這些碎陶片有紅、黃、黑等多種顏色,有些製作比較精細,其中一片黑色的碎陶片薄而堅硬,且在邊緣有拇指肚粗細的凹陷紋路。
記者隨後將這些信息反饋給了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跟隨記者上山查看,證實這是一處積石冢遺址群,且有被盜掘的現象。
考古發掘 出土百餘文物,含三件珍貴牙璧
據了解,積石冢是中國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盛行的埋葬形式,一般建在山丘頂部,砌出石棺墓再壘砌石塊,有山陵之感,兼具祭祀功能。
古代的墓葬制度和習俗常常反映社會政治、經濟、生產、生活、風俗、宗教、觀念,它是社會的縮影,墓葬研究對復原古代社會意義深遠。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準備對遼東半島的石構墓葬進行分類、分期的系統調查發掘,經過論證,決定對鞍子山積石冢進行搶救性發掘。
去年9月份,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師範大學四家單位對鞍子山積石冢進行聯合挖掘。
經過近四個月的努力,專家在6000平方米範圍內,發掘出42座整體呈網格狀分布的墓室。
鞍子山積石冢出土的文物包括51件陶器、42件玉器、36件石器。
其中陶器可分為兩類,一類以折沿罐、疊唇罐等代表本地特徵;另一類以三足器、單把杯等代表膠東半島龍山文化特徵。
「我們在考古現場發現3件極具特色的璇璣,很是難得。
」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賈笑冰說,璇璣也稱牙璧,其外緣有3個朝同一方向飛翹的牙,間距大致相等,中間有一個橢圓形的收腰孔,有說法稱其在古時承擔天文用途,表明此處積石冢等級高,主人地位顯赫。
更多驚喜
鞍子山主峰上還有一處遺址
專家介紹,對於鞍子山積石冢的考古發掘,有利於研究遼東半島先秦時期積石冢墓葬形制和結構,鞍子山積石冢出現於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
這個階段,遼東半島史前文化與膠東半島的龍山文化交往密切,遺址常現同時期的膠東半島龍山文化因素遺物,為此,有學者把遼東半島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劃歸山東龍山文化圈。
專家介紹,大連地區的積石冢非常重要,從已經發掘遺址的資料上看,大連地區的積石冢從新石器晚期一直延續到青銅器晚期,跨度時間長達2000年至2500年,而且在大連地區分布很廣,說明大連地區是東北地區文明起源之一。
因為從全國範圍上看,積石冢與社會組織結構有很大關係,它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進行,是當時社會組織體系進步的標誌。
據了解,在鞍子山主峰上,還分布一處遺址,地表分布大量紅燒土,推測與積石冢存在一定關聯。
據了解,東北地區最早的積石冢出現於西遼河流域紅山文化末期並達到鼎盛時期,形成了遼河文明的中心。
遼東半島的積石冢則晚於遼西地區,應該是受遼西文化影響出現,延續時間較長,形成了又一個積石冢文化的中心。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佟亮
實習生孔藝潭(報料人:董先生;線索費:50元)本報有獎報料熱線82488888
大連鞍子山積石冢出土大量龍山文化陶器
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師範大學、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發掘的鞍子山積石冢考古項目完成。此項工作歷時3年,發掘總面積約為2700平方米,共清理墓室133座,...
大連鞍子山積石冢考古發掘收官 清理墓室133座
中新社大連2月19日電 (記者 楊毅)距今約4000年的大連鞍子山積石冢於日前完成項目考古發掘,此項工作歷時3年,發掘總面積約2700平方米,共清理墓室133座,整個墓地出土陶器156件、玉器8...
史前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二)
腦張遺址,在屯留縣城南6公里西賈鄉西魏村東南。北依翠屏山,南望司徒嶺,地勢平坦,氣候溫和,玉溪河由此環流而過,適宜古人類生存與生活。1980年全區文物普查中發現。1986年之後省、市、縣文物部...
紅山文化真的是起源於東北嗎?
(一)在內蒙古赤峰市,有一片褐紅色的山巒,就是紅山。紅山的聞名,在於它所代表紅山文化。在紅山文化的牛河梁遺址中,發掘出了精美的玉器,這意味著中華遠古文明的起源在東北嗎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東北方向...
墓葬、遺址、青銅器、車馬坑~行唐故郡考古有「大發現」
千年古縣行唐,春秋時屬鮮虞國,戰國初屬中山國,趙滅中山(公元前296年)後屬趙國。據《史記》記載,趙惠文王八年(公元前291年)建南行唐城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