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雛形甲骨文,在龜背上刻字應該不會很輕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它是漢字的早期形式,屬於上古漢語,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
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的文化產物,距今已有約3600餘年的歷史。
清朝光緒年間,古董商、金石學家王懿榮在藥店買回一劑中藥,其中有一味「龍骨」,王懿榮見其上刻有圖案,倍感驚奇,便將有圖案的龍骨全部買回。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他確信這是一種文字,而且比較完善,應該是殷商時期的。
因為這些龍骨主要是龜類獸類的甲骨,所以人將其命名為「甲骨文」。
後來人們發現這些龍骨出土於河南安陽,那裡當時一片農田。
農民耕作時,不斷挖刨出古代的甲骨,但不知是何物,也沒有用處。
直到一個沒錢買藥的剃頭匠把甲骨碾成粉末敷在瘡上,發現有止血的功效。
從此他把甲骨說成龍骨,賣到藥店。
於是許許多多的商代史料被磨成了粉,當做了藥,吃進了肚裡,這就是所謂的「人吞商史」。
甲骨文的內容是記載商朝中後期盤庚遷殷至商紂王間270餘年的卜辭,歷經8世12王。
殷商有三大特色:信史、飲酒及敬鬼神。
卜官在占卜時,用燃著的紫荊木柱燒灼鑽鑿巢槽,使骨質的正面裂出"卜"形狀的裂紋,據以推斷吉凶。
占卜結束後記錄占卜活動進行情況與結果的刻辭就是卜辭。
大部分所記是殷商王室的占卜。
河南賈湖遺址內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實物資料「甲骨契刻符號」。
賈湖刻符對漢字來源的關鍵性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它並被認為是早於河南安陽殷墟的甲骨文卜辭4000多年,並且領先於素稱世界最早的古埃及紙草文字,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最早的文字雛形。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收藏甲骨最多的單位,共藏有35651片,大多是名家捐贈和從私人、市肆收購而來。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甲骨拓片也很豐富,共28000餘張。
在郭沫若主編的《甲骨文合集》中還收錄有該館所藏甲骨拓本十餘種之多。
日本是收藏甲骨文較多的國家,在曾經日軍占領安陽期間,日方曾組織日本學者在當地發掘甲骨及其他文物,並將所得運往日本。
在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大約收藏有20000片甲骨,所以京都大學對於甲骨文的研究一直是海外研究的重點。
他們曾出版了一本《京都大學收藏甲骨》,具有很高的科研水平。
英國的大英圖書館收藏了3000多片甲骨,他們的研究力量不是很強,所以經常邀請中國的甲骨學者前去研究。
美國的研究機構主要是加州大學,他們最著名的甲骨研究學者是吉德煒。
他生於英國,後移居美國,是西方研究甲骨文的先鋒,在商周兩朝歷史研究領域頗有建樹,被稱為西方漢學界的巨擘。
法國收藏的甲骨片數量很少,但在法國的一所高等實驗學校,卻出現了著名的甲骨研究者雷煥章,他精心研究甲骨文、金文與中國文化,以中、英、法三種語言編撰有關甲骨文的書籍,在國際漢學研究方向貢獻卓越。
中國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也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故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在殷代都城遺址(今河南安陽小屯)被...
中國古代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記錄...
發現甲骨文的兩大功臣,沒有他們,將造成歷史重大遺憾
清代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河南省安陽城西北5里處的一個村子,由於水決堤,衝出許多甲骨,當地人以為是中藥中的龍骨,於是當作藥材治療疾病。一天,一位名叫范維卿的古董商偶然來到這裡,以極其低廉的...
安陽殷墟一個值得看的世界文化遺產
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晚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盤庚十四年,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盤庚自亳(今河南商丘)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為「殷」。盤庚十五年,開始營建殷都。20世紀...
經典故事 — 龜甲獸骨上的天書
19世紀末殷墟甲骨文的發現,迄今已有100餘年,經過數代學人的鑽研探索,蔚然形成了舉世矚目的甲骨之學。存世的15.4萬片有字甲骨,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熠熠生輝的奪目之寶。有關甲骨文的發現,坊間曾流...
我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 商代甲骨文的介紹
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清朝最高學府的主管官員--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害了瘧疾,醫生給他開的藥方上有一味藥叫作「龍骨」,即一些大小不一的骨頭片。王懿榮是古文物家,他發現「龍骨」上面刻著很多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