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城河遺址發掘出新石器時代大型古墓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獨木棺及放置於棺蓋上的瓮棺(灰白色印痕為板灰痕跡) 彭小軍 供圖

武漢晚報6月14日訊(記者萬建輝)今年3月至今,考古工作者對位於荊門市沙洋縣的城河遺址王家塝墓地集中進行考古發掘,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兩百餘座,發掘出大量隨葬品。

13日,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彭小軍告訴記者,這將為全面了解長江中游地區中等規模城址的聚落布局和社會組織結構提供新的認識,也為探索長江中游地區文明化進程提供了信息支撐。

城河遺址位於荊門市後港鎮,最初發現於1983年,根據採集到的陶片被認定為是新石器時代遺址。

2006年10月,荊門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複查,認為該遺址可能為屈家嶺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時期的城址。

目前,遺址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湖北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11月,為探索長江中游地區史前城址,尤其是中等規模城址的聚落布局和社會結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荊門市博物館、沙洋縣文物管理所聯合對城河遺址進行了首次發掘,隨後進行多次發掘,確認該遺址為屈家嶺文化晚期—石家河文化早期的城址。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彭小軍介紹, 2017年,考古隊在城河遺址西北區域王家塝,發現屈家嶺文化時期大型墓地。

今年3月,聯合考古隊開始對王家塝墓地開展勘探、發掘。

通過系統布方發掘,發現墓葬兩百餘座,其中多數為新石器時代墓葬。

根據勘探和發掘情況,墓地東、西、南界已明確,北側仍存在大量墓葬。

墓葬分布十分密集,有少部分存在打破關係,顯示出作為一處公共墓地,有著明確的規劃和布局。

從已發掘的部分墓葬來看,墓葬形制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葬式以仰身直肢葬為主。

根據觀察,墓葬在空間分布上似乎存在分組現象。

這種墓葬面積的差異和空間分布,很可能意味著社會分層和群聚現象。

隨葬品種類以陶器為主,組合多為細頸壺、豆、罐、小鼎、杯、盂形器等,且以磨光黑陶為多,一些器類組合為首次發現。

同時可見漆皮、豬下頜骨等遺存。

目前發掘的唯一一座4.5平方米的墓葬出土了石鉞和木器。

此外,一些墓葬的外側似乎存在祭祀坑,並隨葬大量陶器。

編輯 趙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湖北荊門發掘大型新石器時代墓葬群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2日聯合宣布,城河遺址王家塝墓地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穫,已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212座。據中新社報導,專家認為,王家塝地點應是城河遺址屈家嶺文化的大型墓地...

湖北荊門發現大型新石器時期墓葬200餘座

新華社武漢6月14日電 位於湖北荊門市沙洋縣的城河遺址王家塝墓地考古發掘近日取得重大成果。截至目前,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212座。專家認為,其中5座10平方米以上的墓葬,或為長江中游地區,甚至...

穿越5000年,新石器時代墓葬終見天日

閱讀提示:在沙洋縣「城河遺址」王家塝墓地考古發掘現場,各路考古專家、學者雲集。6月11日,經國內知名考古專家充分論證之後,充分肯定了「城河遺址」王家塝墓地考古發掘的重大發現。

寶墩:長江上游的文明初曙

2015年11月中旬,在寶墩遺址發現20周年之際,記者探訪了這個新石器時代晚期長江上游地區的王者之城。寶墩遺址處於成都市新津縣城西北龍馬鄉寶墩村一帶,初冬的成都平原,天氣陰冷,陽光偶爾穿過雲層,...

屈家嶺遺址,金字招牌如何擦亮?

近段時間,天門石家河遺址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在新鮮出爐的「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中,天門石家河遺址作為新石器時代考古項目的代表成功入圍。評審專家認為,近年來石家河發掘取得的一系列成...

故郡遺址之價值篇|驚喜遠遠超出想像

行唐故郡村的巨大發現被評為2017年全國六大考古發現時,被命名為「行唐故郡遺址」,這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故郡村被發現是因為掘出來許多文物,進而挖出了戰國時期的古墓,那麼為什麼又被命名為「遺址」呢...

河北雄安新區發現263處文物遺存

新華社石家莊3月6日電(記者 白林)記者從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獲悉,河北雄安新區通過半年的考古調查發現文物遺存263處,早至新石器時期,晚至明清時期,歷代遺存都有發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中國社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