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出土文獻與早期中國思想新知論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簡帛文獻的出土,為中國古代哲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它們已然並仍然塑造著古代早期中國思想世界的故事。
這個故事說,早期中國的思想世界比人們已知的世界要廣、要大,比人們已知的東西要豐富、要複雜。
「出土文獻與早期中國思想新知論叢」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和集中的展示。
該譯叢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出土簡帛文獻與古代中國哲學新發現綜合研究」的部分成果。
課題由北京大學教授王中江領銜,課題組成員有曹峰、梁濤、丁四新、歐陽禎人、李銳等。
譯叢計劃推出6種論著,已出版4種。
出土文獻與早期中國思想新知論叢
總序
「古代早期思想史的研究者們從各方面和角度對它們進行了艱苦的探討,對早期中國思想世界產生了許多新的認知。
思想史的記憶同其他的歷史記憶一樣,新史料的發現總是難得的機遇。
簡帛文獻中的一些思想史文獻就是如此。
它已經並仍然在塑造著古代早期中國思想世界的故事。
這個故事說早期中國的思想世界比人們已知的世界要廣、要大,比人們已知的東西要豐富、要複雜。
面對千古未見的簡帛思想史新文獻,面對與傳世本差異或大或小的不同抄本,從山東臨沂銀雀山漢簡、河北定州八角廊漢簡到湖南長沙馬王堆帛書,從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湖北荊門郭店楚簡到上海博物館藏楚簡等等,古代早期思想史的研究者們從各方面和角度對它們進行了艱苦的探討,對早期中國思想世界產生了許多新的認知。
這些新的認知表現在一些不同的方面。
從《魯邦大旱》、《鬼神之明》中的早期信仰到《太一生水》、《恆先》和《凡物流形》中的宇宙觀,從《唐虞之道》、《忠信之道》、《為政》和《三德》、《為吏之道》中的美德治理到《黃帝四經》、《語書》中的法治,從《性自命出》、《五行》中的心性、德性論到《尊德義》、《窮達以時》中的倫理道德自律,從《周易》和「易學類」的不同抄本和新文本到《老子》的各種抄本,從諸文獻中顯示的儒家、道家譜繫到子學的整體譜系,在這些猶如層巒疊嶂的各個側面中,不同於已往思想史記憶的新面貌都得到了一定的呈現。
誰要是對此感到欣慰,那是十分自然的。
這套論叢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和集中的展示,它是由我主持並和同仁一道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出土簡帛文獻與古代中國哲學新發現綜合研究」的部分成果,它凝聚著每位作者的心血,它的出版令人高興。
王中江
2016年12月於北京
已出版書目(以出版時間為序)
《「親親相隱」與二重證據法》
梁濤 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1
本書主要討論學術界爭論的兩個熱點問題:「親親相隱」與二重證據法。
認為「親親相隱」之爭的關鍵不在於血緣親情本身是否正當,而在於以孔子為代表的早期儒家究竟主張如何處理血緣親情與社會道義之間的關係。
對此問題做出認真的分析與梳理,是「親親相隱」之爭從「立場」走向「學理」的關鍵。
二重證據法雖然最早由釋古派學者提出,但也受到疑古派學者的啟發,今天我們不應將二重證據法與疑古思想簡單對立起來,而應將其發展為疑古、釋古兩派都能接受的研究方法。
《周易溯源與早期易學考論》
丁四新 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2
本書是作者長期研究出土易學的成果集結。
前兩章,分別討論了數字卦問題,梳理了《說卦》三篇後得和汲冢竹書《易》等問題,解決了「《周易》卦爻畫的性質和來源是什麼」的重大疑難問題。
中間五章,研究了馬王堆帛書《易傳》的文本和思想;從解《易》原則、陰陽說、乾坤說及今本、帛書之思想比較四個方面,全面概括和論述了帛書《易傳》哲學思想的基本要點及其學術價值;還論證了《繆和》《昭力》二篇的「子曰」和「孔子曰」的觀點。
最後兩章,梳理和分析了《老子》《周易》這兩種經典的文本演變特徵及文本思想之相互作用的關係,並從出土易學材料的角度論述了《周易》經學的哲學解釋問題。
《人物、文本、年代——出土文獻與先秦古書年代學探索》
李銳 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3
近幾十年大量出土的文獻尤其是其中眾多的簡帛古書,使先秦秦漢時期學術思想史研究得到很大改觀。
然而最基礎的古書年代、學派以及人物年代的問題,至今仍然受到疑古派及胡適、馮友蘭等的哲學史編纂學的極大影響。
幾十年來,學界雖然對某些問題有所反思,但尚未奠基於出土文獻而對有關問題進行綜合的研究。
本書利用出土文獻,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以期使先秦秦漢學術思想史及後世的相關研究得以推進。
《出土簡帛中的政治哲學》
歐陽禎人 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7
本書試圖從內在的邏輯根源上探尋先秦儒家政治理想從個人到社會的發展理路。
立足於新近出土簡帛文獻資料,鉤沉致遠,考鏡源流;依託於傳世文獻,從字句的訓詁考證到篇章的思想探源,從個案的闡幽表微到整體的察勢觀風,溫故知新,曲盡原委。
從先秦儒家宗教性的天人關係、誠信社會何以建立、性情思想的獨特價值、倫理思想的現代性、從文本的差異到思想的差異、政治哲學的理想等六個方面來討論在新近出土簡帛文獻中先秦儒家建中立極、品物流形的政治理想。
筆底波瀾,雲蒸霞蔚。
即將出版:
王中江《根源、制度和秩序:從老子到黃老》
曹 峰《文本與思想:出土文獻所見黃老道家》
簡帛文獻充實古代文學史研究
19世紀下半葉以來,大量簡牘帛書陸續出土,簡帛文獻受到學界廣泛關注,其中不少具有文學性的簡帛文獻成為古代文學研究者的「新寵」。正如王國維先生所道,「古來大學問,大都由於新發現」。大批佚失的文學作...
方旭東:影響思想史的20世紀出土古書
20世紀最後幾十年,中國思想史研究一方面繼續受到西方學術的滋養,另一方面也開始分享由於大量出土古書發現所帶來的收穫。從70年代的馬王堆帛書到90年代的郭店楚墓竹簡,每一次重大發現都在思想史界掀...
中國路徑的「道」與「本」
——「余敦康學術思想與成就研討會」發言摘要主持人(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鄧瑞全教授):今天的會議主題是探討當代著名學者余敦康先生的學術思想。 余先生生於1930年,湖北漢陽人,中國社會科...
經典|四古本《老子》研究漸趨深入
「四古本」《老子》分別為:1973年初出土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和乙本,1993年出土的荊門郭店楚簡《老子》甲、乙、丙三組,以及2009年北京大學藏西漢竹簡《老子》。
郭靜云:經典形成學發凡
一、儒家經典形成 儒家思想源自先秦,然而兩千年來的儒家典籍均非先秦「原本」,而是經過多次修補的「經本」。造成此一情況的原因很多,其中首推秦始皇所主導的「焚書坑儒」。這件事的歷史意義遠遠超過了它原...
葉樹勛:簡帛文獻與古代哲學的新視野
簡帛文獻的出土,為中國古代哲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豐富了古代哲學的思想世界。目前,學界在文獻整理、文字釋讀等方面已達較高程度,哲學思想方面的探討也有不少積累。這為綜合探討簡帛文獻的思想新知提供了...
出土文獻與當下的《楚辭》研究
《楚辭》研究必須在文獻材料上有所突破,而出土文獻是解決《楚辭》疑難問題最好的佐證材料,對《楚辭》文獻的文字校勘、詞義考證、屈原作品真偽的甄別、楚國典章制度及禮儀等稽鉤、楚史研究的發明,均極有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