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文博山西」刊文精選(七):倗國非周也非戎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期提示:僅從陪葬禮器數量來看,倗伯對他的夫人畢姬真是疼愛有加,給夫人陪葬的鼎簋比自己都多兩個,其他器物也多。

虎叔作倗姒簋

口徑18厘米,高19.6厘米,重4.08千克(保利藝術博物館藏)。

此簋斂口,鼓腹,圈足,腹略下垂,肩兩側飾半環形獸首耳一對,有珥。

蓋近口部作斜直狀,與頂部形成折棱。

蓋上有圈形捉方。

蓋緣和器口飾分解帶目紋的竊曲紋,器身飾瓦紋。

圈足飾三角形雲紋,附有三獸首小足。

蓋內和器底有銘文:「虎叔作倗姒媵簋,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也就是說此器是虎叔為嫁到倗國的女兒所制的陪嫁品。

從「倗」組青銅器的時代看,從西周早期一直延續到西周晚期,說明倗國在西周時期可能一直存在,後來即使從屬於他國,政治地位仍相當高。

絳縣橫水倗國大墓的發現,進一步證實了《史記·晉世家》「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的記載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目前,結合文獻和考古資料,晉初封時其周圍有不少的國族,北有賈、楊、先諸國,南有倗、董,西有荀、耿、梁等國,東面是太岳山、烏嶺山,所以分封給晉國的古唐國地域,只能是由上述諸國圍限的所謂「方百里」了。

關於晉初封時期的民族關係。

《左傳》昭公十五年:「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而遠於王室,王靈不及,拜戎不暇。

」周圍如此多的戎狄,所以早在成王初封叔虞時,就有《左傳》定公四年所謂「啟以夏政,疆以戎索」之誥。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後,晉國似乎仍然沒有擺脫這種局面,《國語·晉語二》云:「景、霍以為城,而汾、河、涑、澮以為渠,戎狄之民實環之。

」但今絳縣橫水倗國大墓的發現,說明實際上並非四圍皆「戎狄」,其南部有倗、董等國,倗伯還鑄造有與周文化屬於一個系統的青銅器,所以說至少晉國南部非戎狄。

橫水西周2號墓中的玉柄形佩

這片墓地有著較為嚴格的埋葬習俗:大多數墓葬頭向西,俯身葬比較多見,大中型墓葬多數有殉人、殉狗、腰坑等現象。

這種葬俗與不遠的曲村晉侯墓地,及其中小型墓葬的流行埋葬習俗有區別。

吉琨璋解釋:「這些習俗與周人集團的葬俗明顯有別,周人墓葬多數是南北向,而且是仰身葬,也就是身體平躺著。

倗國與殷人葬俗有很多相似之處,由此看來,這片墓地的主人應與殷商遺民有一些關係。

」「倗」字不僅在西周銘文中有,在甲骨文中也有,而且甲骨文與金文中的「倗」字很相似,可以認為「倗」字繼承自甲骨文,這似乎也為倗國為殷商系增加了文字上的證據。

所以,考古界專家的「主流意見」,認為倗國當為殷商系,既非周,也非戎狄。

具體,以下兩件青銅觥似可作為佐證。

獸形方觥(西周)·獸形觥(商)

左圖是倗國墓出土的獸形觥——方體,龍頭蓋,腹壁微曲。

龍頭張口露齒,唇上飾蛇紋,蓋上飾龍紋和獸面紋,口沿以下飾花冠鳳鳥、長冠鳳鳥和彎角龍紋。

觥體四壁和圈足分別飾內卷角大獸面和長冠鳳鳥,均以雷紋填地。

主體花紋之上又以陰線刻花,形成三層花,豪華富麗。

右圖是1976年靈石縣旌介村出土的商代晚期獸形觥,高浮雕粗角、尖耳,眉目突出,頸部起扉棱至蓋面中部,後有獸首形鋬。

倗國墓地的獸形觥,可看作倗國人為殷商系的佐證,但其器形已經處在觥消亡前的最後模樣。

下期介紹:獸面紋簋是出土的又一重要文物。

呂國俊(筆名:方天戟)著 「文博山西」授權本報省內獨家連載

想欣賞「文博山西」里的文章,請掃描此二維碼,加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絳縣橫水倗國墓地出土的驚世發現

2004年,在山西運城絳縣橫水鎮北約一公里之地,發現一處西周時期的墓地。經過考古人員數年的艱苦發掘,一個不見史載、塵封近三千年的西周封國躍然重現。這就是倗(péng)國。2004年,山西省考古研...

山西又一處封國墓地現真容

6月6日,記者從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獲悉,在發現臨汾市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9年之後,我省考古工作者終於完成了對現存墓地的挖掘。據統計,共計發掘墓葬2200餘座,出土器物25000餘件組。大河口墓地位...

北方青銅器——總有一款吸引你

北方民族青銅文化,起源於我國北方長城沿線少數民族地區,它覆蓋地域遼闊,文化內涵豐富,紋飾造型獨特,是閃爍在我國北方草原上的一顆明珠,北方民族青銅文化大約發展於商代至漢代時期,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

呦呦鹿鳴 解讀霸國(二)

大河口1號墓中出土了多件與燕國有關的青銅器,其中有一件青銅卣的蓋內和器內底鑄造有相同的銘文「燕侯旨作姑妹寶尊彝」。燕侯旨是燕國的第二任國君,這件器物應是他為他的小姑姑作的青銅寶卣。

西周倗國墓地出土紡織品的科學分析

內容摘要:摘要:西周倗國墓地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絳縣橫水鎮橫北村北部,北距絳山5公里,在這裡出土了銅器、漆木器、玉器、陶器等大量的珍貴文物[1]。關鍵詞:出土青銅器。珍貴文物【基金項目】山西省科技攻...