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和貴族死後的殮服——絲縷玉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玉衣又稱「玉匣」,古人用作帝王和高級貴族死時穿著的殮服。
因為人們迷信玉有神奇的功用,可以防腐,故用玉衣裹屍,希望可以使屍體得以不朽。
《後漢書·劉盆子傳》有記載:「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
」
竇綰玉衣
1983年,在廣州象崗南越王趙眜墓發現了一件不見於文獻記載的絲縷玉衣。
該墓是嶺南地區年代最早、有史記載、規格級別最高的未受盜擾的彩繪石室墓,但是由於墓室進水,玉衣出土時絲線已朽爛,玉片散亂。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技術室的專家花了3年時間才成功復原。
可以想見兩千多年前製作玉衣是如何的靡費人力和物力。
這件玉衣由2291件玉片組成,分頭套、面罩、上身衣、兩袖筒、兩手套、兩褲筒和兩鞋共十一個組合體。
修復後的整件玉衣長度是1.73米。
整衣的片形及其大小是依人體各部位的不同形狀而設計的,以長方形、方形為主,還有一些呈梯形、三角形和五邊形。
頭套、手套和鞋所用的玉片加工細緻,厚薄均勻,兩面光滑潤澤,邊角都有穿孔,以絲線穿綴,裡面再用絲絹襯貼加固。
頭套頂部縫有一塊小玉璧。
軀幹部位所用的玉片有殘留的紋飾,多是利用廢舊玉器和邊角料切成,故厚薄不一。
表面用朱紅色窄絲帶作對角粘貼,組成菱形網格狀的地紋,四邊再以寬絲帶粘貼成縱橫方格,各部位邊緣處都以絲織物縫合包邊,宛若一套精工細作的高級服裝,十分規整,顏色鮮艷,引人注目。
絲縷玉衣
玉衣一開始出現就是這麼完整的嗎?不是的。
它最早的樣子可追溯到西周時期。
當時可能稱為玉面罩或玉敷面。
考古出土完整的玉面罩在1990年發現於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地。
該面罩由印堂、眉、目、鼻、嘴、下頦、腮及髭鬚等形狀的玉片14片,以及環列周圍的梯形、三角形玉片各22枚組成,每件玉片均有一至兩個明孔或暗孔,以縫綴織物,再覆蓋在死者面部,古書稱之為「瞑目」。
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也有類似的發現。
到西漢初年,玉衣的形制還不是很完備。
山東劉疵墓發現過一件不完整的「金縷玉衣」,只有頭罩、一雙手套和一雙鞋。
頭罩高29厘米,由面罩和帽兩大部分構成。
面部造型以玉的色彩搭配和形狀顯示眼、鼻、嘴的五官形象,給人神秘、安詳、沉靜的感覺。
手套分左右手,長15厘米。
腳套的形狀為方頭、平底、高筒,可以區分左右兩腳,左腳套長27厘米,右腳套長28厘米。
共計用了1140片青玉片製成。
玉片很薄,但質地晶瑩細膩,有的背面留有裝飾圖案。
跟趙眜玉衣的玉片一樣,也是由舊玉佩類玉件改制加工而成的。
玉片四角鑽有小孔,用金絲以交叉十字的形式連結起來。
儘管如此,這還不是和真人形體相同的完整的金縷玉衣。
根據已知的考古材料,形制完備的玉衣可能出現在西漢文帝、景帝之際,是楚王劉戊的金縷玉衣。
西周虢國玉面罩
已經發掘的漢代的諸侯王陵墓多數都曾被盜。
河北滿城漢墓——劉勝、竇綰的夫妻合葬墓則非常幸運地躲過盜墓賊之手,出土了兩套完整的金縷玉衣。
中山靖王劉勝死於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比趙眜(公元前122年)晚了十年。
劉勝的玉衣整長1.88米,玉片為岫巖玉,共用2498片玉片,約1100克金絲。
玉衣整體的組合和趙眜玉衣基本相似,也是由頭部、上衣、手套、褲筒、鞋五部分組成,各部分可彼此分離。
劉勝的夫人竇綰的玉衣也是使用2160塊岫巖玉片,金絲約700克,各部位與劉勝玉衣基本相同,除了衣身的前胸和後背用數塊大玉片經包鑲、粘貼的工藝製成,這種工藝似乎和趙眜玉衣的上衣、兩袖筒和兩褲筒工藝相同。
除了編綴所使用的線材質不同外,上衣的款式也不一樣。
趙眜玉衣的上衣為對襟式,劉勝和竇綰的上衣為圓領套頭式。
但竇綰上衣的編綴方式卻和趙眜的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說是相同的。
那麼什麼人可以在死後穿著玉衣呢?
據《後漢書·禮儀志下》記載:皇帝死後,用金縷玉衣;諸侯王、第一代列侯、貴人、公主死後用銀縷玉衣;大貴人、長公主用銅縷玉衣。
而受到皇帝恩寵的大臣、外戚往往也會被賜以玉衣作葬服,以示恩典。
而這些玉衣一般由漢廷屬下的東園匠製作,東園匠官屬少府,「主作陵內器物」,也就是說為帝、後製作棺槨和準備一些被稱為「東園秘器」的喪葬用品,如黃綿、緹繒、金縷玉匣、飯含之物等。
南越國的王是漢朝中央正式承認的異姓諸侯王,按等級,趙眜的玉衣應是銀縷玉衣或金縷玉衣,但據史書記載,漢越的政治關係一直都是表里、名實不一,所以猜測趙眜既不會請求,而朝廷也未必賜予,只有南越國自行製作了。
但為什麼不用金縷而用絲縷?真實原因不得而知,猜測有兩種可能:一是如有些學者研究所指出的那樣,西漢時期對諸侯王玉衣的縷質未作嚴格的限制,劉姓的王也可以使用金縷,但到東漢時期,玉衣的等級就相對嚴格,諸侯王一般只能使用銀縷,特殊的可以使用鎏金銅縷。
從南越王墓出土一些保有先代遺風的器物的情形來看,南越國的絲縷玉衣可能更多地是遵循早期玉衣的制度。
二是絲線材料比金線容易取得,這可能與當時南越王國的絲織手工業發達有關係。
在南越王墓中發現了一大批絲織品,一共八大類、二十多個品種,代表了南越國時期絲織業的最高水平,不僅種類豐富,數量也很多。
漢代名貴的錦、硃砂染的絹、羅等織物都是成匹出土。
墓里各種玉、銅、鐵、陶器,多有用絹包裹的痕跡,銅熏爐上還有繡花絹、絨圈錦等高級織物,簡直到了靡費的程度。
可見當時南越國宮廷中絲織品還是很充裕,來源不成問題。
玉衣斂屍的喪葬制度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
據《三國志·魏文帝本紀》記載,曹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鑒於「漢氏諸陵無不發掘,乃至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於是禁止使用「玉襦玉匣」。
或許從此玉衣葬制就被廢止了,因為至今尚未發現漢以後的玉衣。
用絲線編綴的「絲縷玉衣」只有一件嗎?答案還不能確定。
因為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出土漢代玉衣或玉衣片的墓葬非常多,達70多座,其中西漢時期的諸侯王、王后及貴族墓就有近40座。
但是由於其中一些墓葬遭受嚴重的盜擾,所出土的玉衣玉片數量多寡不一,多的有數百片,少的僅有幾片。
當中有些玉衣是用不明織物編綴的,但因為不齊而難以復原。
趙眜的這套絲縷玉衣是目前這些已發現的完整的、能夠復原的漢代玉衣中時代較早的、在形制上不見於官方文獻記載的難得一見的絲縷玉衣,彌足珍貴。
微信:137 9525 8072
揭秘:古代皇帝死後身穿「玉衣」能讓人屍體千年不腐之謎
文/三哥古代皇帝莫不希望長生不老、靈魂不滅,尋找長生不老藥、喝甘露、煉丹丸等等是他們一生中的大事。為了長生不老,他們也是蠻拼的。這種求長生的慾望也寄托在死後的裹屍衣上,這就出現了漢代特有的玉衣。...
一次爆破引出的絕世寶藏——金縷玉衣
《史記》記載,漢代的皇帝和貴族死後會穿上一種特殊的衣物,古人稱之為玉匣。據說,身穿玉匣可以凝聚精氣,使靈魂附著在不朽的軀體上,來世可得永生。但史書也未曾記載玉衣的形狀,兩千多年來人們並不知道玉衣...
絲縷玉衣等國寶亮相首都博物館
昨天,《從南越王趙佗到孫中山大總統——廣州文物瑰寶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200件南國文物精品展出。其中包括絲縷玉衣、「(秦始皇)十四年屬邦」銅戈等國寶。展覽中,絲縷玉衣吸引了很多觀眾。據介紹,這...
金縷玉衣特殊部位是如何處理的?很巧妙,剛好適合男女生理結構
金縷玉衣是如何製成的?本文作者 倪方六我在前面的「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中,談了滿城漢墓國寶級文物金縷玉衣的出土經過,這篇繼續來聊聊金縷玉衣,這到底是一種什麼的衣服,有什麼好?
保定滿城漢墓:史上最著名金縷玉衣在這裡出土
古人將玉視為通天神物,早在原始社會就有以玉陪葬的習俗。大約到了西漢初年,王公貴族階層流行身穿玉衣下葬,以求屍體萬年不腐。以金絲編造的稱為金縷玉衣,以銀絲編造的稱為銀縷玉衣,此外還有銅縷主衣和絲縷...
「金縷玉衣」真能讓屍體千年不腐?或者說起死回生?
歷史上的封建帝王集所有權利於一身,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為保住自己至高無上的皇位或是貪戀世間繁華,很多帝王都希望練就長生不老之身,繼續執掌天下。於是,一些皇帝就尋找長生不老藥,煉仙丹,喝甘露。也有...
古代金縷玉衣,是真的嗎?
希望長生不老、靈魂不滅是古代皇帝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尋找長生不老藥、喝甘露、煉丹丸等等,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長生,這種求生的慾望寄托在死後的裹屍衣上,這就出現了漢代特有的玉衣。金縷玉衣什麼樣?它是如...
這寶貝在棺槨裡面必有,因為它顯官階、避邪祟,而且還能防腐
玉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感人至深的《紅樓夢》,故事從一塊頑石美玉開始,對玉的愛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紮下了深深的根。歷代對玉的描述甚多:有「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有「君子比德於玉」...
絕世珍寶金縷玉衣 這些中國工匠太牛了!
古今中外,人們嘗試著用不同的方式「永生」。古埃及人製作木乃伊,而在中國古代的「金縷玉衣」,也有類似的精神寄託。本期,國寶探秘,我們一起來走進這些「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