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車模」| 西周 | 刖人守囿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89年的一天,時任聞喜上郭村周代古墓葬發掘工地負責人的張崇寧,帶著前一天剛剛出土的一件精巧別致的青銅六輪輓車,匆匆踏上駛往太原的火車,以防這件重要文物在防範措施較差的挖掘現場丟失。

剛剛坐定,周圍的幾個人便和他攀談起來,不知怎麼,閒聊的話題慢慢轉到了他送往太原的文物上。

最後他才知道,原來這幾位都是便衣警察。

回憶起這段經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崇寧笑著說:「如果當時我說不清楚這件青銅器的來歷、發掘過程,麻煩可就大了!」

張崇寧當時發掘出的那件青銅器,後來被叫做「刖人守囿」車,一現世便引起了學界的震動,後被定為國寶級文物,如今是山西博物院珍藏的十大國寶中,最有趣的一件。

說它有趣,是因為這件裝飾著20多個動物造型,極為精巧的青銅器,只是一件2000多年前古代貴族把玩的機械玩具。

聞喜出土青銅奇器

聞喜上郭村屬晉國古曲沃地域。

周成王之弟叔虞被封到唐地,叔虞的兒子燮把都城建於晉水之陽,改稱晉,又稱故絳。

當時的「絳」是今天山西省曲沃縣。

上世紀60年代至今,翼城和曲沃交界處的「天馬—曲村遺址」發掘了9組19座晉侯及夫人墓,即名滿天下的「晉侯墓地」,出土文物上萬件,從而確認了西周時期從燮父至文侯的9代晉侯,證實了這裡是晉國早期都城所在。

聞喜縣在《漢書·地理志》中記載為「故曲沃」,《史記·晉世家》:「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師於曲沃」。

春秋時期,晉國公室爭權奪位,被封在古曲沃的這一支力量逐漸發展壯大起來,後來掌握了晉國的政權。

史籍中記載,晉獻公時期多次提到有關曲沃的事,並說:「曲沃吾先祖宗廟所在」。

漢武帝在位時,一次從長安出巡,正巧路過古曲沃之時聽說漢朝的軍隊在南越,也就是今天的廣東,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

於是,漢武帝下令,把聽到勝利消息的地方改名為「聞喜」。

從1974年開始,考古工作人員對晉南聞喜縣上郭村一帶的周代古墓葬進行了多次的考古發掘工作。

但這一帶未發現大型墓葬,而較大的墓葬也大多在古代時就被盜過了。

出土文物中,沒有禮器,也沒有帶有銘文,能夠說明墓主身份的青銅器。

1989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崇寧主持發掘了聞喜上郭村墓葬群中戰國墓葬24座,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墓葬8座。

其中,最使人驚讚的是一件青銅奇器,出土於一座土坑豎穴式墓葬中。

張崇寧研究員回憶,墓內一棺一槨,墓壁坍塌,人骨架已朽盡。

隨葬器物中,一輛倒扣在棺內的小銅車引起了他的注意。

剛剛出土時,這件「刖人守囿」車上的一隻小鳥和一個輪子已經掉下來了,但仍能看出這件青銅廂式六輪車的精巧,車廂周身裝飾的各種伏獸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與眾不同。

送文物路遇便衣警察

發掘出「刖人守囿」車當天,正巧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一位領導出差路過聞喜,便來上郭村找到張崇寧,看看發掘現場的進展情況。

兩位多年從事考古研究的專家一見這件青銅小車,便意識到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當即決定由張崇寧帶上文物,第二天就送回太原去妥善保管。

在聞喜,自從考古隊進駐上郭村以來,文物販子、盜墓者們也紛紛盯上了這裡,連村民們也每天打聽,看考古隊到底挖出了什麼好東西。

因此,這件「刖人守囿」車出土後,張崇寧研究員非常謹慎,連村裡的幹部都沒有通知。

第二天,工作人員都上了工地,如果把這件重要文物放在村民家裡非常不安全。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張崇寧研究員笑著講述起來。

當時,他們已經在發掘現場工作了幾個月,現在要送文物回太原,可自己工作證、國家文物局批的發掘證卻怎麼也找不到了。

如果帶著這麼重要的文物,又沒有任何證件,怎麼證明文物的來歷呢?如果被懷疑是文物販子,那可真是百口莫辯!這可如何是好?大家犯了愁。

那位路過聞喜的領導突然想出個主意,他讓張崇寧一上火車,就去找乘警「自首」,讓乘警妥善保管文物,把自己拷起來,等火車到了太原,再給單位打電話,讓考古所派人去接,說明情況。

最終,張崇寧研究員沒有被拷在火車上,因為他的工作證終於找到了。

他說,自己當時的職務是不能大白天坐臥鋪的,但這次情況不同,帶著文物按規定是可以坐軟臥的。

他上火車後,便拿著工作證找列車長說明情況,但當時車上已經沒有軟臥了,車長給他補了一張硬臥。

當他剛剛坐定,周圍的幾個人便和他閒聊起來,不知怎麼,話題慢慢轉到了他送往太原的文物上。

最後他才知道,原來這幾位都是便衣警察。

他笑了,「如果當時說不清楚這件青銅器的發掘過程,麻煩可就大了!」

當「刖人守囿」車被安全的送回太原後,連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領導也對它愛不釋手,天天擺在案頭上欣賞。

這件精巧的青銅廂式六輪車,車身通高9.1厘米,長13.7厘米,寬11.3厘米,一個成年人的手掌可以輕鬆地將它托起。

然而,就是在這樣小的器件上,工匠們裝飾了猴、虎、鳥等20多個動物形象,採用了陰線雕刻、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透雕等多種技法。

除底紋、浮雕動物圖案外,只專門鑲嵌的立體動物形象就有14個。

車箱四角有四隻回首左顧右盼的熊羆,兩側中部臥伏一對小虎,車箱幫上還裝飾有兩對振翅欲飛的小鳥。

共有六個車輪,前有兩隻臥伏的虎,抱著四個小車輪,後為一對大輪子。

經過修復後,這件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青銅器,全車可活動的部位竟多達15處。

除了六個車輪外,車廂兩扇頂蓋可以開啟,蓋頂有一隻神氣活現的蹲猴,用手把猴身提動,便可以打開箱蓋。

車箱前面的兩扇大門也可以任意開閉,左門扉上嵌這一個失去左腳的人,左手還拄著一條拐杖,是受了「刖刑」的人。

刖人右臂腋下挾這門栓,門栓也能左右穿插,控制門扉的開閉。

最令人叫絕的是車箱蓋上的四個尖喙小鳥,用手一撥就輕巧的轉動起來,有的甚至輕輕吹一口氣,就能轉動起來。

在修理的過程中,專家們發現鳥身內部有頂針裝置,能轉動但不能取下小鳥。

小鳥肚內灌鉛,使重心下墜,上輕下重,所以旋轉起來非常靈活。

當年,銅車製造之初,完全可以因風自轉。

這四隻鳥應該是我國「相風烏」即「侯風儀」的祖型。

因此,這件銅器除了藝術價值外,在我國科技史上也是一件極其重要的資料。

何為「刖人守囿」

為什麼這件器物取名為「刖人守囿」?

據《周禮·秋官·掌戮》記載,當時有五種刑戮。

其中「墨者使守門」,受了面額刺字之刑的人使其守城內的門戶。

「劓者使守關」,即割掉鼻子的到王畿遠處守關口之門。

「刖人使守囿」,即受到鋸足刑戮的人,使其守動物苑囿之門。

「囿」指專門為王侯貴族飼養各種珍禽異獸的苑囿。

這件銅器「刖人」所持拐杖,使我們親眼看到了「踴」的形狀。

據《左傳·昭公三年》載,齊國的晏嬰在晉國對叔向談到,齊國受削刑的人很多,甚至影響到市面上鞋價低賤,而「踴」價高漲的情況。

踴,是腳被斷者所用,一說為假足,一說為挾持之杖。

這件銅器上,刖人左手所柱、左手所支者,正是晏嬰所言「國之諸市,履賤踴貴」的「踴」。

兩千年前的「看器」

這件器物雖有六輪可以輾轉而動,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車。

它無軸、轅,不可駕馬。

車後只有一個能動的獸面銜環,可用於倒拽牽引,可用於正面推轉,古代叫做「輓車」。

把禽獸苑囿、刖人守門和輓車相為結合,使其活動起來,綴合成為一間盤旋滾動精巧絕倫的工藝品,充分表現了當時藝師們豐富的想像力和高超的技藝。

這件器物既不是禮、樂、燕享的器皿,又非實用品,而是專供藝術欣賞的工藝美術品。

這可能是當時貴族把玩的小物件,或是收藏小飾件的容器。

這類銅器在以往古銅器中是不多見的,所以過去對這類器物沒有個適當的類別名稱。

1977年河北省曾出土過幾件比較精緻的小銅器牛、犀、虎、小圓壺等。

這幾件小銅器上均有銘文,自標為「看器」,也就是專供玩賞的藝術品。

這件「刖人守囿」車也應該屬於看器。

除了這件「刖人守囿」車外,聞喜上郭村還出土過一件四輪青銅小車,曲沃晉侯墓地出土的一件精美的青銅小盒子,裡面放著玉器。

但是,這幾件也應該屬於「看器」的物件,卻遠遠不及「刖人守囿」車的華美。

主編平台ID:jianghui789623←長按可複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齊家文化的銅器

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早在史前時代,人們就開始採掘露天銅礦,銅的使用對早期人類文明影響深遠。

襄陽發掘出69座秦漢古墓,出土大量青銅器文物

昨從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該市高新區團山鎮李沖村張家崗69座秦漢古墓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基本結束,已出土陶器、銅器、鐵器等文物上千件。團山鎮是三國時期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的主戰場。因在建的...

數百件青銅器匯成四川第三大青銅文化

□記者 吳曉鈴12月26日,「絲路之魂」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將在成都博物館舉行。在這場全國「賽寶大會」上,來自涼山州博物館的文物蛇蛙銅俎案將與一眾國寶同台競艷。由於出土年代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