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博物館之一套西周編鐘分居於兩家博物館,都被寶貝著不肯出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博青銅館的一塊區域可以聽到悠揚的鐘聲,這鐘聲是由展區中的一組西周厲王時期的晉侯酥編鐘(14件/組)演奏的。

那是穿越了三千年的聲音。

這套編鐘屬於第七代晉侯穌,全套分為兩組,每組8件,共十六件。

但在上海博物館這裡的鐘架上只掛了14件。

那兩件哪裡去了?在歷史的長河中遺失了也是很可能的。

但那兩件是真真地還存在著,好好地在山西省博物館。

為什麼完整的一套卻分為了兩地?

因為這14件是上博的原館長從香港購回的,山西那兩件是在晉候的墓地出土的。

這種能失而復得再成全套簡直就是奇蹟。

而中間的過程也是交織著幸運與離奇。

上博購回的這套,一直被行內認為是贗品,因為那個時期青銅上的銘文都是鑄成的,就是在做這組鐘的時候模具上就得把字做好了。

那時候還沒有鐵、更沒有鋼這種更為堅固的工具可以在青銅上刻字。

但上博的原館長慧眼識真,堅定地認為這套鍾是真。

並聯繫山西的考古人員希望在考古過程中留意,山西的考古人員果然在晉候的墓地中找到另外兩個小的鐘。

正好是一套的。

一套了!但哪家博物館也捨不得把自己的寶貝給對方,那也就只好先分居。

但已經總是一套了。

並且這套鐘上的銘文也記錄了史書上沒有記載的歷史。

很重要哦。

這套鍾更為讓人猜想的是當時的人用了什麼工具來刻字?!那時候鍾銘都是鑄的,而它竟然是刻鑿的。

青銅質地還是挺硬的,殷商、西周時期缺少完善的鋼鐵刻鑿刀具,所以銘文都是鑄造成形。

即使到了春秋戰國之交的青銅時代末期,儘管出現鋼鐵刀具,銘文也多是鑄出。

在晉侯蘇編鐘出現的西周晚期,這些文字是如何刻鑿上去的?有人提出使用隕鐵刀具、高錫超高錫青銅刀具、人工煉製的鋼質刀具的種種可能性。

但究竟用的是什麼材料刀具,現在還不得而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它比曾侯乙編鐘還要早,差點流失國外

最新的一期《國家寶藏》今晚即將播出,回顧上期仍然震撼於曾侯乙編鐘千年絕響之中。今天要介紹的也是一套編鐘,它比曾侯乙編鐘的歷史還要早,卻比曾侯乙命運多舛,以至於差點流失國外,直到現在還藏於相距千里...

現場:鏡頭下的熠熠青銅 · 陝西山西篇

2016年10月24日,由20家文博單位支持協辦的《熠熠青銅 光耀四方——秦晉豫冀兩周諸侯國青銅文化展》在陝西歷史博物館隆重開幕。展覽展出各類青銅器文物精品206件(組),其中一級文物100餘件...

上海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什麼是山西的文物

熟悉歷史文物的朋友都知道,上海市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來自山西的晉侯蘇鍾,出自晉候墓。但是這樣一件本該屬於山西的文物,怎麼會跑到上海去呢?晉侯蘇鍾,西周時期金屬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