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世珍寶金縷玉衣 這些中國工匠太牛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今中外,人們嘗試著用不同的方式「永生」。

古埃及人製作木乃伊,而在中國古代的「金縷玉衣」,也有類似的精神寄託。

本期,國寶探秘,我們一起來走進這些「玉衣」。

製作精良的玉衣

上圖這件與衣全部用新疆和闐白玉、青玉組成,精心打磨。

是目前年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玉質最好、工藝最精的玉衣。

雙眼和雙乳位置那四片特意裁切的圓形玉片,也是「獨具匠心」。

漢代的玉衣文化

在漢代,人們深信玉能使屍體不朽,玉塞九竅,可以便人氣長存。

所謂九竅就是指兩眼、兩鼻孔、兩耳孔、嘴、生殖器和肛門。

出土的玉衣經常就搭配有用玉做成的眼蓋、鼻塞、耳塞、口含、罩生殖器的小盒和肛門塞。

玉衣最早叫做玉匣、玉柙。

《後漢書》中曾記載是能使人屍身不朽的王侯葬服。

它以四角鑽孔的玉片為料,金、銀、銅或絲織品為線,按照人體形狀做成衣服,是漢代王室最高規格的葬制禮。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面幕」「綴玉衣服」。

第一件金縷玉衣的發現

按《後漢書》的記載皇帝的玉衣用金縷,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用銀縷,大貴人、長公主用銅縷。

據統計,我國已經出土玉衣的西漢墓葬共有十八座,出土玉衣二十餘件,其中有「金縷玉衣」、「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其中金縷玉衣墓有八座。

劉勝「金縷玉衣」

劉勝「金縷玉衣」,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劉勝「金縷玉衣」全長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

玉衣的外觀和男子體型一樣,寬肩闊胸,腹部突鼓,四肢粗壯。

腹下有男性生殖器罩盒。

頭部有高高隆起的鼻子,三個狹窄的縫隙代表雙眼和嘴。

玉衣分為頭部、上衣、袖筒褲筒、手套和鞋六個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彼此分離,猶如製衣工人裁剪縫製的一件衣服。

其中頭部由臉蓋和頭罩構成,上衣由前片、後片構成,袖筒、褲筒、手套和鞋都是左右分開的。

所用玉片大部分呈長方形和方形,也有梯形、三角形、四邊形和多邊形。

最大的玉片長4.5厘米,寬3.5厘米,用在腳底。

最小的玉片只有成人拇指蓋大小,用來表現手指。

與金縷玉衣相伴的還有鎏金鑲玉銅枕、玉九竅塞、玉握和18件殮屍用玉璧,組成一套規格最高的漢代喪葬用玉。

劉勝「金縷玉衣」局部

玉衣的製作

根據玉衣的形制推測,製作玉衣要經過造型、玉片加工、金絲編結、成型四個步驟。

首先在人體模型上畫出縱橫的線,把模型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塊」,按部分逐格編號。

根據編號製作玉片,鋸片、鑽孔、拋光,用金絲連綴在一起。

現代文物工作者再現金縷玉衣的工藝

劉勝金縷玉衣金絲含金量為96%。

編綴方法是從玉片內向外穿插,相鄰玉片中心擰成右旋的盤結。

紅色絲織物將每一部分的邊緣包裹縫合。

最後,用預置在各部分連接處的條帶進行連接,玉衣的製作完成。

如若一片玉片不合要求,有絲毫的差誤,玉衣便會鼓凸不平或無法綴結,工藝繁難與精密程度之高令人驚訝

因此,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玉衣的製作是一項相當精細而又浩大工程。

據推算,漢代製作一件玉衣。

約需一名玉工費十餘年的功夫。

南越王「絲縷玉衣」

西漢南越王的絲縷玉衣,長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用絲線穿系和麻布粘貼編綴做成。

分為:頭套、上身衣、袖套、手套、褲筒和鞋六部分。

出土時,因南越王屍體和編綴玉衣的絲線已經腐朽,玉片散落在地,專家花了三年多時間修整復原。

西漢南越王的絲縷玉衣,現藏於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絲縷玉衣局部

這套玉衣為什麼沒有選金絲、銀絲、或銅絲,而是選用了絲線來連接玉片?

專家的推測是,一方面南越國絲織業較為發達,墓中出土了較多絲織品,因而就地取材;另一方面,西漢早期對玉衣的使用應該還沒有形成定製。

國家博物館藏 漢代金縷玉衣局部

漢代對永生的狂熱追求,導致了玉衣等喪葬用玉的高度發達,並且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

到三國時魏文帝曹丕黃初三年(公元222年)下詔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

由於玉衣價格昂貴,往往招來更多的盜墓賊,以致漢代帝陵都被盔掘一空。

盜掘者取出金縷玉衣加以焚燒,屍骨也一併化為灰燼。

這些得以保留下的玉衣,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古代高超的玉加工技藝,跟為後世更精美繁複的玉器製作,奠定了基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漢王朝的絕世寶藏「金縷玉衣」

本文專門淺談文物玉器一族中的「金縷玉衣」,緣起是前幾年甚囂塵上的「金縷玉衣」騙貸案的曝光,不僅文物界震動很大,就連街頭巷尾,也都作為茶餘飯後談話資料。人們稀奇什麼個東西值上個24億人民幣呀?就...

盤點國內出土的10件漢代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中國漢代文物,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

保定滿城漢墓:史上最著名金縷玉衣在這裡出土

古人將玉視為通天神物,早在原始社會就有以玉陪葬的習俗。大約到了西漢初年,王公貴族階層流行身穿玉衣下葬,以求屍體萬年不腐。以金絲編造的稱為金縷玉衣,以銀絲編造的稱為銀縷玉衣,此外還有銅縷主衣和絲縷...

揭秘金縷玉衣真的能夠保持屍骨不朽嗎?

玉衣也稱「玉匣」、「玉押」,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的傳說,能否讓人死而復生

金縷玉衣可以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面幕」 「綴玉衣服」,到三國時曹丕下詔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銅線綴編稱為「銀縷玉衣」、「銅...

古代帝王和貴族死後的殮服——絲縷玉衣

玉衣又稱「玉匣」,古人用作帝王和高級貴族死時穿著的殮服。因為人們迷信玉有神奇的功用,可以防腐,故用玉衣裹屍,希望可以使屍體得以不朽。《後漢書·劉盆子傳》有記載:「有玉匣殮者,率皆如生。」

古代金縷玉衣,是真的嗎?

希望長生不老、靈魂不滅是古代皇帝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尋找長生不老藥、喝甘露、煉丹丸等等,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長生,這種求生的慾望寄托在死後的裹屍衣上,這就出現了漢代特有的玉衣。金縷玉衣什麼樣?它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